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飛
為了響應教育部關于推薦中學生閱讀書目的號召,實現(xiàn)新課標背景下的“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進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我校課題組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的課題研究。本研究分為五個單元:“名著閱讀”“人物通訊”“關于農(nóng)村問題的調(diào)查研究”“新聞時評”和“辯論賽”。經(jīng)過一年多以來的探索與實踐,對課題的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表明,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讓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不但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而且改變了學生單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主動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面就本人承擔的“名著閱讀”單元來談談研究的有效性。
一、背景與現(xiàn)狀分析
本校是一所郊區(qū)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nóng)村,父母以務農(nóng)和外出打工為主,留守孩子居多。由于家庭的原因,學生普遍存在課外閱讀量少的問題。筆者在進行此項課題研究之前曾在高二兩個班做過一項“課外閱讀”的調(diào)查。兩個班共128人,在“高二以前讀過幾本名著”的問題上,選擇“3本以下”的同學占74%;在“你讀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嗎?”的問題上,85%的同學“沒讀過”,10%的同學“只讀過一本”。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的問題具有普遍意義,不得不令人深思。
筆者曾經(jīng)查閱本校近幾年高考語文單科成績,并且與湛江市區(qū)的幾所同等中學的成績做了一些橫向的對比,發(fā)現(xiàn)我校在語文單科平均分上處于偏低水平,特別是作文。
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的對象
以坡頭區(qū)一中高二(9)(19)(20)(21)班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共260人。
2.研究方法
調(diào)查訪談法: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組織訪談的方法,掌握課題研究前后學生閱讀名著的篇目和數(shù)量。
探究交流法:生生、師生間互相探究和交流,將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逐一解決,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最新學習狀況。
對比實驗法:通過研究對象實驗前后與高二平行班的語文成績等進行對比分析,獲得研究結果。
三、研究的過程
1.每學期安排2周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閱讀課外名著。
2.每月組織一次名著閱讀交流,學生用周記或日記記錄每個階段的讀書心得。
3.撰寫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讀書筆記。
4.收集出版我們的研究成果——《書香伴我行》。
四、研究成果分析
1.名著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方面的有效性——人生觀價值觀得到升華
經(jīng)典名著凝聚了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可以陶冶情操。同學們讀這些作品,對真善美、假惡丑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書里所闡述的人生哲理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很多同學在讀書筆記里記錄下他們心靈感悟的點點滴滴:
“我喜歡那些富有感情,使人心靈飽滿的書:它告訴我的是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和我必須要珍惜的。每讀過一遍,都能讓心靈上多出一片凈土。”
“在書中,我看到了李白瀟灑豪邁的詩情才氣,看到了屈原飄飄若仙的氣度,看到了李清照虛懷若谷的儒雅風度,看到了辛棄疾放聲‘千古江山,蘇軾高歌‘大江東去……我的靈魂受到了啟迪,我的生命因此更加豐實?!?/p>
課題研究開展這一年來,學生日常交流的語言變得更文明了,對待老師和同學更加地有禮貌了,分析問題變得理性多了,他們將這些的轉變歸結于讀書。閱讀名著,無疑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次升華。
2.名著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作文“無話可寫”的局面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從前同學們只會寫“屈原”“司馬遷”“陶淵明”,現(xiàn)在“高老頭”“桑迪亞哥”“奧斯特洛夫斯基”等都是他們作文的“??汀保灰郧皩懽魑目偸强谡Z連篇,如今作文則“出口成章”,大部分同學都能引用詩詞或者名人名言,作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不僅如此,我們在語文試卷的其他版塊同樣也看到可喜的變化。高二期末考試,參加研究的四個班級語文成績?nèi)昙壟琶八摹H昙壵Z文平均分83.74,而參加課題研究的四個班級平均分均在92分以上,高二(9)班的平均分更是達到了97.2!2015年高考,我校的語文成績平均分為98.8分,而參加研究的四個班平均分達到106.4分。
3.名著導讀在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方面的有效性——轉變教師角色、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名著閱讀課題研究的實施,使讀書蔚然成風。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和學生“學習共同體”形成。此種情形下,教師角色轉變?yōu)椤皩W習者”,繼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產(chǎn)生了相應變化。
學生在請求老師推薦讀物的同時,他們也向老師推薦讀物,例如很多同學都在讀的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也有同學向老師推薦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等。這些書筆者在大學時候就讀過,但為了能和同學們更好的交流,筆者還是重讀了一遍經(jīng)典。因為只有指導老師的理解深刻了,才能引導同學們理解地更加透徹。
五、反思
本次“名著閱讀”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滿意的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進:
1.學生閱讀名著的類型不均衡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學生的課外閱讀以小說為主,其他文體涉獵較少。通過個別訪談,筆者得知,學生重小說的原因在于“小說通俗易懂,可讀性較強?!边@樣的選擇導致的結果可以在作文中略見一二,表現(xiàn)出來就是邏輯不強,說理不夠透徹。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指導學生加強哲理性名著的閱讀。
2.如何平衡學生的讀書進度
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和習慣差異很大,學生們在同一段時間內(nèi)讀書的內(nèi)容不一,讀書的進度不一,讀書的量不一,對開展讀書交流和研究進程帶來一定的困難。
對此,課題組的做法有:1.鼓勵班級分小組合作探究,3—5人為一組,在同一時間段讀同一本名著,小組內(nèi)先進行探討交流;2.鼓勵學生讀書交流活動時踴躍發(fā)言,爭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幫助自己。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市坡頭區(qū)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