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華 陸桂芝 王曉丹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大學生面臨著出校門知識就已老化的危機,這就要求大學生不能再只滿足于在學校學知識。為了適應學習型時代的需要,大學教育的目標就不能只停留在給學生傳遞知識和培養(yǎng)生存技能上,還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來可以成為能夠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勞動者和創(chuàng)造者。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正式提出了 “終身教育”的概念。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引起了許多教育和心理學者的關注,并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
最早提出自主學習概念的是教育研究者Henri Holec,他在自己的著作《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中提出自主學習是一種“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并進一步闡述這些能力包括“決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術、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評估習得的結果等內容”。西方國家學者將其定義為“自我指導”“自我監(jiān)控”“自我激發(fā)”。 國內學者將其譯為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從元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其核心為學生積極主動獨立地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
一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1 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狀況
信息技術的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引發(fā)了教學領域的深刻變革,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教師和課堂,他們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和更大的學習主動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本文研究者通過對哈爾濱劍橋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四所大學的392名大學生進行訪談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認為自己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只有48人,占總人數(shù)的12%;認為自己的自主學能力一般的有290人,占總人數(shù)的74%;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有54人,占總人數(shù)的14%。也就是說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能力不高。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狀況不容樂觀,建構能夠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
2 不同年級大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的變化趨勢
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進行比較,數(shù)據(jù)表明,從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較明顯的差異。大一的學生由于剛剛脫離高考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大學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導致一部分同學顯現(xiàn)出散漫的學習狀態(tài),只有7%的大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大二、大三的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體驗,開始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的狀況有明顯的提高,能夠獨立自主學習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大四的學生由于逐漸感受到就業(yè)的壓力,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開始建立明確的發(fā)展目標,50%的大四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研究表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況有隨年級的升高而提高的趨勢。
二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研究者通過對大學生一對一的訪談,對學生提出的關于影響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進行歸類總結,主要影響因素共有8種,分內在影響因素和外在影響因素兩部分。
(一)內在影響因素
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
1 學業(yè)情緒
在教學或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學業(yè)活動相關的情緒體驗??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強調了情緒對學習的重要影響。調查中,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17%,學生認為如開心、輕松、愉快等積極的情緒能夠提高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而沮喪、生氣、郁悶等消極的情緒則會干擾學習的主動性。
2 惰性
因主觀上的原因而無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15%,被調查大學生反映,由于初高中升學壓力過大,并且有老師和家長的嚴格管理,進入大學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后,想要好好放松休息,自定步調學習的情境下就會拖延推諉。
3 興趣
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14%,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映,當初報考大學的時候由于各種原因沒有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yè),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積極投入。
4 自我效能
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它的強弱直接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13%,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敢于挑戰(zhàn)難度較大的任務,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反之,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大學生容易逃避困難,阻礙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二)外在影響因素
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
1 學習環(huán)境
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 19%。大學生的從眾心理較強,很容易被周圍人的行為和環(huán)境所影響,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帶動自主學習行為的出現(xiàn),雜亂的環(huán)境則會干擾自主學習行為的實施。
2 教師因素
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10%,主要包括教師的授課方式、人格魅力、對學生的鼓勵以及信任。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自己學習方式的“影子”。[12]教師的授課方式和人格魅力會極大程度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和興趣,而教師是否對學生進行鼓勵,則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3 課程狀況
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6%,主要包括課程的數(shù)量、難度和重要性。
過多過難的課程會使大學生失去挑戰(zhàn)的信心,具有重要性的課程會促進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
4 壓力
這一因素占總數(shù)的6%,主要包括就業(yè)壓力、考試壓力和家庭壓力。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壓力的主觀感受對自主學習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有的學生由于壓力大而主動學習,而有的學生由于壓力大而放棄學習。
三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諸多因素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他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高校教育通過對內部和外部因素的調整,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建構信息技術做支撐的自主學習平臺
信息時代下,教師要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能夠更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平臺。如MOOC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把課上課下連為一體,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獲得更為優(yōu)良的教育資源,同時學生和老師的溝通更加直接有效,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 樹立自主學習意識,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經(jīng)歷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填鴨式”教育之后,很多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入大學之后仍然沿續(xù)以往被動學習的思維模式。教師要幫助學生打破這種“罐子式”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考。
(三)進行學習策略訓練,提高自我效能感
奧蘇貝爾提出自我效能理論,認為個體對自我能力的評價直接影響對任務難度的選擇和積極努力的程度,高自我效能感個體更容易選擇挑戰(zhàn)性任務,也更愿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達到目標。而高自我效能感主要來源于個體成功的直接經(jīng)驗,所以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訓練,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設計多樣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會對感興趣的東西表現(xiàn)出巨大的積極性,并且產(chǎn)生快慰和滿意等積極情緒。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引發(fā)學生的疲倦?yún)挓┑那榫w,教師要根據(jù)課程的性質,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情境教學、案例教學、任務目標教學可以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chuàng)設更多的體驗成功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喜歡學習、獨立學習、堅持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m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44-45.
[2]黃希庭,鄭涌.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2-105.
[3]任春華、桑青松.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其培養(yǎng)途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1):95-97.
[4]龐維國.90年代以來國外自主學習研究的若干進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4):23-26.
[5]Schunk D.H.&ZimmermanB.J.Self-regulationofleamingandPerformanee[M].Lawrenee ErlbaumAssoeiates,Publishers,
1994:98-102.
[6]李紅美.論自主學習的內部機制模式及其實施[J].中國遠程教育,2005(l):55-59.
[7]朱先明.學習者自主概念的涵義及實現(xiàn)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2005(7):100-105.
[8]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257-261.
[9]周國韜. 自我調節(jié)學習論——班杜拉學習理論的新進展[J]. 外國教育研究, 1995(3): 1-3.
[10]趙秋利.大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及指導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8:22-32.
[11]王大勇.關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的實證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56-69.
[12]劉冬巖.大學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實踐探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3(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