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龍
摘 要: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tài),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gòu)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chuàng)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tài)。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xiàn)實教學起到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tài)的轉(zhuǎn)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zhuǎn)化成實現(xiàn)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向40分鐘要質(zhì)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zhì)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關(guān)鍵詞:增效;效率;小學生;語文
小學語文學習的目的,不是研究漢語,而是運用漢語。所以我們要加強詞句的積累,多讀多說,增強語感。而讓當前小學生能較好地運用漢語,又要達到減負增效目的的最佳途徑就是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自從小學生“減負增效”的口號打出以后,各學校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各個教師努力為小學生減輕課業(yè)負擔,但是你減負不意味著增效,所以在減負的同時,如何增加學習效率,成了各個老師間探討最多的一個話題。本文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課前準備,設計好導學案
1.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jù)三維目標和內(nèi)容,精心地設計導學案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達標測評要注重創(chuàng)新,出一些靈活多樣、舉一反三的習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做作業(yè)不再是一項負擔,愛上寫作業(yè)。
2.設計有價值的問題,以有效的語言貫穿課堂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有一定的導向性,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問題主線,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如何設計好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設計導學案時要做到以下三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
二、變著花樣記生字
語文的學習,是詞語的積累。以前在記憶生字上,普遍采用抄寫記憶法,讓學生多寫多抄,從而記住生字詞語。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枯燥?,F(xiàn)在,我們有了很多新方法來巧妙記憶生字。
(一)熟字帶生字記憶法
“胡、史、魚、文、夸”這些都是學生很熟悉的詞,那么通過這些熟字,加以適當引導,學生就會很容易掌握“蝴、駛、漁、蚊、跨”這些由熟字帶出音近形近的生字。
(二)加減偏旁記憶法
比如“扁”,加上“亻”就變“偏”,加上“纟”就變成“編”,加上“辶”又變成“遍”等。又比如“故”,去掉“攵”加上“月”就變成“胡”,再加上“氵”就變成“湖”。
(三)對比記憶法
對比“辯、辨、辮、瓣”這四個字的異同來記憶。而“讠”同“言”,代表說話,那么“辯”則跟說話有關(guān),可組詞“辯解”,花開后才能結(jié)瓜,所以“瓣”可組詞“花瓣”。這些記字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象,然后互相討論分享,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動腦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此外,還有聯(lián)想記憶法,造字記憶法,歌訣記憶法的等等,只要用得好,何愁學生記不住生字?
三、從學生思維出發(fā),化繁為易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的不太一樣,有時候我們覺得很簡單的一個句子,可是他們卻很難理解。所以我們老師應該以他們的思維來思考,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詞語來解釋一些東西。平常我們講課文的時候,語言表達要確切、中肯、規(guī)范。不能廢話連篇,語病百出,模棱兩可,說了半天,學生還是不得要領(lǐng)。
比如我班一位同學,寫作文經(jīng)常少加或者不加標點,盡管上課跟他強調(diào)了很多次,他還是沒有改正。有一天他跑步回來,喘著大氣,我問他為什么要呼吸,他回答不呼氣就要死掉。我就順勢引導他,告訴他在文章中,標點也是同樣的作用,是讓文章“呼吸”的,如果沒有標點,你寫出來的文章就沒有了生命力。之后的作文中,他不加標點的習慣立馬改正。
又比如,在擴句練習中,有些同學經(jīng)常連句子主干甚至句子意思也一起改變。盡管強調(diào)了很多次,收效甚微。有一個同學甚至不知道句子主干是什么意思。當時我意識到,同學是不懂這個概念。于是我打了個比方,我把句子主干比作是人的身體,里面的每個詞語都是人身體的一部分,而自己加進去完善句子的成分比作是我們的漂亮衣服。我問學生當一個人不停換衣服時,這個人還是不是原來那個,學生說是。于是順勢引導句子主干也如我們一樣,不同的形容詞只是它的美麗衣服,而不是人身體本身,如果改變主干意思,相當于改變?nèi)松砩系母觳不蛲?,人的身體也就不再是原來的了。這樣一比喻,基本上的學生都懂了。
四、以書為本,適當遷移
我們的課本是由許多個教育專家編著的,里面的知識已經(jīng)很全面。所以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課文中知識后,只要適當遷移,學生就能額外學到不少東西。
比如現(xiàn)在三年級的課文,每個單元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而在每一個單元里的課文總是差不多的類型。我們可以詳細分析第一篇課文,讓同學們掌握課文的分段、寫法、修辭、特殊句式、特殊標點等,然后在上剩下的課文時,讓他們自己先發(fā)現(xiàn)先分析,再由老師分析歸納,這樣不僅很好地鞏固了相關(guān)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和發(fā)現(xiàn)能力。
五、聲情并茂,吸引注意力
為了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課堂40分鐘,也就是說,怎么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講解課文,要達到聲情并茂,然學生聽起來有興趣,仿佛聽故事一樣,他們才會集中注意力來跟著你學習。
舉個例子,以前我班上新課,總會請同學起來讀課文。大家爭先恐后起來讀,但是當一個同學在朗讀時,總有同學沒有集中注意力聽?,F(xiàn)在,我們改成聽錄音,大家聽著錄音機里配著音樂的課文,仿佛特別有精神。連續(xù)聽兩遍熟悉生字后又跟讀一遍,大家也不覺得煩。這樣不僅可以讓同學體會課文的感情,也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有感情朗讀課文,還咬準了字音。
六、發(fā)揮課堂作業(yè)本的最大效用
如今的配套練習就一本課堂作業(yè)本,那么如何讓這本作業(yè)發(fā)揮它做大的作用,又成了減負增效的一大難點。
我在講課文時,總會順便把課堂作業(yè)本里涉及的題目帶著簡略講一下,等分析完課文后,讓同學在課堂上做完作業(yè)。當學生在寫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這些題目大多數(shù)都講過,就會覺得很簡單,會帶著輕松的心情做完作業(yè)。剩下的沒有講過的題目就不多了,他們也會自己動腦筋完成。這樣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讓他們不再懼怕閱讀類的題目。待分析作業(yè)時又詳細講一遍,分析他們做錯的原因,也教他們做題的規(guī)律。這樣三遍下來,總能記住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