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麗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1
目前大語文教學觀、真語文課堂已逐漸深入到老師心中,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一直在深深思索,如何更好的擴大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效果?人生識字聰明始。因此,尋找一種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識字量途徑與方法,成為我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實驗的理論依據(jù)
1.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這個觀點?,F(xiàn)代的教育,是開放的教育。尤其是漢字,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見,認識漢字無人不能。所以,我們的識字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走出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
2.語言學習理論
語言是思考與認知、自我調節(jié)和反思的工具,國外的最新研究表明:早期的語言開發(fā)不但與個體后天的智能開發(fā)有莫大的聯(lián)系,而且會對個體先天遺傳的“基因”產(chǎn)生影響。
3.教育最佳期理論??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6——8歲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第二個黃金期。因此,應讓學生在這一時期充分識字,擴大閱讀,發(fā)展語言,在成長的最佳時期實施最優(yōu)化教育。
二、課程體系的基本內容
1.本學期我利用晨讀時間學習完《中華字經(jīng)》四冊內容約四千字。
2.利用誦讀課背誦課外優(yōu)秀閱讀材料《好媽媽兒歌400首》,本學期學習了100首成語兒歌,通過這些拓展內容認識了約600字。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閱讀,每一單元拓展閱讀6-7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文章。這樣單元生字認知可達100左右。
三、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一)循序漸進 以趣促識
1.集中精力,高效識字。
早上在讀《中華字經(jīng)》前進行“眼腦機能訓練”,主要有坐姿糾正、定點凝視、視點左右移動、視點上下移動、視野擴大訓練、視點蛇形移動等,促使孩子們快速進入高效的意識集中狀態(tài),接著進行《中華字經(jīng)》誦讀識字教學。在注意力集中的狀態(tài)下孩子們很快能利用147背誦法背誦下本次學習內容。
2.方法多樣,加強記憶。
早上播放字經(jīng)光盤,學生跟讀,跟讀的過程即是“鯨吞”的過程。鯨吞后,利用齊讀、跟讀、對讀、比賽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達到熟讀成誦。在熟記成誦后,運用定位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韻文中識字。
3.生活識字,保持興趣。
(1)校園識字
學校是學生天天生活的地方,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如:紫藤長廊的生肖文化、教室門口的成語故事、校園內張貼的二十四字價值觀等進行識字。
(2)名字識字
(3)社會資源識字
(二)寓教于樂 識讀結合
1.主題閱讀,提升自我
語文課本是學生學習的首要任務,此外根據(jù)單元的主題,進行拓展閱讀,積極有效地去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如學習《靜夜思》后引導學生誦讀《古朗月行》,在誦讀中既增加了識字量又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2.兒歌閱讀,獲得樂趣
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我利用誦讀課,及時向學生推薦了《好媽媽兒歌400首》,每首兒歌既朗朗上口又充滿趣味,特別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
3.繪本閱讀,提高素養(yǎng)
繪本就是有圖畫,有簡單情節(jié),講述了飽含哲理、趣味的故事書。它適合低齡童的年齡,能調動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有著獨特的價值。因此,我每周五會進行一次繪本教學,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繪本的欲望,讓孩子愛上繪本,愛上閱讀。
4.適合字經(jīng)的學習方法
采用了“147學習法”,即一天學四本書的節(jié)選內容,整體學七天。每一本書截選64個字,四本書共選取256個字,將256個字進行每天誦讀,誦讀七天后更換內容。一個月進行一次大輪回,一個周進行一個小輪回。
四、課程體系的評價策略
誦讀字經(jīng),識記生字之后,為了讓學生有成就感,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主題閱讀評價表”,記錄學生每個周誦讀,識記的內容。如果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就可以得一顆星,如果能背誦得兩顆星,如果能識字得三顆星。我則在每周的檢查中結合學生的識字表現(xiàn)為學生寫幾句簡明的評語鼓勵學生多識字,如:“真了不起,又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或者貼上小紅花以示表揚。
除了評價表之外我們還定期請五年級的優(yōu)秀同學幫忙一對一進行檢測,了解學生的識記效果。
每次測評結束后我們都評出“認字大王”,對認字多的孩子進行獎勵,增加了孩子們的認字興趣。
五、實驗取得的效果
1.大量識字,提早了學生的閱讀,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認字多了,學生就愛上了讀書,手不釋卷就成為他們的好習慣。
2.反復誦讀《中華字經(jīng)》內容,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中華字經(jīng)》詩樣語言,韻味十足,瑯瑯上口。抓住課前十分鐘的學習高效點,采用大小聲、開火車、小老師、拍手、接力等多種方式,激勵學生誦讀。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任意截選學過知識點,學生都毫無差錯的進行背誦。如我們班的古詩文短時間的誦讀,就可以背過,學過的課文讀幾遍后就能背下來也成為了大家的專利。
3.識字量增加了,知識面擴大了?!吨腥A字經(jīng)》這本教材不光能讓我們識字,它包括天文、地理、人倫、大道等五十大門類,里面的歷史典故就有150多個。它的內容就像是一部經(jīng)典文化小百科。一字可詮釋一物品、一詞可詮釋一事件、一句可詮釋一典故、一節(jié)可詮釋一歷史。它使學生獲得終生受益的科學文化知識。
4.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表現(xiàn)欲、競爭意識等綜合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一個字:玩中學。如:讓孩子試著把韻文用熟悉的兒歌唱下來,讓他們和教師接讀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輕松愉快、自然的學習漢字。
5.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通過實驗,學生們都養(yǎng)成了隨時認字、有時間就讀書的良好習慣。在學校讀書認字的孩子多了,不論在大街上看到廣告牌,還是生活用品的包裝紙,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及時問,及時查,直到認識為止。課余時間讀書或談論讀書內容成了熱門。
6.數(shù)據(jù)證明一切。第一次檢測256個字,識字量為200以上的孩子有21個人,100-200的人數(shù)有13個,100以下有14個人。
第二次檢測2339個字,識字數(shù)在2000以上的達到了11個人,占總人數(shù)的23%,一千到兩千的人數(shù)有17個人,占總人數(shù)的35%,五百到一千的人數(shù)有7個人,占總人數(shù)的15%,500以下的人數(shù)有13個人,占總人數(shù)的27%。
有了這些認字基礎后,我倡導班級孩子開展“讀報紙”活動,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孩子的識字量又上了一個臺階,很多孩子可以自主閱讀。
經(jīng)過試驗后,班級中60%的孩子的識字量達到了千字以上,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基本上就解決了他們閱讀的瓶頸,再加上拼音的拐棍,相信他們可以提早的進入到閱讀的快車道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