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強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zhuǎn)”。人到世間,為人處事,只要心態(tài)自然平和,在心田修籬種菊,就能消除欲念,就可平靜安然?!柏M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保持自然平和的心境,無論是“山重水復疑無路”,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能“此心安處即吾鄉(xiāng)”。
心境之寬,包容為善。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雨果說:“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睂捜荽蠖?、與人為善,是人生修養(yǎng)、精神境界的體現(xiàn)。懂包容是大智慧,善團結(jié)是大本領(lǐng)?!皩④婎~頭可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人與人之間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有差異即有矛盾,差異無處不在,矛盾就無處不在,只有胸懷寬廣、寬厚包容,才能求同存異、齊心協(xié)力、成就事業(yè)。
心境之砥,堅忍進取?!笆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人生不如意者七八九,如意者一二三。人生在世,無論工作、生活,都難免有遺憾、有失落,有挫折、有磨難、有困苦,會碰到種種煩惱逆境,但人的成長成熟又怎能離開這些,它們不正是一個人成長成熟成才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品嗎?不經(jīng)歷挫折、苦難、掙扎,就不能破繭而出、蛹化成蝶。俗話說,“大磨得大道,小磨得小道,不磨不得道”。戰(zhàn)勝挫折、渡過難關(guān),就會增加一份本事,增添一份成熟。只有苦心志,勞筋骨,動心忍性,增長了才干之后才能擔當大任。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遠的冬天。
心境之明,自律節(jié)制。古往今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有嚴格自律、深刻自省的精神,他們嚴以修身,嚴以律己,追求“吾日三省吾身”。哲學家叔本華說:“很多人置身體健康于不顧,努力費盡心機,終生追求功名利祿,以此作為獲得他人尊敬、仰慕的因素,這不是明智的行為。”自律節(jié)制對構(gòu)建和營造和諧美好心境十分重要。我們知道,正當合理的欲望,是推動社會進步、事業(yè)發(fā)展的原動力,但如果不學會節(jié)制,欲望就會無限膨脹,就會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柏澦苹穑瑹o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所以古人告誡我們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時刻注意自重、自省、自勵、自警,堅持做到慎言、慎行、慎微、慎獨,才能“遠禍保身”、“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