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體驗式學習的理論起源、模型和形式進行了闡述,指出了構建高校學生學習型黨支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從體驗式教育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組織活動等方面提出構建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學生 體驗式學習 學習型黨支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C-0097-02
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高校學生黨支部是培育黨的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大學生黨員具有可塑性強、靈活性強和創(chuàng)新性強的特點,對新事物富有極強的興趣。靜態(tài)的、單向的學習方式已經不適合他們,加強高校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建設,不僅是響應黨的號召,而且有利于增強高校學生黨員的凝聚力、學習力、戰(zhàn)斗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保持學生黨組織充滿活力的一個重要措施,有利于保障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培育合格的接班人,也是新形勢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須把體驗式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一、體驗式學習起源和模型
體驗式學習是德國教師科翰所創(chuàng)立的教育方法,1941年,科翰為培育年輕海員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在威爾士建立戶外學校,針對教育群體的心智、人格、品質等方面進行體驗式培訓,因此體驗式學習得以創(chuàng)立。
1960年,體驗式學習被廣泛傳播,特別是在美國被群眾廣泛接受,體驗式學習通過將學員置身于大海、高山等戶外場所,改變學員的心態(tài)。體驗式教育方法通過心智的改變,給教育者看到了希望,通過體驗式的戶外實踐,受教育群體的信心得到了增強,心理的積極作用凸顯。其后因為體驗式教學方法帶來的積極正面作用,體驗式教育被廣大的教育機構所采納,并應用于普通學校的教育和教學中,理論學界對體驗式教學的理論也從各個方面得到進一步深化。
二、構建高校學生學習型黨支部的必要性
(一)構建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是現實的需要
當前大學生黨支部學習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采取開會的形式學習上級文件精神,主持人在上面念稿子,下面的黨員在茫然地聽,討論時,都異口同聲說好話,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學習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導致大多數學生黨員學習的積極性欠缺,主動性不強,應付色彩很濃,這樣,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構建大學生體驗式學習型黨組織,通過體驗、思考、交流、爭鳴、形成共識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學習活動,不僅激發(fā)學生黨員學習的興趣,更能增強他們學習的實效性,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發(fā)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構建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是黨員的需要
只有在實踐中鍛煉才能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才能,也只有在實踐中干事才能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作為大學生黨員,必須走出校園,在社會中鍛煉,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才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構建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大學生黨員進行各種角色的體驗,進而培養(yǎng)扎扎實實的才能和社會需要的本事。
(三)構建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是認知規(guī)律的需要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的 “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充分體現出實踐的重要性,認知的過程其實就是“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不斷的循環(huán)往復,人對知識的認知就會不斷地深入,由陌生到一知半解,再到深得其意,進而融會貫通。因此,構建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通過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育人,是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
三、構建大學生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的策略
(一)根據大學生黨員特點,采用體驗式教育的方法提高黨課的實效性
黨課是不僅是教書育人的陣地,更是傳授大學生黨的基本知識的主要平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的普及,時代的進步,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黨課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當今大學生黨員思想活躍,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認知結構等去理解和感受,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對事物形成不同的理解。因此,黨課教育是要因人而異的,個性化的,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應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去引導他們感受,體驗式教育方法正遵循了這個客觀事實,因此,我們可以在黨課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體驗,組織學生黨員在實踐中認知。體驗式學習可以在真實或虛擬的環(huán)境中進行,如戶外的山上或者大海,形成共同的經驗。通過體驗學習,使感官接觸利用各種事物的刺激,形成這個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因此體驗式學習是具有情境性的,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但不管是不是真實的情景,學習者的體驗必須是真實的。高校大學生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構建,首先要構建情景性。
第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黨課教學中教育的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因此,可以利用大學生黨員的生活經驗,將黨課教育的文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以提高大學生黨員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大學生黨員生活經驗,以及黨發(fā)展的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他們關心和熟悉的社會話題,增強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的興趣。
第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的設置往往可以引起學生的反思和關注,問題情景的設置就是借助一個問題,給學生腦海中留下一個問號,讓學生去思考。學習型的黨支部就是要不斷去學習,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大學生黨員對問題無疑是敏感的,也是十分感興趣的。黨課教學中,針對每一個新事物,教師不需要提出解決的方案,應該為大學生黨員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多問幾個為什么,讓他們去反思和體驗,并通過梳理得出自己滿意的答案。
第三,創(chuàng)設交流情景。課堂教學本來就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對于黨性教育課堂就更應該加強互動,使黨課處處充滿互動,例如大學生黨員之間應該積極加強互動,大學生黨員和教師之間也應該加強互動,甚至黨課教學的教師之間也應該加強互動。
(二)根據教育內容,充分運用“體驗式”學習方法提升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
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是大學生黨員進一步豐富黨的知識,提高黨性的另一個重要渠道。黨支部的組織生活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與時俱進的。因此,將體驗式學習方法應用到其中時,可以結合組織內容,選擇試聽體驗、角色體驗、討論交流、互動體驗、反思體驗、設問體驗等多種活動形式。此外,由于組織活動具有差異性,各種體驗形式的選擇也可以具有差異性,有的活動可以選擇多種體驗形式,更能調動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大學生體驗式學習型黨支部的構建,結合學生黨員的實際情況開展體驗式學習,不僅提高學生黨員學習的實效性,而且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參考文獻】
[1]程鵬.“學習型組織”的標準、內涵及其具體要求[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4)
[2]黃平.高校建設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型學生黨支部的探索[J].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
[3]莊曉東.工科院校建設學習型學生黨支部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4(1)
[4]徐春堂.高校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支部的理論探索[J].世紀橋,2013(3)
【作者簡介】李良虎(1973— ),男,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