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臨床價值分析
蔡婷
目的 整理H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探討依那普利葉酸在治療H型高血壓過程中的療效。方法 選取96例H型高血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每組48例,對2組患者均應(yīng)用常規(guī)的降壓藥物進行治療,而對實驗組患者則進行依那普利葉酸藥物的加用,以4周為1個療程,總結(jié)2組患者2個療程后的治療效果,并對2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2組患者在治療3個月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變化情況。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良好率為100.00%,對比組患者的血壓控制良好率為91.67%,2組患者的血壓控制良好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血漿中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為(17.54±5.12)μmol/L,對比組患者的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為(19.86±7.25)μmol/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H型高血壓患者與普通高血壓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差異不大,在血漿同型半胱胺酸檢測指標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對患者進行依那普利葉酸的加用,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壓,并降低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H型高血壓;同型半胱胺酸;依那普利葉酸;療效比較
H型高血壓是高血壓的一種,在臨床上歸屬于特殊類型的高血壓,患者如果患有H型高血壓,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在血壓水平高的同時,患者血漿中的半胱氨酸水平也會隨之升高[1-2]??梢?,半胱氨酸檢測結(jié)果是否出現(xiàn)異常,是判斷患者是否患有H型高血壓的重要依據(jù)。本文通過對96例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jié)依那普利葉酸在治療和控制H型高血壓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鞍山市長大醫(yī)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H型高血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每組48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7.59±8.36)歲。對比組患者中,男21例,女27例。年齡42~82歲,平均年齡(67.35±8.78)歲。所有患者均在本院通過實驗室以及門診檢查確診為H型高血壓患者,并均在本院進行治療直至出院。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簽署了相關(guān)知情同意書,本次試驗符合相關(guān)醫(yī)學倫理學規(guī)定。
1.2 方法 在對2組患者進行7d的洗脫期后,對對比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降壓藥物的治療,治療方法為口服用藥,藥物為依那普利片(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383),口服劑量為10mg/次,1次/d。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依那普利葉酸(深圳奧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723)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為口服用藥,劑量為108mg/0.8mg,1次/d。2組患者的服藥時間均控制在每天的8:00~10:00。以4周為1個療程,比較2個療程后2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以及患者血漿中半胱氨酸水平。
1.3 療效評價標準及觀察指標
1.3.1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包括2組患者治療前4w,以及治療后8w的血壓情況。在檢測患者的血壓時,選擇在上午8:00~10:00點對患者進行血壓的測量,測量次數(shù)為3次,并在3次血壓數(shù)值差不超過4mmHg的情況下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檢測結(jié)果。
對2組患者的血漿中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取血前叮囑患者空腹,并采靜脈血10mL,按照相關(guān)規(guī)定對患者的血漿進行檢測。
1.3.2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的血壓根據(jù)WHO制定的H型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在90~110mmHg之間,舒張壓在140~180mmHg之間[3]。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和不良。優(yōu)秀: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舒張壓降低>20mmHg,且血壓保持正常范圍,血壓控制優(yōu)秀時間>治療時間的95%;良好:患者的舒張壓降低幅度在10~19mmHg,且患者達到正常范圍,血壓控制穩(wěn)定時間>治療時間的65%;不良:患者的血壓并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出現(xiàn)血壓未得到控制的現(xiàn)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控制良好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良好率為100.00%,對比組患者的血壓控制良好率為91.67%,2組患者的血壓控制良好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分析[n(%)]
2.2 隨訪比較 經(jīng)過對2組患者3個月的隨訪,實驗組患者血漿中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為(17.54±5.12)μmol/ L,而對比組患者的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為(19.86±7.25) μmol/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81,P>0.05)。
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患有高血壓,就面臨著終身服藥的情況,而患者在進行治療時,往往只看重血壓的控制效果,對自身疾病了解不多,使得許多患者患上H型高血壓后的按照普通的高血壓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明顯,對患者的病情造成了一定的延誤[4-5]。H型高血壓在普通高血壓的臨床癥狀的基礎(chǔ)上,對其血漿中的半胱氨酸指標水平會明顯的上升,過高的半胱氨酸會使患者腦卒中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的上升。因此,H型高血壓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以降低其血漿中的半胱氨酸指標為主[6]。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對H型高血壓患者進行依那普利葉酸的口服治療,能夠在控制患者血壓的同時,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漿中的半胱氨酸指標,使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7-8]。
通過對本文所選96例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良好率為100%,對比組患者的血壓控制良好率為91.67%,實驗組患者血漿中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為(17.54±5.12)μmol/L,對比組患者的同型半胱胺酸的平均水平為(19.86±7.25)μmol/L。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的高于對比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可見依那普利葉酸在治療H型高血壓上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 石紅梅.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12,39(13):3456-3457.
[2] 孟昕,賀亞龍.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5(15):3195-3197.
[3] 黃雯,莫發(fā)敏,曾小茹.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臨床價值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4,24(4):70-71.
[4] 沈艷杰.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4):156-157.
[5] 王麗麗.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臨床價值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4,24(5):82-83.
[6] 吳國棟.依那普利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32):66-67.
[7] 毛華盛,楊梅紅,季兵,等.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H型高血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117-118.
[8] 張瓊.依那普利葉酸在H型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36(4):507-5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90
遼寧 114007 鞍山市長大醫(yī)院 (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