袁軍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
第十七屆仁川亞運會田徑接力比賽綜述
袁軍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第17屆仁川亞運會田徑接力比賽賽績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國田徑接力項目取得了突出性的進展,成績得到顯著提高,但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自身還有待提高。并剖析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田徑接力項目進行展望。
關(guān)鍵詞:亞運會;田徑接力;成績
繼第16屆中國廣州亞運會之后,第17屆仁川亞運會已于2014年9月19日至2014年10月4日在韓國仁川成功舉辦。在這次盛大隆重的仁川之行中,中國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和重大的突破。中國隊所獲獎牌位居榜首,共計343枚獎牌,其中金牌151枚、銀牌109枚、銅牌83枚。田徑項目獲得47枚獎牌。特別是田徑的接力項目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空前的進步。我國面臨的對手實力非常強大,自身還有待提高,成績在穩(wěn)步中慢慢前進。其中在4×100米的比賽中,不論是男子還是女子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強化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的嚴格管理。一方面,嚴格考核干部。明確干部考核指標,提升干部考核的針對性,推進述職評議考核,落實督查、問責、約談機制,督促干部落實責任,推進考核評價結(jié)果與干部晉升薪酬等掛鉤。另一方面,嚴格監(jiān)督干部。加強對班子換屆、干部調(diào)整、機構(gòu)改革、婚喪嫁娶、新居喬遷、子女考學等重點時段的監(jiān)督檢查,健全“為官不為”的教育懲戒機制與容錯糾錯機制。
2.1仁川亞運會4×100米接力女子組
在仁川亞運會田徑接力項目的女子4×100米接力以突破性的成績打破亞運會紀錄并奪冠。在田徑接力女子4×100米決賽中,她們跑出42秒83打破亞運會紀錄并奪冠。中國隊是這個項目42秒23的亞洲紀錄保持者,這個項目應(yīng)該屬于中國的優(yōu)勢項目和奪金項目。自1986年漢城亞運會開始,到2006年多哈亞運會,中國隊實現(xiàn)該項目亞運會六連冠。在四年前的廣州亞運會,中國隊被泰國隊在最后一棒反超,最終屈居亞軍。但是今年的中國隊不辱使命拿回了屬于自己的榮譽和地位,以42秒83的佳績奪冠,并打破該項目亞運會紀錄。與廣州亞運會中國隊取得的44秒22相比,這次亞運會有了突破性的進步。
人口政策是百年大計,是決定經(jīng)濟長期增速的決定性變量。未來中國老齡化問題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將不利于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尤其是對勞動力市場、消費結(jié)構(gòu)、新興產(chǎn)業(yè)、保險市場、政府財政乃至整個經(jīng)濟運行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當前,我國還處于人口紅利時期,充分利用這十多年的時間積極應(yīng)對未來的老齡化挑戰(zhàn)十分關(guān)鍵,開放計劃生育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經(jīng)濟轉(zhuǎn)型升級、減輕子女教育成本以及大力發(fā)展老年產(chǎn)業(yè)、推動戰(zhàn)略新興產(chǎn)業(yè)都是很好的對策,可以最終達到我國的“富”和“老”同步發(fā)展,將人口老齡化對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
表1 近幾年中國隊田徑女子4×100米接力賽事成績統(tǒng)計
2.2仁川亞運會4×100米接力男子組
3.3運動員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在仁川亞運會田徑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由陳時偉、謝震業(yè)、蘇炳添和張培萌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99的成績打破了亞洲紀錄并奪得了冠軍,在這個項目上中國隊已經(jīng)沉睡了很久,直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中國隊慢慢成長和成熟起來到這屆亞運會中國隊更加完善。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國隊以38秒78奪得冠軍;這是繼1990年北京亞運會之后,時隔20年中國再奪金牌,同時打破亞運會紀錄。從這兩屆亞運會觀察和了解到中國隊男子4×100米這個項目日益成熟并穩(wěn)步前進,展示了中國田徑接力項目這個板塊新的希望和活力。
表2 近幾年中國隊田徑男子4×100米接力賽事成績統(tǒng)計
在我國體育事業(yè)中,舉國體制對我國體育作用重大,意義深遠。它是在新中國成立早期產(chǎn)生的,立足于當時我國的國情和現(xiàn)狀,不可否認它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體育從一個體育弱國、小國走到今天這樣一個體育大國。部分的體育體制和管理模式局限性也漸漸地體現(xiàn)出來了;基于我國的現(xiàn)狀和實際,必須作出符合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改革;必須進行必要的內(nèi)部改革。時至今日,我國的體育體制和管理模式不斷地發(fā)展進步和完善,體育制度更加的人性化、民主化。中央政府和國家側(cè)重于宏觀管理和政策投入,政府將政策和執(zhí)行分離,增加了各部門組織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也鍛煉了我國體育執(zhí)行部門的能力。在這樣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我國的體育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同時推動和促進了體育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體育運行機制的完善。
3.1體育體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發(fā)展
在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上,中國田徑隊自2007年以來首度遭遇“零金牌”,1銀3銅的成績也讓中國田徑在新奧運周期內(nèi)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在這樣的內(nèi)壓外強的時局下,國家相關(guān)部門和田管中心根據(jù)現(xiàn)狀和實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大力推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戰(zhàn)略。在這樣的方針政策下,一方面彌補了一些項目教練員水平能力的欠缺和局限,也加強了同世界體育強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穎的訓練方法和模式。中國田管中心領(lǐng)導(dǎo)團隊的這一積極響應(yīng)和信號讓我國的田徑事業(y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斷地擴大國際交流,充分學習和了解國際體育強國的訓練理念和手段。這些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引進給我國田徑接力項目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取得重大的進展和突破。
3.2外教戰(zhàn)略成效顯著,教練員隊伍得到壯大
族長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嫗,頭戴一頂白羽頭冠,身披白色羽毛大氅,眉宇間透著一股剛毅和凜冽。這位頑固的首領(lǐng),在聽說青辰要為女子施行割禮之后,及時地將他們攔在了天葬場外。
If we pickfrom the estimatesthere will beKpairs of frequency parameter estimateswhich is given bySubstitute each frequency parameter pair into Eq.(36)and calculate the function valueIf for is the largest,then is the correct matching.
運動員的心理活動隨著運動員的技術(shù)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心理素質(zhì)也成為競技體育賽事奪取最后勝利的決定因素。在這次仁川亞運會中國女子4×100米接力比賽,從1986年漢城亞運會到2006年多哈亞運會,中國女子4×100米是該項目亞運會六連冠,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國被泰國取代,泰國獲得冠軍。在亞運會上,中國女隊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心理素質(zhì),頂著壓力奪回了屬于自己暫別的金牌。運動員要取得比賽勝利,克服困難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男子4× 100米的中國選手張培萌,在男子200米半決賽中帶傷上陣順利完成比賽但無緣決賽。最后他帶著傷病和疼痛頑強地奮戰(zhàn)在4×100米的第四棒中。他的精神意念、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讓中國獲得了這枚驕傲的金牌,正是接力項目運動員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田徑接力項目才能取得這么輝煌的戰(zhàn)績。
通過對本屆和近幾屆亞運會田徑接力比賽進行剖析可知,中國田徑接力項目的競技水平顯著提高。在這段過程和艱辛的歷程中,見證了中國田徑接力取得的顯著成績和重大的突破,部分項目接近和步入世界水平,顯露出整體實力全面提升的勢頭,向世界各國展示和證明了自身的實力。雖然看到了中國田徑接力的進步和成長,但是它現(xiàn)在的競技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縮小差距突破大關(guān)還需不斷地攻堅克難、頑強拼搏、接受挑戰(zhàn)等。
在中國田徑接力項目中,對女子4×400米接力近幾年的表現(xiàn)和現(xiàn)狀進行分析,中國隊自身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始終和實力較強的印度隊和日本隊還稍差一籌,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訓練和提升,相信中國隊有望突破獲取佳績。男子4×400米的狀況和女子的現(xiàn)狀非常相似,與對手實力懸殊較大。面對日本、沙特這樣實力雄厚的對手以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韓國隊,在這個項目中,中國隊任重而道遠,還需不斷地磨合。在4× 100米的接力比賽中,中國隊日益成熟和成長起來,在亞運會上,這個項目應(yīng)該屬于中國隊的奪金項目和優(yōu)勢項目。其中男子4×100米這次的成績在2013年莫斯科田徑世錦賽中可以很順利地進入決賽并取得不錯的名次,這個成績放在世錦賽上都很有希望。女子4×100米這次的成績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比上次廣州亞運會的成績整整提升了1秒多。在仁川亞運會,中國男子和女子4×100米所取得的成績和莫斯科田徑世錦賽及倫敦奧運會男子和女子4×100米決賽相比都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相信中國的田徑接力會以更優(yōu)異的成績在更大的平臺展示和證明自己。
參考文獻
[1]郝成碩,李世林,張來霆.田徑教練員教科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2]文超.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3]王小春.影響我國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教練員執(zhí)教能力因素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02):102-105.
[4]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011.6.重?。?
[5]田兵,李貴華.第十一屆田徑賽亞運會綜述[J].中國體育科技,1990.
Reviewed on the Relay Race of Track and Field in 17th Incheon Asian Games
YUAN Jun
(Chengdu institute of PE,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mathematic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relay race of track and field in the 17th of Incheon Asian games.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relay race has made prominent progress,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part from that,there is a certain distance between the level of Chinese team and the world advanced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good results of Chinese relay race and outlook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lay race.
Keywords:Asian games;relay race;results
作者簡介:袁軍(1992 -),四川遂寧區(qū)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