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微 張海明
【摘 要】辯證分析年輕輔導員的優(yōu)劣勢以及年輕輔導員工作中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年輕輔導員提升工作能力的對策建議:提高自身素質,倡導全面發(fā)展;適當運用“年輕”這個最大的資本;把握好良師益友的角色定位。
【關鍵詞】新形勢 年輕輔導員 挑戰(zhàn)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C-0099-02
近年來,許多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校畢業(yè)生陸續(xù)加入到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為高校輔導員群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促使他們擔當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責任,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對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維護高校社會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辯證看待年輕輔導員工作的優(yōu)劣勢
大學畢業(yè)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的年輕輔導員,與學生的年紀相差不大,初入職場,年輕輔導員自身鮮明的特點對他們能否快速適應繁重的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待這些特點。
(一)年輕是優(yōu)勢也是弱點
年齡是年輕輔導員最大的自然優(yōu)勢,但也是他們工作中的薄弱之處。年輕意味著青春有活力,但相對地也說明經驗可能較為匱乏、社會閱歷不足。具體說來,年輕輔導員與學生年齡相近,經歷相仿,關注談論的社會熱點內容相似,人生觀世界觀理念接近,溝通上沒有“代溝”,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但年輕也意味著工作經驗少,心智尚未成熟,在學生工作中面對復雜多變的心理問題、感情糾葛、就業(yè)壓力、應急性突發(fā)事件時,他們往往會不知所措,感到無從下手,這也讓他們在開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容易走向誤區(qū)。
(二)思想開放但易隨波逐流
年輕輔導員思想開放,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思想政治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扎實,缺乏應有的素質。年輕一代的輔導員成長環(huán)境寬松、物質文化豐富,互聯(lián)網的時效性與便捷性讓他們可以放眼全球,吸收不同種族、不同地區(qū)的思想文化。但很多年輕的輔導員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出身,理論功底不深,面對真真假假、眾說紛紜的社會萬象,不能很好地分辨是非。社會上的負面思想容易使他們情緒波動起伏大,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三)心理優(yōu)越感強但易松懈
現在很多年輕輔導員在上學時都是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成績優(yōu)秀,特長突出,擔任學生干部。這說明年輕輔導員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較強的組織、溝通、協(xié)調能力。在面對師生稱贊、眾多榮譽時,他們產生了自身的優(yōu)越感,走上工作崗位時都是信心滿滿、滿懷希望的,期待可以在短期時間內達到一定成就。然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項針對人的工作,需要長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年輕輔導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每天面對煩瑣的學生工作事務,容易產生失落情緒和厭煩心理。工作倦怠導致他們身體疲勞、情緒低落、創(chuàng)造力衰竭、價值感降低。
二、年輕輔導員工作中面臨的挑戰(zhàn)
剛以畢業(yè)生的身份走出校園,又以職場新人的姿態(tài)重新進入校園,工作初期,角色的轉變、威信的建立、工作壓力都是年輕輔導員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
(一)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
年輕輔導員最開始面臨的是從學生到老師的過渡時期,從被管理、接受教育的學生角色逐步向管理者、教育學生的輔導員角色轉換。雖然年齡與學生相差不大,但看待事物的眼光角度要發(fā)生改變。教育部2006年通過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提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边@種職業(yè)定位要求輔導員充當教師、家長、兄弟、朋友等不同角色,而不同角色的轉換往往是以輔導員的私人時間、工作情緒為代價的,工作占據了較多的個人時間,加上剛參與工作的不適應感,這些都會讓年輕輔導員感到勞累。
(二)教師威信的建立
威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是一種使人甘愿接受對方影響的心理因素,可具體分為政治威信、道德威信和職業(yè)威信三種。剛走出校門的年輕輔導員,與老教師相比,雖顯得親切,但經驗不足,缺乏管理經驗、人生閱歷和領導氣質,難以在學生面前展示個人魅力,建立威望。再者年輕輔導員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生活圈子相同,學生對老師缺少“敬畏感”。年輕輔導員如何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角色,既能與學生如朋友般相處又能建立教師的權威感,是他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三)職業(yè)壓力應對
由于學生與社會環(huán)境原因,年輕輔導員面臨越來越重的職業(yè)壓力。除了要掌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做好班風、學風建設,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還要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避免事故發(fā)生。一旦事故發(fā)生,最先問責的就是輔導員,未來工作的事故多發(fā)性和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輔導員的工作壓力。除了來自社會、學校、領導的壓力,年輕輔導員自身待解決的戀愛、婚姻、薪酬、職稱、住房等壓力也接踵而來,個人生活與工作的沖突更增添了許多無形的煩惱。
三、年輕輔導員提升工作能力的對策
年輕輔導員應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看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思路,以人為本,破解難題。
(一)提高自身素質,倡導全面發(fā)展
“活到老,學到老”是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倫的名言,這體現的是一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忍的自我學習精神。年輕輔導員也需要不斷地自我完善,用多學科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開闊眼界。高校積淀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濃濃的學習氛圍,年輕輔導員都有著良好的教育基礎,而且專業(yè)多樣,多才多藝。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輔導員需特別加強哲學、政治理論的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與道德水平。輔導員工作涉及范圍較廣,管理學、心理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都需了解掌握,擅長體育運動的輔導員更能受到學生歡迎。一個人格高尚、學科知識淵博、個人魅力出眾的輔導員更能快速贏得學生的青睞,建立個人威信。
(二)適當運用“年輕”這個最大的資本
“年輕”是年輕輔導員最大的資本,在計算機運用、外語、溝通等方面,年輕輔導員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網絡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短信、微信、QQ、MSN、BBS、微博、空間等現代溝通工具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年輕輔導員善于學習新事物,緊跟潮流,在溝通交流中與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年輕輔導員有剛畢業(yè)的優(yōu)勢,他們能切身體會到現代大學生更需要什么,更關注什么,并懂得如何滿足學生需求。在工作中可以根據學生需求,適當地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同時,在自身發(fā)展方面,一個謙虛好學的年輕人更易得到老教師的幫助,學習到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三)把握好良師益友的角色定位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年輕輔導員要把握好角色定位,依據不同的場合正確調整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在生活中可以和學生如朋友般相處,但在課堂中則一定要保持教師的威嚴。怎樣保持和學生的適當距離,把握好這個“度”,最重要的是和學生真正地“溝通”,讓學生認識了解并理解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在溝通的過程中表明自己工作的原則,申明自己的底線。在與學生相處亦師亦友的過程中,需要共同維護這份規(guī)則,相互理解不越界。一個正直有自己原則的年輕老師依然會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在表示對學生的關心中,老輔導員常常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般教導,年輕輔導員需扮演的,則是一個可以幫助學生尋找正確道路的兄長角色,善于總結自己的經驗并指引開導他們,為學生樹立一個言行一致、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好榜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無聲的教育、榜樣的力量更能體現輔導員的價值。
總之,年輕輔導員初入職場,應辯證分析自身特點,正視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迎難而上,加強自身素質建設,盡快勝任工作崗位。在人才教育培養(yǎng)上,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精神為我國的思想教育戰(zhàn)線發(fā)揮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參考文獻】
[1]張金華.面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年輕輔導員工作探討[J].中國報業(yè),2011(6)
[2]鄧榮華,李文劍.年輕輔導員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優(yōu)劣勢分析[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3)
[3]賈海利.那些輔導員想不通的事[J].河南教育(高教),2013(1)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2JGB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