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金良 孫茁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對外發(fā)布了兩項高考改革配套方案,新方案把普通高中普遍采用選課走班教學組織形式提上了日程。2015年8月,天津市第二南開學校在當年入學的高一新生中招收部分學生,正式開始了選課走班的實踐探索。
實施選課走班后,教學組織形式發(fā)生巨大變化的同時,德育工作也出現(xiàn)了新問題。比如,對于學校德育工作來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實施走班制后,行政班和班主任沒有了,德育管理主體是否會缺位?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了固定的班集體和同學,原本作為班級文化的班級風氣、班級榮譽、班級歸屬感也隨之消失,會不會產生孤獨感?學生的集體觀念、團結意識、紀律觀念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遇到的人際關系問題、心理問題該如何解決。我們試著用近一年來的實踐探索回答以上問題。
一、推進導師制
2015年高一新生入學后,我們沒有立即進行走班,而是用了三個星期的時間,暫時采用行政班的形式進行初高中銜接。在這段銜接期,學生與老師直接有了密切接觸,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之后,由學生自主選擇導師,導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和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但如果沒有極特殊的情況,導師不能拒絕學生選自己。每個導師負責5到10個學生,師生共同組成一個導師組。我們把導師的主要職責定位在對學生進行個別化的學業(yè)指導、心理輔導和規(guī)劃引導上。
“老師,什么時候約?”這是實行導師制后學生常問的一句話,意在問自己的導師何時進行“導師有約”活動。我們規(guī)定,導師組每兩周進行一次集體會談,除完成學校整體安排的教育內容之外,導師還要根據(jù)自己所帶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會談內容,見表1。
表1 導師組有約記錄表
時間 主題說明
第三周 導師組見面會(組內成員介紹自己的愛好、特長和對自己高中階段的期望)
第五周 高中學習情況分享活動(談對高中教學的適應情況,談走班后有哪些不適應的地方)
……
第十七周 新年慶?;顒樱号c學科教師拍下合影,并向彼此許下新年的愿望,可以與學習無關,由對方幫助實現(xiàn)
第十九周 進行生涯規(guī)劃指導第一環(huán)節(jié)“了解自己”,明確寒假學習任務
走班之后,學生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我們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摸底考試后,結合中考成績,指導學生對自己每個科目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作為后續(xù)選課的依據(jù)。在這個過程中,導師的作用就是和家長一道客觀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選擇真正適合學生的課程。第一次正式選課時,有的學生沒能選到自己全部心儀的課程,心態(tài)有些急躁,導師就及時指導學生調整心態(tài),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選課。
導師要根據(jù)所帶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決定會談的時間和內容。選課走班注重對發(fā)展過程的評價,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每位學科教師會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給出過程性評價,具體體現(xiàn)在對九個方面的好評和差評,這九方面涵蓋了課堂出勤、回答問題、作業(yè)情況、聽課情況、課堂測驗、團隊合作等。每周,我們會把本周內每個學生的好差評比率和九個方面得到評價的詳細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發(fā)給導師。導師需認真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在某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就要立即與該生進行會談,對他進行一對一地溝通和輔導。
在如何對學生進行規(guī)劃引導上,我們把學生的生涯規(guī)劃課程從三個層面同步推進:一是統(tǒng)一進行的層面,由生涯規(guī)劃課教師進行講授和活動組織;二是學生自主進行,主要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職業(yè)體驗和專業(yè)調研等;三是由導師根據(jù)課程進度,對本導師組學生逐一跟進,同步輔導生涯規(guī)劃活動。
我們認為,導師制的精髓在于通過師生和諧融洽的相處模式,喚醒學生內在求知欲,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導師的主要任務不在于管,而在于導。
二、構建新德育網(wǎng)絡
在以行政班為主導的德育內容中,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等主要由學校整體負責推進,集體主義教育活動主要以班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推進。但是,走班制實施后,由于班級功能的弱化或者取消,過去由班級統(tǒng)一實施的一些德育內容就要通過其他的德育途徑來承擔。同時,由于實施走班制,很多學生管理上出現(xiàn)的問題是傳統(tǒng)德育中不常見的,這也需要有相應的方法來實施教育,以免因走班出現(xiàn)德育的“盲區(qū)”。
我們在年級組建立了以學生管理和服務為主要職能的部門,成立了年級學生會和年級團支部,作為實施德育活動的主體。以教學班、學習團隊和社團作為主要的德育途徑。
在很多人心目中,走班后的教學班就是“教室里坐著老師,學生上課則來,下課則走”,單純進行學科教學的松散組織。其實不然,在教學班上課,學科教師負責所有的管理工作,俗稱“誰的地盤誰做主”。雖然學科教師沒有行政權力,要憑自身的學識和魅力去征服學生,看似很有難度,但事實上,因為學生是自主選課進入了這個教學班,他們對這個學科或這位教師往往有先入的情感,所以反而容易進行溝通。同理,同一教學班的學生之間也更容易產生共鳴,因為他們在興趣、能力、價值觀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更容易形成集體潛意識,所以學科教師可以通過教室環(huán)境布置、教學座位排列、教學集體性活動、小范圍輔導、制定并維護《學科教室守則》等方式來進行教育。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相比較而言,教學班德育滲透的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
另外,為了解決走班之后集體歸屬感減弱的問題,我們建立了學習團隊,作為日常開展學習活動的小型組織。學習團隊成員不要求同屬某一教學班,也不要求共同選擇某個課程,成員可以按照抽簽的形式組成,也可以自主建立。建立之后,團隊內部選舉隊長、確定隊名,在自主學習的時段內統(tǒng)一行動。學習團隊之間各類競賽活動則由年級整體來設計和組織,通過各種競賽活動來使團隊內部成員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形成合作互助的密切關系。除了競賽活動之外,我們還開設了“團隊拓展”課程,鼓勵學生創(chuàng)立或參加社團活動,并指導學生制定社團章程,進行活動的過程控制等,用這些方法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他們缺失的集體歸屬感。
在走班制背景下,升旗儀式、自習課紀律,乃至于元旦聯(lián)歡和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都由年級組學生管理負責老師和學生會、團支部負責;學生完成作業(yè)情況不好、測驗成績不理想、上課狀態(tài)不佳,都由學科教師管理;紀律意識、合作精神、競爭意識、集體主義教育等則通過團隊課程和社團活動進行強化。如此,就構成了我們學校走班制下的全員德育新網(wǎng)絡。
三、完善評價系統(tǒng)
第二南開學校采用學業(yè)成績評估和發(fā)展過程評估相結合的方法對選課走班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學業(yè)成績評估是終結性評估,主要是階段性學習效果監(jiān)測成績。發(fā)展過程評估包括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個人評價包括日常行為規(guī)范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活動與社團評價和榮譽分數(shù),為客觀性評價;團隊評價包括團隊學習表現(xiàn)評價和團隊間競爭個人貢獻值,評價方式為自評和團隊成員互評。
日常行為規(guī)范評價包括班團課、升旗等集體活動的表現(xiàn)、自習課表現(xiàn)、自主時段表現(xiàn)等三個方面。日常行為規(guī)范評價由學生活動中心負責,老師和學生會根據(jù)日常檢查記錄得出評價結論。
課堂學習評價是由學科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表現(xiàn)所給出的評價。為提高評價數(shù)據(jù)效度,降低教師進行評價的工作量,我們采用云校(選課走班信息支撐系統(tǒng))移動端(“愛云校”APP)進行評分,讓每一節(jié)課都留有記錄。比如,當學生在課堂出現(xiàn)聽講不專注等情況時,教師可選擇相應的差評選項;當學生回答問題較好時,教師即可點擊“回答問題出色”按鈕及時給予好評。學生在課堂上所得的好評和差評的數(shù)量將在學期末按照比例轉化成發(fā)展過程評價的一部分。
至于學生社團與活動評價,是針對學生參與學部活動,自建或參與社團活動而進行的評價,即社團負責人根據(jù)成員參與活動情況以及在社團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給出評價;學生活動中心負責老師對學生參與學部活動的情況給出評價。
實施高中選課走班以來,我們深深感到德育面臨太多的新問題。單就導師制來說,導師的個人素養(yǎng)不同,育人水平有高低之別,是否需要設立準入條件,如何進行導師培訓;導師工作如何進行目標管理、如何進行效果評價;導師工作內容是否應該以條例或守則等形式進行明確,等等。挑戰(zhàn)即機遇,我們會繼續(xù)不斷探索選課走班的實踐之路,開創(chuàng)第二南開學校德育的新局面。
【邊金良,天津市第二南開學校黨總支書記;孫茁,天津市第二南開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邱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