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兵
上課對于教師來說是基本功,但想要上好一堂課卻不那么容易。要把眾多領導、教師在場的公開課上得出彩就更難了。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公開課呢?筆者通過多年觀察和實踐,認為可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層面對一堂課進行把握。
第一部分 課前
一、精妙的教學設計
課前的教學設計對一堂公開課來說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上課只能算是面子工程,備課才是根基工程。課前備好一堂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研讀課標,確定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些教學參考書上的學習目標已經過時,也不具有說服力,一定不能照搬。
2.導課要精心設計,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以不超過2分鐘為宜。公開課的導課要新穎,要能夠抓住學生的心。
3.設計好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力求連貫,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系統(tǒng)。
4.對教學時間的把握。公開課的教學,要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用的時間都要進行細化分解,并進行動態(tài)的管理,教學時間的把握要做到精準,這是極其重要的。
5.對板書設計的把握。板書力求伴隨著教學進度而逐步呈現出來,這樣既能使知識結構清晰合理,又有利于學生歸納總結知識。
6.注意對新舊知識間銜接(縱向聯系)的把握。
7.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理清:哪些知識要學生去主動學,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點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起到引導作用。
二、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可以輔助教學,對學生掌握知識而言,也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不要臨時從網上下載一份,因為從網上下載的課件與你的教學設計不一定配套。另外,別人做的課件該如何表達呢?課件設計者是怎么想的?要達到什么目的?這堂課該怎么講呢?所以要上好一堂公開課,課前自己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二部分 課中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以學生為本,熱愛每個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愛自己的孩子容易,愛別人的孩子難;愛優(yōu)秀生容易,愛后進生難。愛每一個學生,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德,我也是通過多年教學才明白。我教過許多優(yōu)秀學生、后進生,然而等他們畢業(yè)后,后進生對教師更加親近。我們總喜歡說某某優(yōu)秀學生是我教出來的,但是誰敢拍著胸膛說,最優(yōu)秀的那個學生是我們教出來的呢?其實,后進生的每一次進步才更離不開老師的教誨。因此,在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全心全意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意識,這樣學生才會取得進步。學生對關愛最能體會得到,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讓學生察覺到情感冷暖。
二、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有時也需要急中生智。2014年5月,我參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歷史現場課大賽,內容是《經濟大危機》。剛開始學生比較沉悶,后來我突發(fā)奇想,用英語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教材上有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來自羅斯福的演說“令人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因為他們沒有想到歷史老師也會說英語。
三、引導課堂生成問題、處理課堂生成問題
公開課的出彩往往在于能夠引導課堂生成問題、處理課堂生成問題。一堂真實的公開課要想出彩,往往是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糾偏、糾錯。如果學生整齊劃一地對問題進行回答,這就有了“上假課”的嫌疑了。糾錯內容包括對教師自己的糾錯和對學生的糾錯,當然這種糾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往往這就是課堂的亮點。
四、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學,但有許多教師做不到放手,好像自己不教,學生就一定不會。其實課堂教學改革,不妨從減少教師的話語量開始。因為學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教師走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組織學生去學。只有學生學會了,才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夠出類拔萃,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不能主動學習。所以,我們應當認真思考: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其實今天的許多知識和能力都是靠自己鉆研、悟出來的。當初學校的課堂所學只能起“穿針引線”“拋磚引玉”的作用,所以我們現在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去鉆研,因為學會一種方法比掌握知識更為重要。
第三部分 課后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一名現代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的學生觀、教學觀以及教學行為與學校教育目標的關系、教學結果及其有關原因。反思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反思對教材與教法的把握,這些對于上好一堂公開課都很重要。
參考文獻:
張弘.新課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公開課[J].學園,2015(7).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