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岳
山野連綿,星星點點的桃花李花點綴其中,清風拂過,漫山遍野,飄浮著陣陣芬芳,這是花的芬芳、是黃土高原泥土的芬芳、是五千年歷史人文情懷的芬芳。仰望天空,一縷縷陽光穿透云層,播散開來,暖暖的拂在人身上,一如五千年前輕柔的拂在黃帝身上。中華文明之源,雖幾經人世滄桑、變幻無常,卻在悠悠歷史的沐浴下于中原大地落地生根,繁衍開化。從黃帝定天下,開拓人類文明之路到商周建朝立代續(xù)寫華夏人文;從春秋仲尼的杏壇私學到西漢文翁的蜀郡郡學;從三國時期的政權鼎立到唐宋時期的璀璨文化,中華文明,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沿此脈絡,尋源認祖,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實踐的軌跡中尋找國學,感悟國學,開啟一段國學尋夢之旅。
歷史的感悟
黃帝乃中華人文始祖。致力于消平暴亂、締造國家之偉業(yè)。我國最早的農業(yè)、畜牧業(yè)生產以及舟船、房屋、衣裳、文字、音律、醫(yī)藥、算數等等,都始于黃帝時期。黃帝時代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時代,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的影響,其卓越功績深受歷代人民所敬仰,被尊為華夏民族之“元祖”、“初祖”、“始祖”。
“國學”源于始祖。從《易經》開始生命的思考到孔孟儒學思想的建立;從屈原漫游天地創(chuàng)得九歌到竹林七賢隱居山林而通三玄;從李白、蘇軾流芳千古的美妙詩詞到曹雪芹令人魂牽夢繞的紅樓一夢。中華文化在歷代學者、思想家、教育家的創(chuàng)造、傳承下廣博而深邃。
黃陵里,那一棵棵蒼翠的松柏、一個個驚世的典故,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和身上的責任。那一幅幅帝王的御筆題詞和名人學者的真言手跡,無不體現(xiàn)古代帝王與歷代學者對文化、教育的尊重和重視。時至現(xiàn)代,總有一股潮流,妄圖摧殘、甚至推翻傳統(tǒng)文化,直接導致了當今社會精神家園的缺失。曾作為人之根本的“修養(yǎng)、禮義、廉恥、人格”等等,已不再為大多數人所追求,越來越多的學者高呼:“長此以往,社會危矣。”提高全民素質,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全社會的迫切需求。而教育,首當其沖,當擁抱經典、重溫國學,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入校園,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優(yōu)良的品性,讓學生擔當起傳承中華文化命脈的重任。
行走的感悟
漢武年間由文翁創(chuàng)建的石室郡學,歷經兩千年之久,仍屹立于原址,薪火不斷,“古今一校,揚輝千秋”。步入歷盡兩千一百五十三年滄桑歷史的成都石室中學,其獨有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石室沿革”的碑墻、古樸典雅的綜合樓、散發(fā)著清末建筑氣息的沫若園、爬滿藤蔓的圖書館,構建了一座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完美結合的書香校園。文翁石室校園的美麗、古韻與寧靜,本身就是一本歷史書、教科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正如亢進副校長所說:“學生進入學校就進入了歷史,在學校感受國學、學習國學、傳承國學?!?/p>
石室中學的景觀布置、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與熏陶。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品位、一種擔當、一種魄力,也是一種教育家的視野和高度。教育是一種世代性的積累和歷時久遠的磨礪,一所學校如果沒有文化,那這所學校能為學生們留下什么?學生又將帶著什么離去?因此,學校需要文化積淀,需要文化的浸染。今天我們澆下的心血和汗水就是為了明天能夠滋養(yǎng)更多的永不凋謝的文明之花。
“學校核心價值理念是一種文化價值觀,它既包含自身文化的特質,又應具有超越自我的價值內涵?!币粋€富有獨特個性、經典人文、穩(wěn)定持續(xù)的學校文化體系,是值得推敲和傳承的?!霸娨獾姆较?,最好的自己”是草堂小學的核心價值理念。毗鄰杜甫草堂的草堂小學,以詩為主線打造出獨有的學校文化:詩化的校園建設、詩化的人文情懷、詩化的管理機制、詩化的教育教學。灑滿杜詩的詩路花語,聽雨軒中的草堂詩社,精細的樓道物語系列文化,無不體現(xiàn)詩意之美妙。
黃 葉
(草堂小學:潤雨分社 黃竹娟 8歲)
秋天站在樹梢上,
悄悄的給樹葉說話。
沒有人能聽懂他說些什么,
樹葉卻像排著隊的小學生,
一片片從枝頭飄下。
要想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除了要有崇高的品行之外,還應有文化的貯存。草堂小學是這樣理解也是這樣踐行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如杜甫所題,草堂小學的學子們在經典中感受,在經典中感動,在經典中感悟,通過各種文藝活動、比賽讓孩子們展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有了必要的文化貯存,在潛移默化中文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詩般一的語言,信手拈來。
西安后宰門小學是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zhàn)的母校,也全國第一所將古詩文教學列入學校校本課程并編寫教材的學校。針對當今中國青少年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小學語文高耗低效的怪現(xiàn)象,學校通過課題研究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和校園文化建設,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學習規(guī)律。課堂,是推廣國學經典教育的重要陣地,后宰門小學自主開發(fā)了適合各年級的經典古詩文校本課程,作為古詩文學習的輔助教材,與語文教學同步推行。老師精心設計課堂,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教育方式,如反復吟誦、分角色、分情緒朗誦、甚至合唱式朗誦等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記憶,也提升了孩子們的文學素養(yǎng)。2004至今,該校經歷了經典古詩文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和閱讀推廣兩個階段。如今,后宰門小學已經成為了一所處處體現(xiàn)國學經典誦讀的書香校園。該校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本讀不完、品不完的書,是華夏子孫最寶貴的文化財富、精神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文化傳承和發(fā)揚,并續(xù)寫這中華文明的輝煌,讓其在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華。此次國學尋夢,是一次歷史人文的尋源認祖,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禮,是一份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虔誠。文翁石室中學的厚重歷史和校園文化,草堂小學詩化的教學理念人文情懷,后宰門小學深入課堂的國學教育,這些都讓我們意識到今天的教育,不能只抬頭望天,尋找目標,還應低頭看路、腳踏實地,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培養(yǎng)合格的中華民族之公民,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魂,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優(yōu)秀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