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慶林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275-01
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里品質是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自信心對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自信心就像是催化劑一樣能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使人們百折不撓,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兒童的自信心是在一歲半到三歲開始形成的,如果這一任務完成的好,孩子就會成為富有自信心,行動果斷,性格開朗富有活力的人,因此在學前教育中必須重視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
一、對孩子的要求與愛要緊密結合起來。
有位教育家說過:“賞識帶來愉快,愉快帶來興趣,興趣帶來干勁,干勁帶來成就,成就帶來自信,自信帶來更大的成就”。在日前的學前教育活動中老師要善于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學會賞識孩子,用欣賞的目光來看待每個孩子,給孩子以鼓勵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膽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和活動,同時老師應及時肯定孩子的每個進步和優(yōu)點,哪怕是在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也不要輕易放過因為老師的鼓勵和積極的評價是,孩子獲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徑,老師和孩子相處時,應經常對他們進行贊揚和鼓勵,可以是滿懷笑意的目光,可以是充滿贊賞的話語,可以是親切,溫柔的撫摸,也可以是一件小小的獎品,都會使孩子感到安全舒心快樂和滿足,能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會充滿信心的快的探索世界,成人的冷漠,拒絕忽視不理睬會給孩子帶來恐懼和不安全感,從而使孩子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要全心的關心理解孩子,要用溫和親切的話語要求或引導孩子,真正使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集體中得到溫暖,安全愉快和自由。
二、注意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孩子都會有過失,正確的心態(tài)就事論事,重在分析錯誤,不涉及其他問題,更不應作出對其整體的看法,孩子是非常善于觀察的,他們會在教師和家長一言一行中想象成人的評價,繼而轉化成自己的認識。如果教師和家長對孩子是公正客觀的。那么孩子也會公正客觀地看待自己,如果教師和家長,對孩子有偏見,經常批評訓斥孩子,那么孩子也會對自己產生厭惡,冷淡的態(tài)度否定自己,在參加活動我上課提示時,他會時常膽怯地說:“我不會”。一旦發(fā)現自己成為大家注視的目標時,就立刻低下頭,或是不停地動手動腳來掩飾不自然的情緒,漸漸的失去了自信心,因為在接觸每一個孩子時,不能因其能力的強弱,性格的不同以至外貌等做出過親近或疏遠的表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特別注意了解實情,分清是非。幼兒自信心的強弱的表現與能力有著親密的關系,因此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就必須給予他們實踐鍛煉的機會,孩子之間存在遺傳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的影響,相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能力較強的孩子在實踐中產生獲得成功的積極體驗,很少產生自卑,而那些能力稍落后的孩子成功體驗較少,容易被成人或同伴忽視,自信心容易受到挫折。因此成人要注意為孩子創(chuàng)造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和體驗一次成功的快樂,便會激情起無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可見成功和體驗對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
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師的態(tài)度言行對幼兒有極大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學前教育的老師,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掌握了它們不同的個性特點,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師很喜歡自己。對能力較差,膽小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小朋友千萬別說刺激性的語言,要多份關心愛心和耐心,讓他們充滿信心,相信他們慢慢來一定能行的。
孩子的發(fā)展和進步都需要一個過程,老師不可以隨意的指責,批評孩子而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們的某些特長和閃光點進行激勵和引導,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從而促進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切合實際期望不要太高,讓他們努力嘗試每一次,都在成功中得到滿足,從而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要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自信心的必要和方法,取得家長的認同和配合,結合家長反饋的信息,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途徑和方法。
心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發(fā)揮天賦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礙才能的發(fā)揮。自信心的教育,事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孩子的具體生活出發(fā),讓孩子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與變化。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以孩子為主體不斷地通過多種途徑,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增強孩子自信心,使孩子在自信中學習自信中成長。
總之,不論是教師還是父母?對孩子來說都是最親近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所以成人要樹立起典范作用,加強自身修養(yǎng),遇事要持積極態(tài)度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去迎接新世界的各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