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關鍵詞】 小班化;師生關系;合作;個性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1—0049—01
所謂小班化教學,就是以促進學生素質提高,既全面又有個性的發(fā)展為目的,在縮減班級學生規(guī)模的基礎上,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班級教學活動形式。對于小班化教育中的個別化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既要求真務實,又要開拓創(chuàng)新。個別化教育使師生空間縮短,所以還要進一步改善師生關系,做到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多方面能力。
一、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和諧
在欣賞與關注中成長的孩子是幸福的,小班化教學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隨口叫出一個孩子的名字,真正了解每位學生,和每位學生親密接觸,師生之間的和諧親切,學生的幸福感會更強烈。
在大班制授課中,和學生的接觸交流不夠,而小班教學不僅拉近了師生的空間距離,更縮短了師生的心靈距離。小班教學時,不再是老師站在前面,居高臨下灌輸給學生,而是可與學生同坐,與學生同學。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于活動中,均衡得到教師關懷與指導,拉近師生距離。教師能夠關注班里的每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師生間的交流增多,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變得快樂而自信,對老師產生親近感。小班化教學學生紀律良好,學習、參與、思考都便于教師的統(tǒng)一調動,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能輕松地營造出來了。
二、有利于課堂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教學內容需要用動作、形體語言來表示的,小班就有足夠的空間來實現(xiàn)。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動力。在互動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達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充分發(fā)揮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的發(fā)展。給學生主動研究、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堂課中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充裕。讓學生主動認識到本堂課學了哪些知識點,如何把握它們,前后知識有何聯(lián)系,即對知識進行內化,達到舉一反三之目的。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品格
小班化教學富有互動、合作的特點。小班化教學不僅有利于師生課堂的有效互動,還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加強師生合作的同時,加強生生合作。小班化教學在課堂中的實施往往是通過組建各種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促進生生互動、合作。每個學習小組是一個基本單位,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展現(xiàn)自己,同學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基礎好的同學主動帶動基礎稍差的同學。學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的同時,不僅獲得了更多的思維方法,還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這種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學會學習的方法,解決學習中的難題,還將為他們以后的學習乃至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小班里的互動學習還會成就這些孩子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四、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小班人數(shù)少,老師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學生。就因為人數(shù)少,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更好地備學生,哪些人需要多指導、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具體到人。在設計作業(yè)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符合學生不同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更好地進行個別化的教學。
人數(shù)比較少,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學生的基礎、心理、個性愛好、特長、能力等,這樣在教學的設計時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加強個別指導,與學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小班化教學由于課堂上增加了針對性,課后主要是個別輔導,為減輕師生負擔創(chuàng)造了條件。課后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長短處,做到因材施教,取長補短,關注每一個學生,不留課堂“死角”。
五、有利于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由于學生年齡小,接觸社會時間少,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受條件的限制,有許多大人看來不必解釋的問題,在孩子們心中卻是難以理解的,他們想說、想問。作為教師則不能因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壓抑學生的各種個性。在小班化教學的今天,教師就能發(fā)揮小班人數(shù)少的優(yōu)勢,仔細耐心地傾聽學生到底提出了什么問題,并從中選擇有價值的題目,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得到圓滿解決。只要教師不厭其煩,適時點撥,讓學生無拘束地質疑問難,定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發(fā)展,保證成功的教學。
六、有利于學生質疑問難
在小班化教學中,可以發(fā)揮小班人數(shù)少的優(yōu)勢,耐心地傾聽學生到底提出了什么問題,并從中選擇有價值的題目,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得到圓滿解決。只要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無拘束地質疑問難,定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發(fā)展,保證成功的教學。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