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蘭
小學生作文的批改,是小學語文老師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學生的作文改之后進步不大,改和不改區(qū)別不大,這些都是語文老師面臨的問題。對老師來說,作文批改費時又費力,而且還有費力不討好之嫌。一個語文老師花了大力氣給學生修改作文,結(jié)果學生只是草草地看一下作文的等級或者分數(shù),然后就束之高閣。有鑒于此,我認為作文要改好,不妨放權(quán)讓學生修改,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指導,可能作用會更大,效果更明顯。
當然,這樣做有一個前提,學校分管教學的領(lǐng)導首先要支持,不能用老辦法來檢查老師的作文批改。離開了這個前提,讓學生改不過一句空話大話而已。讓學生改作文,不是說老師就什么事也不做了,老師首先要明確修改作文的具體要求和步驟,這是很關(guān)鍵的。老師不明確提出修改的要求,小學生往往“耗子啃南瓜”無從下手,不知道到底應(yīng)該怎樣改,改的結(jié)果肯定也是五花八門,不盡人意。
修改的要求,我認為無非是這幾項:文章句子是否通順,標點符號是否恰當,有無錯別字,是否圍繞文章的中心選擇材料,材料是否恰當。在此基礎(chǔ)上,再看作者的立意是否健康,是否有新意。具體到學生的修改,我以為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讓學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己改自己的作文,有利于他們掌握寫作技巧,明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會學到老師評價作文的一些基本的標準,自己以后寫作文時,就會自覺地用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作文。
第二,不要指望學生一次就能把作文改好,好的作文都是反復修改后完成的。一篇作文學生修改后,過一段時間又拿出來,讓學生再次讀后進行修改。學生必然又有新的體會,肯定又會改出另外的妙處來。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zhì)的飛躍。
第三,學生在修改時可以充分利用同桌討論,小組討論,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彼此取長補短。甚至可以同桌互相修改對方的作文,或者小組間成員交換修改,他們中有意見沖突的地方,反饋給老師,老師和學生商討后再給出修改意見。
第四,對于修改后的作文,老師要批改,并打出等級,不合格的要提出再次修改的意見,讓這部分學生再次進行修改,直到合格為止。好作文都是改出來的,只有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學生的作文才能越改越好。
如一位同學在寫《我的老師》這篇作文時,有一段是這樣寫的: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上課時開小差,被簡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老師什么都沒有說,只是走到他的身后,高高地舉起了巴掌,拍了一下同學的肩膀說:“上課要認真聽講?!比缓缶脱杆俚乜v身掠上了講臺,繼續(xù)上課了。顯然這段是為了表現(xiàn)老師的和藹可親,只是原文有些錯別字外,有些地方如“掠上講臺”,這種描寫是不太恰當?shù)模芸赡苁切∽髡呓梃b了一些武俠小說中的描寫,有點不倫不類。
同學給出了修改意見,最后又征求了一下我的意見,定稿為:簡老師對同學和藹可親,從不打我罵我們。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上課開小差被簡老師發(fā)現(xiàn)了,她什么都沒有說,只是躡手躡腳地走到那個同學的背后,伸出了一只手。我們都不禁為那位同學捏了把汗,以為風云驟變,暴風雨就要來了。可是,簡老師只是輕輕地拍了一下那位同學的肩膀,又若無其事地繼續(xù)上課。那位開小差的同學臉一紅,自覺地認真聽起了講。
修改后的作文比起第一次,無疑更加生動了,而且去掉了“掠上講臺”之類不實的描寫,顯得真實可信了。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修改后的作文把第一句話作為了全段的中心句,有意識地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對于小學生而言,能做到這一點,算是相當不易了。
由這件事可以看出,學生們并不缺乏想象力,他們完全有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改好作文。問題的關(guān)鍵是,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指導工作,指導工作既不能太死,也不能過于空泛,要給學生留下操作的空間。學生從小學會修改作文,意義無疑是很大的??v觀古今中外,凡是寫作名家,他的作品都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反復修改后才完成的。
有些書上說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北京辛苦不尋常。文學宗匠的作品尚需經(jīng)過這樣反復的修改,何況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的作文,更是需要無數(shù)次的修改。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學生從中學到的,不僅是一個如何修改本次作文的問題,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也有很大的作用。當學生年齡漸長之后,他們對于寫作技巧的領(lǐng)悟增強,對于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會有更加深切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