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摘 要】以素質教育為指導,全面推進初中英語課程的改革,是當前我國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將對素質教育觀下的英語課程改革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英語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018-02
一、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置,情景注重教學興趣化
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置,情景注重教學興趣化,給學生以愉快的情緒體驗,促使學生向著目標不斷前進。課堂教學中通過實物、幻燈、掛圖、簡筆畫,充分運用錄音機、錄像機、攝像機、數(shù)碼相機、特別是如今的多媒體電腦,采取猜謎語、講故事、分組表演賽并記分、單詞接龍、口頭說作文、筆頭寫作文等多種方式,組織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來活躍學生的身心,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達到感知——理解——體驗——共鳴——吸收——靈活運用的課堂教學目的。讓學生樹立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去享受成功的快樂,也學到了大量的知識。如我在教look及其組成的詞組(look at 、look for、look like、look after、look the same、look young、look old,…etc)時就充分利用了表情、動作、圖畫、實物和真實的語境,加深學生對這些詞的記憶、理解和適用。在教look like與look the same時,啟發(fā)學生從班上學生當中,找出和我長的相像的學生來跟我對比;在教詞組look young和look old 時,我手指著自己臉上的皺紋與學生比較誰look young,誰look old,學生在笑聲中深刻記住了這些知識。
二、善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時刻準備著激勵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怎樣才能使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呢?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練習英語的機會。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想真正使學生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就應該把英語用于實際交際中,要求學生天天用學過的日常用語進行交流,這樣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在教完日常用語后,我遇見學生時主動與他們用英語打招呼,自然他們也用所學的英語應言,這樣他們懂得怎樣在實踐運用語言,鍛煉了開口說英語的膽量,同時也促進他們學英語的興趣。要"時刻準備著激勵學生"。 彩斑斕的畫面使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另外在教一些動詞比如ride(騎)、throw(扔,投擲)、jump(跳)、cry(哭)、laugh(笑)時,我都配之以真實動作--搬輛自行車在教室里 ride(騎)、找個小飛盤叫上幾名男生throw(扔,投擲)、自備幾根跳繩和一些學生jump(跳),等等,再請一名"高級攝影記者(當然還是學生)"拿出數(shù)碼相機把這場面給拍下來,回放到電腦上讓師生共同欣賞。學生們在歡笑中掌握了知識,增進了樂趣,老師變主體為主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生是非常樂意接受的。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著重形成性評價。
三、初中中學生英語存在的問題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學已經(jīng)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方式,只能通過創(chuàng)新和吸收新的理念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要實現(xiàn)課程改革,就要明白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筆者在進行了一些調(diào)查取證之后,總結出了一些主要的、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①初中英語教學的相對封閉。由于畢竟是外語學習,在生活中一般運用不到,于是造成了啞巴英語等問題。沒有良好的語言氛圍,學生不能把學到的單詞句式等充分的調(diào)用練習,就不能很好地加深記憶。語言學習需要的是大量的重復練習和生活化對應,僅僅是課堂上的練習無法鍛煉出學生們的英語頭腦,也就是英語思維。②聽力和發(fā)音問題。英語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一般認為,聽不懂就不會說。英語學習和母語類似,都是從聽到說的過度,因此聽力加強是首當其沖的。由于聽力不好,無法根據(jù)標準的發(fā)音讀出來,就會影響讀寫。
四、鼓勵全體學生參與,提供思考時間
運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師設計提問要有梯度,有層次,而且要有利于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有些教師在集中提問時,平均1分鐘提出一至兩個問題,而給學生思考問題時間僅有1秒鐘左右,學生尚未想好該問題如何做答,教師就重復該問題,或請別的學生來回答。這樣不僅降低學生的思維水平,而且損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減少教師和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高層次的交流。有研究表明,當教師改變這種狂轟濫炸的發(fā)問習慣,發(fā)問以后等3-5秒的時間,可以促進學生高水平的思維,學生會得出更為詳細的答案,并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英語課程標準》的情感態(tài)度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在英語學習中有較強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語進行交流與表達”,并“能克服英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愿意主動向他人求教”。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力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難易適中、要求不同的問題,從而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語言優(yōu)勢和智能強項,使他們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和增強自信心,親自感受參與和成功的喜悅。因此,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感和針對性,兼顧好、中、差生,對于一些不愿開口或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或基礎較差的學生,可多用Yes Or No問句、選擇疑問句、True Or False判斷題形式,并適當給予一點提示;面對中等生,多選擇when,what,how,where,who等特殊疑問句,以此鼓勵中等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和仔細觀察,作出回答,同時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而對于反應敏捷并具有豐富知識的學生,可側重設計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性的歸納、推理型問題,不尋求唯一答案,以幫助他們開發(fā)思維,發(fā)展推理能力,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總之,英語學習需要全身心投入,多種方法綜合應用。同學們只要信心百倍,不懈努力,就能度過“山重水復”的逆境,迎來“柳暗花明”的勝景。希望高中英語教師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廣泛的將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并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過程中,逐步完善這種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綜合能力,為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文仲,吳禎福 實用英語寫作 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2]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黃國文 語篇分析概要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