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華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210-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薄罢Z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p>
《課程標準》在教學具體目標中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yōu)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p>
關于閱讀教學《課程標準》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yǎng)語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p>
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就我縣而言,全縣每所學校每個教室均改造為多媒體教室,一線任課教師每人一臺電腦, 10M光纖接入校園。信息技術軟硬件條件的改善使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廣泛應用成為可能,為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順應我縣教育信息技術發(fā)展和課改實際情況,我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實踐,探索總結出以下一些經(jīng)驗。
一、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原則
1、面向全體兼顧個體差異。
閱讀能力培養(yǎng)提升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閱讀能力通過學習訓練都能有所發(fā)展提高。同時允許不同學生間存在差異,因材施教。
2、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逐步形成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有有效方法。
3、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向前推進。
二、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策略
1、堅持課堂閱讀教學主陣地。
教師要將閱讀教學貫穿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立足課堂,與課本內容緊緊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另外搞一套。針對不同年級的教材設計閱讀訓練內容及方式。教授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在網(wǎng)絡上查找范例示范閱讀,讓每位同學都有練習閱讀的機會,對每位同學閱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充分發(fā)揮課外閱讀訓練輔助作用。
利用現(xiàn)有的班級家長微信群,定期開展閱讀活動。內容形式老師自定。比如群內教師閱讀方法介紹指導、學生閱讀成果展示、教師在線點評、家長間指導學生閱讀經(jīng)驗交流等等。我上網(wǎng)搜集整理了《走進閱讀》課外閱讀指導系列材料,介紹了什么是閱讀,閱讀的益處和作用,摘抄了部分有關閱讀的名人名言,介紹了閱讀的分類和閱讀的方法,指出了常見的不良閱讀習慣等等。這些知識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起到了有益作用。
3、發(fā)揮競賽等活動對閱讀能力的帶動引領作用
根據(jù)學生閱讀訓練情況,結合教學實際,組織閱讀比賽。比賽形式多種多樣,有班級詩朗誦比賽、有分角色朗讀比賽、還有閱讀知識競賽等。我還利用現(xiàn)有的家長微信群在課外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交流,鼓勵學生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在微信群這個平臺里,師生間、生生間以及師生家長間互相交流閱讀體驗,分享閱讀感受。經(jīng)過長期堅持,在學生中逐步形成了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4、注重研究過程中的經(jīng)驗積累。
在實踐過程中,注意將平常的研究材料形成較規(guī)范的文字材料,注明日期,集中分類保存。便于今后的查找、研究和使用。一年中,共撰寫導學案例近百篇,從網(wǎng)上搜集整理及編寫多媒體教學課件300余個。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
三、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在第一學期,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為主,采取專題訓練方式進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先后選擇詩歌、記敘文、說明文、散文、議論文等題材的課文進行專項訓練。充分采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及網(wǎng)絡資源,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示范朗讀、教師領讀、學生朗讀、學生討論、教師點評等方法進行反復訓練。為了強化效果,一個體材的教學結束后,在班內組織閱讀比賽。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一人進行比賽,教師進行點評。經(jīng)過努力,學生的朗讀能力明顯提高。
第二學期,在繼續(xù)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開展適合學生年齡及能力特點的閱讀知識訓練。指導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課外閱讀活動,定期組織班組閱讀知識交流活動。
四、及時總結經(jīng)驗查找不足
為了檢驗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實踐效果,總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為后續(xù)的教學實踐指明方向,我組織進行了《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并回收問卷216份,分析問卷撰寫了《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問卷調查報告》。通過分析可知:近一年來,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語文閱讀興趣不斷提高,閱讀范圍更加廣泛、大部分學生積極回應教師的辛苦努力,同老師一道在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實踐中不斷前行,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還有一部分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閱讀、不愿和他人分享交流閱讀體驗,教師在課上指導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還有待改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20年)》指出了教育教學變革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方向;對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們只有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探索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途徑和方法,才能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增強,語文學科教學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