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雄
【摘要】 小學數學作為理論與實際密切聯系的課程,小學數學綜合課的設置既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又是為了加強小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便于有效地貫徹新課改理念. 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讓課程變得更精彩,學生學得更得心應手.
【關鍵詞】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精彩
所謂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積累數學經驗的活動. 這種實踐活動課程對傳統(tǒng)教學是一種沖擊,也讓數學教師有了更為新穎的研究課題. 怎樣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也漸漸變成了一個熱點問題.
一、將課堂交給學生
思想意識的轉變是順利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前提條件. 這種思想意識主要來自于教師和學生. 過去的那種教學方式一直束縛著教師,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已經持續(xù)了多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師生之中,這種機械而無趣的教學不利于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更不利于綜合實踐課的有效開展. 不少教師都存在一些疑惑,即不想花精力給學生多一點的思考時間,害怕探究中那些復雜的嘗試使學生在數學與購物綜合實踐課中難以有很好的收獲,因而總是喜歡把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 雖然教師覺得達到了效果,學生似乎可以準確地獲得知識,但這卻恰恰是和新時期的教育思想相悖的. 教師必須轉變這個觀念,以學生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及獨立思考來積累數學學習經驗.
例如:學習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課《觀察物體》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搭積木比賽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鍛煉自身的空間觀念與推理能力. 這是一個需要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過程. 先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搭出一樣的示例圖,從不同方向說出自己看到的形狀. 然后觀察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左面將看到的圖形畫出來,再按照不同方向的觀察還原立體圖形.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揮空間想象能力找出不同的搭法,充分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作用. 通過這種實踐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比單純的灌輸教學要好得多.
二、數學課堂生活化
眾所周知,數學源于生活,并且廣泛運用于生活. 教師在綜合實踐課的開展中應該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及生活經驗來進行設計,讓學生可以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地了解數學的現實作用,并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問題,從而形成濃厚的數學學習趣味,并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2]. 具體來說,教師的數學綜合實踐課可以這樣設計:基于學生最為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設計.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確定位置》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一步了解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根據具體情境確定平面圖中任意兩地的相對位置,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具體來說,舉例某學生去山里游玩迷失了方向,讓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游玩地圖回答如何找到大本營的位置,動腦想動手畫大本營的位置,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共同討論. 由此學習方位知識,知道如何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最后根據家在學校的方向進行回答練習. 以此引導學生達到目標,同時更好地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當中. 這樣的學習會讓學生們時刻充滿興趣,愛上學習,而非只是坐在那里冥思苦想.
三、讓數學課堂精彩起來
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中,要想讓課程變得精彩,教師就應該加強學科整合,通過遷移別的學科知識來豐富實踐課,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逐漸了解學科間的知識關系. 另外,教師一定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實踐性、生活性及開放性等特色. 所以,綜合實踐課的成功離不開學科知識的緊密聯系,且同時要保持豐富多彩的特性. 數學綜合實踐課應該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聯系,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課時應該努力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并綜合利用這些知識.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中,教師利用七巧板教會學生理解圖形的平移、旋轉等現象. 先以俄羅斯方塊這個游戲導入課堂,讓學生明白數學無處不在,游戲中也含有豐富的數學知識. 通過七巧板課件展示使學生學會如何將七巧板平移到相應位置,并和同桌討論各自的想法. 學生在學習卡上通過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的方式嘗試變換圖形,同時記錄變換過程,注意其他同學的意見,要是有不同變換方式,可以在最后進行補充,最終讓學生明白平移和旋轉是圖形運動的兩種主要方式,這兩種運動方式不會改變圖形大小,而是只改變其位置. 筆者認為這不是一節(jié)單純的知識點學習,而是一種綜合活動、體驗活動、實踐活動,是學生對半學期以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的回顧與反思,提升與實踐. 因而教師用各種數學活動形式進行教學,讓數學課堂變得更精彩.
四、結 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綜合實踐課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習內容,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從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所以,在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在課前必須要認真準備,重點設計活動過程,讓學生大膽體驗數學生活,感受數學實踐活動帶來的好處,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龔夏鳳.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有效教學案例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2]宦家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中的學生主體性[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12):213.
[3]李菊英.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1(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