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季瑋
【摘 要】作為一種新的金融創(chuàng)新模式,網絡借貸平臺出現后,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由于中小企業(yè)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存在,此外我國通貨膨脹率一直都居高不下,造成我國居民的資產保值存在困難。網絡借貸平臺的出現大大緩解這一問題,同時滿足了較多的中小企業(yè)的融資需求。而本文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對中國P2P行業(yè)發(fā)展的歷史和現狀做出了一定的說明,還提出了當前中國P2P行業(yè)存在的問題,并對中國P2P未來的發(fā)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創(chuàng)新;網絡外部性;P2P;公共政策
一、中國P2P行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P2P(peer to peer)是互聯(lián)網金融的表現形式之一,即由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中介,借款人在平臺發(fā)放借款項目、金額、利率、期限等信息,投資者自主選擇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我國自 2005年第一家 P2P 互聯(lián)網借貸誕生以來,這種新型互聯(lián)網金融模式在我國飛速發(fā)展,網絡借貸影響范圍遍及全國。P2P 信貸服務在中國產生了由線上走到線下、引入第三方擔保、第三方支付機構為P2P 信貸提供支付服務等多種的創(chuàng)新模式。我國的 P2P 平臺上也出現了職業(yè)放貸人,行業(yè)內也正在逐步建立 P2P 征信機制。但國內信貸行業(yè)有一個嚴重問題:信息不透明,支付和結算賬戶分離,信用體系不完善。
二、作為平臺經濟的P2P行業(yè)
P2P網絡借貸平臺是當今金融創(chuàng)新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得平臺作為新經濟時代的最重要的產業(yè)組織形式,也就是平臺經濟。P2P網絡借貸平臺也就是一個平臺經濟。作為平臺經濟的P2P具有的網絡外部性包含了兩方面:用途外部性和成員外部性。外部性又稱為P2P平臺的直接網絡外部性,而這個用途的網絡外部性是指平臺的價值與使用該平臺消費者數量,或者是與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使用數量相關;P2P平臺的成員的外部性又被稱為間接的網絡外部性,這是指P2P平臺對于某一類用戶的價值會隨著另一類用戶數量的增多而提升。
三、P2P平臺統(tǒng)一的行業(yè)標準有待進一步確立
目前來說,中國P2P的平臺眾多,大的主導P2P行業(yè)的廠商還沒有形成,所以也就存在眾多各自標準和不兼容的現象。作為P2P的投資人和借款者更喜歡兼容性。一方面,兼容性意味著P2P平臺上潛在用戶的增多,并且每個消費者的意愿支付也會增加,從而可以提高廠商的收益;另一方面,兼容性的提高意味著各P2P平臺之間的差異化程度在減小,這也會導致激烈的收益率和借款成本的競爭。關于是否兼容還要考慮行業(yè)內的實際情況,下面舉個關于P2P平臺之間進行博弈的例子。假設市場中有兩個P2P平臺,在第一階段他們要決定是否讓彼此的技術標準相互兼容,以更好地服務于投資者和借款者。如果采取兼容的方式,那么第二階段,他們會融合各自平臺的優(yōu)勢,為投資者和借款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那么市場上彼此競爭,各自的利潤為Rd。但是如果P2P平臺沒有在第一階段達成兼容協(xié)議,那么兩個P2P平臺就必須進行“標準競爭”,并且最終取決于不同P2P平臺在技術研發(fā)以及市場推廣上的投入(x1和x2)。如果x1>x2,那么平臺1的標準被市場接受,成為市場中的壟斷者,可以在市場中獲得壟斷利潤Rm,而平臺2被驅逐出市場后利潤為零,反之亦然。但是如果x1=x2,那么兩個平臺的標準會同時存在市場中,并且平分市場份額。由于標準之間不兼容,因此在第二階段平臺之間不存在競爭,每個平臺在自己占據的市場份額中都是壟斷者,他們各自的利潤為Rl,顯然Rl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上述博弈的均衡結果。首先是第一種情況,如果P2P平臺采取互相兼容的標準,那么第二階段每個P2P平臺的利潤都是Rd。但是如果平臺采取“標準競爭”的策略,那么平臺為了獲勝,每個P2P平臺都會盡可能地進行研發(fā)和推廣投入,而每個平臺都存在資源限制(x1,x2≤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