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林
摘 要:語文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它也是最具人文特性的學科,在語文學科里能夠折射出很多的以人為本的特性,所以語文學科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教育意義,在語文知識學習時也應當注重生命教育意義的學習。這對語文教師也是有一定挑戰(zhàn)的,需要在教學引以為重。讓學生在學習時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含義,并且讓學生養(yǎng)成愛惜生命的理念。
關(guān)鍵詞:生命教育;小學語文;教學
傳統(tǒng)觀念上的教學,在語文學科中很少涉及到對生命教育意義的研究與探索,這對教育學來說是有缺陷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生命意義的教學,這也是學習語文知識的一大關(guān)鍵。在語文學科里有很多的關(guān)于生命意義的教學內(nèi)容,所以可以通過對語文學科的教學讓學生接觸到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是有很大教育意義的學科,也是充滿人文特性的學科。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需要在教學時讓學生建立起生命意識,但是教師的重點卻是專業(yè)知識教學,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教師不得不將教學重點放在專業(yè)知識教學上,因而忽視了教學時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質(zhì)教育還是需要有很大空間的進步的。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目前面臨的大的問題之一。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及內(nèi)涵
1.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
對于生命教育而言,是人被賦予生命后就一直要接受的,需要在人誕生之后給人類進行有目的的生存意識的灌輸,以及培養(yǎng)人們生存的能力,以此讓人們能在社會上很好的生存。在此基礎上讓人們學會珍愛生命愛惜生命,并且能夠通過自我生存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以及意義。
在進行生命教育意義時,應當讓人們更加愛惜自己的生命,所帶來的就是更加注重對教育的影響,在生命教育時,除了教會學生愛惜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教會學生愛惜別人的生命,生命都是平等的,應當對世間所有有生命的都重視和愛惜。
2.生命教育的意義
給小學生進行生命意義的教育是必須的,小學生處于成長時期,應當給他們灌輸良好的思想,他們也是剛剛接觸知識以及社會的年紀,所以這時期的教學是對他們有很大影響作用的。對于學校而言,也應當將生命教育引起重視,讓學校變成進行生命教育的載體。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意義教學時,應當注重對每個學生的知識以及理念的灌輸,可以引導小學生去主動地探索生命意義的真諦,讓小學生明白生命對于成長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讓小學生能夠獨立生活,養(yǎng)成獨立的良好習慣,這樣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才可以跟周圍的人友好的和諧的相處。
二、生命教育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1.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形成熱愛生命的理念,同時要教育學生不僅要愛護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讓學生養(yǎng)成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時仔細研究教材課本,要將學生往生命意義上去引導,讓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技能被激發(fā)出來。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白生命存在的價值并且能夠理解生命中所可能存在并且發(fā)生的挫折,在遇到困難時需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去面對并且解決,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抓住的重點。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去領(lǐng)略生命的內(nèi)涵。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子》這篇文章中,講述的是在一次地震中一位父親冒死不顧眾人的勸阻,經(jīng)過幾十個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自己兒子以及兒子同學的故事,教學時教師會給學生設置疑問,是什么讓孩子在廢墟下還能夠支撐下來,學生會明白是孩子的頑強的生命力讓他自己撐了下來,這篇文章教會給學生的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例如《夜鶯的歌聲》這篇文章,通過對戰(zhàn)火紛飛的場景的描述,反映當時的歷史時期背景,講述主人公在敵人面前都沒有放棄對生命的希望,在遇到困難時勇敢鎮(zhèn)定,學著夜鶯的叫聲也同伴傳遞情報的故事,這些文章都是及其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文章,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加以運用。
2.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給學生灌輸生命教育意義可以讓學生更加生動的認識到生命這一內(nèi)涵,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同時還能夠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和生活的態(tài)度,在困難面前不能害怕需要勇敢積極的去面對,這樣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做到身心的發(fā)展與進步。讓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qū)W會尊重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小雪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更加的有激情,對教師職業(yè)更加的投入,這對于教學而言是一次超越與提高。小學生由于剛剛接觸到社會,所以在各方面的閱歷和知識都不足,更加需要教師在教學時的引導,所以教師需要努力的去發(fā)掘教材中的可以利用進行教學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
3.讓學生置身情境來認識生命的意義
對小學語文學科的要求是希望在教學時能夠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讓學生可以從情感角度去分析并且清楚教材課文的內(nèi)涵,同時能讓它們有機結(jié)合起來。對語文學科來說,需要以課本為教學依據(jù),將教學多元化,教師需要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在的潛力所在,最大化的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技能。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可以將自身與社會以及社會的其他人能夠很好地融合起來,讓社會更加的和諧做到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將人與自然以及社會的關(guān)系進行必要的講解與分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人與社會的共同和諧發(fā)展,這對自然環(huán)境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是有利的。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主動地去愛護周圍的環(huán)境與生命,在學習中慢慢地成長。不難看出,對于生命的教育意義對于學生來說是有多么巨大的影響,生命教育也是語文學科必須進行的一項教學,學生在學習時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以及態(tài)度等都包含在內(nèi),這也是生命意義最明顯最簡單的存在,更深層次的,在情感世界上也是有其促進意義的,這些都是生命賦予人們的教育意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抓住這些重點。鼓勵學生自主的去學習并且勇于探索。小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可以依據(jù)教師的教學理解課本的知識,并且發(fā)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在含義,對生命價值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蔣潔蕾.論語文教科書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及教學方法——以人教社2001版小學《語文》為例[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2]吳宇暉.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中小學德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