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蘇燕
【摘 要】專業(yè)教育對于中職教育來講,有其共性;結合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學習態(tài)度不嚴謹?shù)默F(xiàn)狀,對法律事務專業(yè)的學生,實施的教育應在共性中體現(xiàn)其個性,它不能僅局限于它的“專”,還應與心理學教育捆綁式存在。
【關鍵字】法律教育 犯罪 心理學教育 心靈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041-02
普遍的人認為,法律是有針對性的一種禁忌,觸犯了就會受到懲罰;其實,法律是一系列的成文規(guī)定,它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和實施的不完全性,灰色地帶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觸犯了也不一定會受到懲罰。這一認識的差異是來源于法律條文的漏洞,還是人為的暗箱操控,亦或是司法實踐的局限?這些都不能憑一面說辭而定棺蓋論。
因此,面對上面復雜的關系,不僅是學生有時會倍感迷茫和無措,連作為老師的我也會有迷惑和不解。教了法學課程,帶著自己對學生的責任以及自己專業(yè)的嚴謹態(tài)度,它促使我思考怎樣的法學課堂才是有意義的,怎樣的教法才能深入淺出,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以致用。結合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狀況,我總結以下幾點。
首先,在教學中結合理論知識,分析生活實踐中的案例,運用案例分析法。
平時我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添加了生活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自己體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這些事看似平淡無奇,稍不注意就被人當成小事一晃而過,但是一旦把事情融入到法學里面去分析,就可以在豐富的細節(jié)中提取出值得學習的知識。比如我講到租賃合同的知識點時,學生舉了一個生活案例,她家租房的抽煙機因故障無法使用,房東買了一臺新的抽煙機幫他們安裝,她母親感激萬分,覺得房東是道義上難得一遇的好人。其實她不知道這本來就是出租人的義務,出租人負有物的瑕疵擔保的責任,而且,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還有維修租賃物的義務。
于是,學生知道了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我們學習的理論知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上課的積極性。
其次,我在教學中有借助小視頻教學。
借助《今日說法》等法制頻道,加上專家的準確點評與分析,用這一視頻教學法解釋并鞏固我們所學的法學理論知識。我發(fā)覺,原本是一群好動且不安分,經(jīng)常惹事的男生也出奇的安靜,這一教學方法在維護課堂紀律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讓學生主動投入動腦思考問題的狀態(tài)幾個方面,效果非常不錯。
更為重要的是,視頻教學不僅引發(fā)了學生難能可貴的思考,還折射出一些值得探究的法律問題。比如我播放的一個視頻《兩個油桶蓋》,案情大概是講訴一位丈夫殺死妻子后,在夜深人靜時將妻子的尸體運往焦作的一塊荒地,澆了兩桶油焚燒尸體,因為緊張將兩個油桶蓋遺留在犯罪現(xiàn)場,并且警方在他家里還發(fā)現(xiàn)了兩張加油站開的發(fā)票。當時我講的是訴訟證據(jù)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視頻中找出有哪些訴訟證據(jù)并將證據(jù)歸類,學生很快找出了證據(jù)的種類??墒牵灿袑W生質(zhì)疑,那兩張發(fā)票是否是公安機關為了做節(jié)目而自己放進犯罪嫌疑人家中的櫥柜,這樣案件才有一個完美的破案結局。學生說,誰會這么傻,為焚燒尸體而加油還留下發(fā)票,要是我早就撕碎發(fā)票燒掉或扔掉,不留下蛛絲馬跡。
于是,我明白,法學教育不應該停留在法學本身。
學生對案件的偵查存在質(zhì)疑說明他們有在認真的思考,偵查審判人員與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這是否源于學生的個性?
都說現(xiàn)在的學生很有個性。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中職的學生,他們有比較清晰的認知能力,不需要你來告訴他們案件發(fā)生時的心理過程,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我想這是最重要的關注點。
作為教師的我們,是否應該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促進灌輸式的課堂講授式教學向啟發(fā)式的課堂討論式教學轉(zhuǎn)變。完成這一轉(zhuǎn)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在課程的安排上逐步增加課堂討論的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運用課堂討論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等注重法律實踐的教學方法;二是教師在課堂講授上強調(diào)啟發(fā)性, 不應簡單地把結論性的知識告訴學生, 而應從具體的案例出發(fā), 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 三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 督促學生完成閱讀,通過對個案的討論而有系統(tǒng)地把握理論知識。
另外, 法學教育還應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實在讓人痛心。在他們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如果我們了解他們,爭取過交流,是不是就有機會降低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作為教師和家長,在悲劇發(fā)生后我們首先應該想的到底是避免以后依然可能再次發(fā)生的事情,還是努力為孩子開脫?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yǎng)人才。一個合格的人才首先應是合格的人, 其次才談得上才。不能只看重學生的成績,卻忽略了如何教育學生成為一個更有社會責任感、道德品質(zhì)更為高尚、更有敬業(yè)精神、懂得生活和與人相處的人。法學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合格的人,然后再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合格的法律人,在所有的社會成員中, 培養(yǎng)人對法律的尊敬、崇尚和信仰更為重要。法學教育不是把法學理論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 應當通過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潛移默化的宣傳、示范和影響來使學生樹立法律至上的堅定信念,樹立追求真理、維護正義的精神品質(zhì)。
最后,中職法律課堂的教育還應該與心理學教育并存。
曾經(jīng)認真地思考過很多專業(yè)都設置法學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新一代都精通國家律法?大概不是。懂得法律后是不會去觸犯它還是更懂得找到漏洞避開它?誰也保證不了。懂法是基礎,遵法守法和會適當運用法律才是目的。犯罪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法學教育應該和犯罪心理學教育成一捆綁式存在!因為所有的指導,在還沒有了解對象性情時,都很難做到有效。這就是為什么要去了解和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的原因,進而對他們進行心理學的教育,有效地從一個切入口去減少和防止同學們誤入歧途。
認真思考李天一強奸案的受審過程,自家孩子犯了錯,家人卻為了孩子能不受牢獄之苦教孩子辯解,試圖打贏官司。假如他贏了,世界上會不會多一個人覺得勢力大就可以無法無天,即使侵害別人也可以?你說他不懂法么?肯定不是,比常人都要懂,才會鉆空子,才會發(fā)現(xiàn)漏洞,才會抓住一線生機。法學教育,真的不應該只是懂法就行。
法學要和心理學成一捆綁式存在,健康的積極的心靈建設才是中職法律教學取得的成就。師者,能教育出一群以不損于自己,不損于他人,不損于社會為終身人生信條的中職學生就是法律教育的很高成就!
參考文獻:
[1]焦富民.地方綜合性法學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與法學教育改革. 揚州大學學報, 2003-12(7,4).
[2]趙麗敏.法學教育改革應全面實施法學素質(zhì)教育.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10(4,10).
[3]翟玉肖.法學教育應當注重法律人才全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河北法學報,2008-09(26,9).
[4]唐慧.法學教育中的素質(zhì)教育透析.教育與職業(yè)報,2006-07(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