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組織是教師幫助學生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行為方式,對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完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語文教學設(shè)計的角度,將語文教學活動進行分類,并對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提出了每一個完整有效的課堂活動一般都由提出任務要求-指導實施-檢查評價三個階段構(gòu)成、要圍繞課時目標安排課堂活動等建議。
【關(guān)鍵詞】語文 課堂組織 分段構(gòu)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36-02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即語文課堂教學組織。按功能區(qū)分,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可以分為管理性和指導性的課堂組織。指導性的組織課堂技能主要是指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完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而采取的行為方式。本文將從語文教學設(shè)計,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的角度,來談談如何組織有效的語文課堂活動。
組織好語文課堂,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尤為重要。其實,每一堂語文課,都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語文教學活動組成。我將這些教學活動簡單列為下列幾類:
用“元”作為單位,可以幫助我們更形象的理解課堂活動的安排。每一堂語文課,都是這些大小活動的排列組合。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動,有的非常的簡單,我把這些活動稱為“1元”的活動,這些活動用時不多,只需要1-2分鐘即可完成,比如一些簡單的提問、抽讀等教學活動。王菘舟老師在上《長相思》的時候,就安排了請學生來讀課題這一活動,抽讀了以后同學評議,讀得怎么樣,有沒有讀出長的感覺,相思的感覺?學生互相簡單評價,老師進一步的引導、糾誤、評價。還有的教學活動,費時長一些,大概需要5分鐘左右的時間,這些活動稱為“5”元的活動。例如安排全班齊讀、背誦等活動,老師聽讀,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指導評價。有的內(nèi)容不適合齊讀,還可以安排默讀、自由讀等活動,學生按自己的速度讀,在讀的過程中根據(jù)老師的要求進行圈點勾畫,比如勾出生字詞等,讀完后提問檢查。另外,還有一些“10”元的活動,這些活動用時更長,大概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例如,找材料活動十分常見。找出文章中小說人物描寫的部分,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jù)等等,找出后教師評價小結(jié),給出意見。還有時需要領(lǐng)悟知識,學《陌上?!窌r提出思考問題,描寫人物從哪些方面描寫更生動,更好?學生交流、概括、匯報,老師引導評價總結(jié)。大家認真思考,找到了很多的方法,在本文中哪一點尤為重要?由此引出側(cè)面描寫的方法。
在每一堂課當中,都會有一個最主要的活動,一般體現(xiàn)為討論活動或者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這個活動費時最多,一般會占課堂一半左右的時間,直接為達成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服務,被稱為“20”元的活動,是一堂課當中最重要的課堂活動。一般步驟為布置討論主題,提出活動要求,學生對話交流,形成生成性的結(jié)果,教師組織交流并評價總結(jié)。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是上好一堂課的關(guān)鍵,但現(xiàn)在很多的合作學習活動,僅僅從形式上做個樣子,看似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討論思考。但是,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討論活動中的大量時間里并沒有陳述有關(guān)學習的內(nèi)容或見解,而是互相推諉誰來代表小組發(fā)言,或者是聊與教師規(guī)定主題不相干的內(nèi)容,沒有開展有實質(zhì)意義的合作學習。有的小組總是那一兩個人發(fā)言,其他的同學就是看客,好像跟自己沒關(guān)系一樣。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開展討論活動或合作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小組的團隊建設(shè),選拔組長、明確分工等,角色也要經(jīng)常互換,讓每一位同學在合作學習中都能夠收到實效。另外,教師一定要精心設(shè)計討論議題,這個議題要符合課堂教學目標,要有一定的容量,不能太簡單,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要為了討論而討論。教師安排小組討論,目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協(xié)作的環(huán)境,互相啟發(fā),共同探討。老師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小組討論前,需要有個人獨立學習和思考的重組時間。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是擺在首位的,只有在個人擁有對閱讀文本的獨特體驗,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小組協(xié)作討論才能夠達到互為補充、取長補短、集思廣益的效果。如果老師,在學生還沒有時間對文本進行品讀,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時時,就急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開展討論。這樣的活動只是走過場?;顒忧?,給學生個人學習多少時間?給個人學習規(guī)定什么任務?小組活動要完成哪些任務,需要多少時間,教師在做教學設(shè)計時,一定要深入思考。
語文課堂的組織就是對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進行排列組合。一堂語文課中,不是每一類的活動都必需安排,也不一定是從小到大的順序來安排活動,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教學活動,不能全盤照搬別人的,只能借鑒,再根據(jù)自己的課堂進行重組。以鄭桂華老師的《安塞腰鼓》為例,在鄭老師的這堂課中,各種活動都有所體現(xiàn)?!?”元的活動有很多,如檢查學生在預習中圈劃的字詞,讓學生說出看安塞腰鼓錄像的感受等等?!?”元的活動是布置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出自己對安塞腰鼓文本的感受?!?0”元的活動是找表達感情強烈的句子,課堂交流。這些活動層層遞進,自然的推出了本堂課最主要的活動?!?0”元的活動是小組的合作學習,分成四人一小組,再找一批表達感情強烈的句子,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句式上的特征,小組匯報發(fā)言,組織對話交流。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課堂活動的構(gòu)成就一目了然。
在設(shè)計語文課堂活動時,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每一個完整有效的課堂活動一般都由三個階段構(gòu)成,即提出任務要求——指導實施——檢查評價。對課堂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提出問題后,并沒有解決問題,不了了之,又提出了下一個問題,進入了下一個活動。教師在進行設(shè)計的時候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無論大小,每一個活動一定是以檢查評價結(jié)束,沒有評價的活動,這個活動一定是不完整的,課堂的效率一定是大打折扣的。在評價的時候不能簡單的用好、很好、真棒等,比較空泛的語言來進行回應。評價語言一定要具體,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評價指導,就這個問題而言,哪里比較好,哪里有不足之處。評價還要因人而異,比如一個從來不回答問題的同學,發(fā)言了,回答得有很大的缺陷,但還是要先表揚,再指出不足。2.不能完全照搬別人的課堂活動,沒有現(xiàn)成的模板,只能自己根據(jù)該課時的教學目標來進行選擇,借鑒,進行重新組合。一味的模仿別人的活動,而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進行調(diào)整,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堂課里,“20”元的活動最多只能安排一個,其它活動,根據(jù)目的要求,相應安排“10”元,“5”元的活動,而“1”元的活動往往不止一個。3.要圍繞課時目標安排每一個教學活動。有的課堂,活動精彩紛呈,師生互動頻繁,看似熱鬧,但一堂課下來,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好像也說不清楚。這就是因為課堂活動沒有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為了活動而活動。一定要根據(jù)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來選擇適宜的課堂教學活動。不能孤立的說哪個活動好或者不好,而要看這個活動是否指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很好的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再精彩的活動,只要與達成目標無關(guān),那就這堂課而言,這個活動肯定是不成功的。4.估計每個活動的時間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準備應對的方法。中小學課堂一節(jié)課只有40-45分鐘的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促使學生高質(zhì)量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做好對教學時間的管理,組織好課堂活動。安排課堂活動不要完全擠滿課堂的時間,比如45分鐘的課堂,至少要安排2-3分鐘的松動時間。在備課的時候要預設(shè),如果時間多了,怎么辦,少了,又怎么辦?有多余的時間,要安排哪些候補的活動,時間不夠用,哪些活動是不太重要的,是可以臨時取消的,哪一個活動是最重要的一定不能夠打折扣的,做到心中有數(shù)。5.每個活動的任務要求,必須明確清晰,重要的可以重復,放慢語速。通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新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表述不夠清晰,對活動安排的預設(shè)不夠充分,學生開展活動有困難。因此,教師在準備階段要細致深入的設(shè)計活動,尤其對“20”元的活動,在要求、安排、步驟、目的等方面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教師在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給與實時的指導,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后,還要注意各個活動之間的銜接過渡,自然流暢。
參考文獻:
[1]沈曉暗.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基本條件[J].教學與管理,2000.(10).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尹潔,女,湖南長沙人,碩士,貴州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