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高堂
(重慶市開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5400)
?
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對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鐘高堂
(重慶市開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5400)
[摘要]目的探究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對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防治質(zhì)量提供臨床理論依據(jù)。方法將210例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105例與對照組105例。對照組采取婦炎康復膠囊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觀察組采用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觀察2組臨床療效,記錄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gG、IgM、IgA及T淋巴細胞亞群CD8+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而血清補體C3、C4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2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結論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療效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關鍵詞]清熱調(diào)血湯;消癥散;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免疫功能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內(nèi)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腹膜及盆腔等發(fā)生的慢性炎癥,是婦科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之一,多因治療不當/不及時而使癥狀遷延不愈所致[1]。近年來,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且該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病情纏綿,患者常有下腹部疼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帶下異常、易疲勞、痛連腰骶、不孕等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治療該疾病的方法較多,但取得的療效并不理想,因此,探究有效、安全的臨床治療方案,對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改善生活質(zhì)量等均有積極的臨床意義。中醫(yī)研究認為,慢性盆腔炎屬于“腹痛”“熱入血室”“不孕”“帶下病”“癥瘕”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濕熱瘀結,需予清熱解毒、利濕消炎、活血化瘀等治療[2]。因此,本研究對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用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方案,并以婦炎康復膠囊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為對照,比較2組臨床療效、免疫功能的變化及安全性,旨在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防治質(zhì)量提供臨床理論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診治且診斷為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210例,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版》[3]中關于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對研究藥物不過敏;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治療;能按醫(yī)囑服藥,治療依從性良好。排除合并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全身性嚴重疾病等患者;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婦女;治療依從性差,未按規(guī)定服藥者;處于慢性盆腔炎急性發(fā)作期者及無性生活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21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105例與對照組105例,2組病程、病情分期、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婦炎康復膠囊(江西杏林白馬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3208,0.38 g/粒)口服,4粒/次,3次/d,月經(jīng)期停藥,以21 d為1個療程,連續(xù)口服3個療程;同時采用自制的消癥散外敷,組方:千年健10 g、追地風10 g、五加皮15 g、艾葉55 g、花椒10 g、乳香10 g、沒藥10 g、羌活10 g、獨活10 g等,研制成粉末,裝入布藥袋內(nèi),水蒸20 min后敷于患者的下腹部及腰骶疼痛處,30 min/次,1次/d,每劑藥重復外敷1周,月經(jīng)期停藥,以21 d為1個療程,連續(xù)外敷3個療程。觀察組在外敷消癥散的基礎上給予清熱調(diào)血湯加減口服,基本方:當歸、延胡索、蓬莪術各10 g,白芍藥、生地黃、桃仁、紅花、牡丹皮、川芎、香附、黃連各15 g,大便秘結者另加大黃、桃仁各10 g,小便色黃者另加黃芩、魚腥草各15 g,盆腔包塊者加茯苓、桂枝各15 g,下腹脹痛感明顯者另加雞血藤、川楝子各20 g,腰骶酸痛感明顯者另加桑寄生、杜仲各15 g,加水500 mL煎制后分裝成2袋,每次服用1袋(100 mL/袋),早晚各1次,月經(jīng)期停藥,以10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觀察2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及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變化。其中血清IgG、IgM、IgA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
濁法檢測,血清補體C3、C4水平采用單向免疫擴散法測定,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水平,并計算CD4+與CD8+的比值(CD4+/CD8+)。
1.4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治療后下腹部疼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帶下異常、易疲勞、痛連腰骶等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理化檢查與婦科檢查均無異常;顯效:相關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盆腔炎性包塊縮小程度明顯;好轉(zhuǎn):相關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盆腔炎性包塊縮小程度不明顯;無效:臨床主要癥狀無明顯改變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痊愈+顯效+好轉(zhuǎn)。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后血清IgG、IgM、IgA及補體C3、C4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血清IgG、IgM、IgA、C3、C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血清IgG、IgM、IgA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血清C3、C4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IgG、IgM、IgA及補體C3、C4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較2組治療前CD3+、CD4+、CD8+、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觀察組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CD3+、CD4+、CD4+/CD8+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2.4不良反應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無一例發(fā)生過敏癥狀、胃腸道不適及其他明顯的不良反應。
表4 2組治療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3討論
慢性盆腔炎主要包括子宮內(nèi)膜炎、輸卵管炎等,是一種可同時幾個部位發(fā)病的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國內(nèi)發(fā)病率為24.00%~29.00%[4],對患者的生殖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由于慢性盆腔炎具有容易反復發(fā)作、虛實錯雜、纏綿難愈等特點,患者往往需要較長療程的服藥治療,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紊亂與發(fā)病機制有密切關聯(lián),免疫功能較差者更容易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5]。如何向患者提供一種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且療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療方法,一直困擾著臨床醫(yī)師。近年隨著對新藥物探尋的不斷深入,中醫(yī)治療理念的地位越來越凸顯。
中醫(yī)認為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如熱、瘀、痰、寒、濕等因素,其病機主要是濕熱邪毒內(nèi)侵,損傷胞宮沖任,濕熱蘊結下焦,氣血壅遏,從而導致瘀血阻滯或積結成塊。臨床辨證主要以濕熱瘀結、氣虛血瘀、氣滯血瘀、寒濕凝滯等為常見,治療方上常需口服內(nèi)服方配合其他治療法進行綜合治療,如針灸、理療、外敷、中藥離子導入等。傅捷等[6]采用少腹逐瘀湯內(nèi)服配合外敷治療法對寒濕凝滯證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提高。有研究指出,對于濕熱瘀結型患者應強調(diào)治病求因、標本兼治等原則,需施以清熱解毒利濕、行氣活血止痛[1,7]。因此,本研究所用消癥散外敷法是治療慢性盆腔炎常用的中醫(yī)療法,方中的千年健、五加皮、追地風及花椒均有活血化瘀、散寒除濕、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效果,沒藥、艾葉、乳香具有散瘀定痛、溫經(jīng)止血作用,而羌活、獨活則起祛瘀止痛、清熱利濕之功效,諸藥合用外敷于患者的下腹部及腰骶疼痛處,可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以藥物濃度的相對優(yōu)勢,發(fā)揮消炎與鎮(zhèn)痛等作用,且體現(xiàn)了中藥歸經(jīng)原則,開結行滯直達病灶處。有研究采用自制消癥散外敷法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總有效率為90.00%[8]。
清熱調(diào)血湯則是清熱解毒利濕、行氣活血止痛的典型代表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邪解毒、利濕消炎等諸多功效,基本方中的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清熱涼血,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莪術有行氣解郁、抗炎解痙、鎮(zhèn)痛、降脂抗栓及抗腫瘤等效果,川芎有祛風止痛、行氣開郁等功效,且香附、桃仁、紅花、白芍及延胡索均有活血散瘀、鎮(zhèn)靜止痛等作用,此外,當歸在子宮收縮時可產(chǎn)生抗炎止痛、雙向調(diào)解及免疫調(diào)節(jié)等效果。何江艷等[9]采用清熱調(diào)血湯加減治療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0.00%。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采用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法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臨床療效好。
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補體C3、C4等均是機體體液免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有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IgG、IgM、IgA水平均處在異常狀態(tài),且血清C3、C4水平也異常低下[10-11]。因此,促進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IgG、IgM、IgA、C3、C4水平恢復正常是改善該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gG、IgM、IgA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血清C3、C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法可顯著改善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T淋巴細胞作為體最主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階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盆腔炎患者的CD4+水平低下,而CD8+水平異常升高,使得CD4+/CD8+比正常值低[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CD3+、CD4+、CD4+/CD8+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法有利于改善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清熱調(diào)血湯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臨床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應用。但本研究的樣本數(shù)有限,未能在細胞學與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無法展開對患者的遠期隨訪,使得遠期復發(fā)率與療效等未能體現(xiàn),需進一步更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探討,以指導臨床運用。
[參考文獻]
[1]姜鴻雁.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9):3240-3241
[2]杜傳清.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現(xiàn)狀[J]. 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5(5):463-465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版)[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4]王鐵英,盧國友,李英,等. 婦女慢性宮頸炎盆腔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及發(fā)病率臨床研究[J]. 河北醫(yī)學,2014,12(6):987-989
[5]金菊,方小琴,林以棠. 暖宮貼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及其對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J]. 中國性科學,2013,22(10):71-74
[6]傅捷,夏陽. 少腹逐瘀湯內(nèi)服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4):1513-1514
[7]王文森,孫潔,王書杰,等. 盆腔炎Ⅱ號灌腸液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90例[J]. 中國藥業(yè),2011,20(20):76
[8]陳會敏,楊三梅. 自制消癥散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光明中醫(yī),2015(4):859-860
[9]何江艷,秦蕓,徐芳青,等. 清熱調(diào)血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60例[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22):102
[10] 劉玉蘭,時菁靜,徐鴻雁,等. 盆炎平方內(nèi)服聯(lián)合蒲地方保留灌腸對慢性盆腔炎疫狀況及細胞因子的影響[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193-197
[11] 郭琳茹,李鑫,樊曉然,等. 清熱除濕化瘀湯對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學影響[J]. 陜西中醫(yī),2013,34(3):261-262
[12] 鄭祖峰. 藤棱煎劑直腸滴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 河北中醫(yī),2011,33(6):824-826
[收稿日期]2015-11-16
[中圖分類號]R71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4-1533-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