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耀輝
摘 要:隨著農村集體資金往來多元化、資產使用多樣化、資源開發(fā)產業(yè)化趨勢逐漸形成。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已成為農村發(fā)展經濟和實現(xiàn)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三資”涉及千家萬戶,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尚若持續(xù)管理不善,必將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對于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對策
近年來,由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不足,部分基層干部滋生腐敗現(xiàn)象,農民上訪信件增多,“三資”管理已是廣大農民十分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本文通過對目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探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有效途徑,確保農村集體“三資”不受侵食。
1 農村 “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三資”管理賬臺、賬物不符
農村集體“三資”涉及面廣、項目繁多、情況復雜,由于時間的推移和干部變動等原因,又出現(xiàn)了部分干部群眾對 “三資”家底不清。
1.1.1 歷史形成的集體土地 “四荒拍賣”、果園、基地發(fā)包等合同資料保管不善、登記不詳,從而導致集體資源底子不清、管理滯后。部分資源因年代久遠,書證遺失,人證離世,難以確權。
1.1.2 賬實不符。部分村組未將已變賣、報廢的動產或不動產及時上報處理;債權、債務等存在賬實不符。
1.2 村(組)務公開內容不全面
部分村組公開沒有真正做到全面公開、適時公開;只公開經濟收支情況,對于群眾非常關注的集體資產、資源變動情況沒有及時公開。
1.3 資產資源發(fā)包、合同管理不規(guī)范
部分村組在資產、資源發(fā)包時未按“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辦理,存在營私舞弊、暗箱操作、優(yōu)親厚友現(xiàn)象;少數(shù)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一旦產生矛盾糾紛難于解決;有的合同承包期限過長,上交承包費很低,幾元錢就可擁有1年/1畝的土地使用權;有的村組在合同履行中,未經承包方同意,擅自變更合同,給集體造成巨大的損失;還有林地方面的合同,承包方以支付非常價廉的承包費而獲取林地經營權之年后,就開始享受林業(yè)部門給予的豐厚待遇(退耕還林補助費等)。
1.4 財務管理實施乏力
1.4.1 財務制度約束力不夠。有的村組大額開支沒有真正履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少數(shù)領導指令取款列支,就形成事實。
1.4.2 應收、應付款項登記不全面。鄉(xiāng)“三資”中心對于村組發(fā)生應收、應付款項變動不十分清楚,有的應收已收、應付已付的款項還在年末實有統(tǒng)計范圍;一旦農戶與村組發(fā)生經濟糾紛,須查閱大量資料。
1.4.3 部分村組年中物資、資產增減變動未及時上報調整。
1.4.4 在建工程結賬不及時。工程雖已完工,但由于村級未提供有效的決算資料,致使“三資”中心不能及時結轉。
1.4.5 村組財務審批繁瑣。一張原始單據,只見領導名字;有的單據,多人簽字后,已無法辨認單據的摘要內容。嚴格的管理和審批,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農村集體資金的亂支亂用,堵塞了資金管理的漏洞,但同時也給村組資金的使用和審批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這也是造成小組坐支收入、現(xiàn)金不及時入賬、備用金使用后不及時結賬,財務(經濟)收支公開內容不全的一個主要原因。
2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效的對策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看起來是日常經濟業(yè)務工作,其實質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穩(wěn)定工作。它是黨在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上的重要體現(xiàn)。實踐證明,管好農村集體“三資”,有利于盤活壯大集體經濟,有利于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2.1 加大對基層干部的業(yè)務知識培訓力度
鄉(xiāng)級業(yè)務部門應爭取政府每年定期對“村三委”主要領導和財會人員開展以黨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財經管理知識方面的培訓,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增強法紀觀念,同時把“三資”管理納入干部崗位目標考核和廉政考核內容之一。
2.2 健全制度,強化管理
2.2.1 嚴格執(zhí)行村(組)務公開制度。凡涉及村組的工程建設項目及項目發(fā)包,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來源、使用都應納入公開的范疇;對于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應適時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2.2.2 充分發(fā)揮民主管理與審計監(jiān)督制度。一是充分發(fā)揮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制度;健全完善村民主理財小組,讓村民主理財小組、村民監(jiān)督委員會、村黨(總)支部委員會三個監(jiān)督渠道不中斷。二是完善 “三資”審計制度。定期審計、專項審計應列為常態(tài)工作。
2.2.3 完善招投標委托制度。工程項目投資,集體資產、資源轉讓須經村民代表大會(或戶主大會)審議通過后,交由“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面向社會公開競價招投標。
2.3 嚴格程序,民主決策
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土地、林地、庫塘等)處置及公益性建設項目資金的籌集、發(fā)包等重大事項應嚴格按照“黨支部會提議、村“三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會議)決議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決策實施,形成以“制度治村,按程序辦事”的民主決策機制。
2.4 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嚴肅查處村組干部違紀違法案件,重點查處以權謀私,私分、挪用、侵吞涉農補貼案件及處置集體資產、資源的違法違紀案件。
2.5 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提高“三資”管理人員及村級報賬員的工資待遇;二是多渠道吸收新鮮血液,解決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三是加大對“三資”管理業(yè)務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其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操作技能。
3 小結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中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加以糾正,才會使農村財務管理真正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才會圓滿實現(xiàn)。
參考資料:
[1]新平紀檢監(jiān)察【督查專報】第二十一期(2013年10月31日).
[2]黃麗芬.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D].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年7月.
[3]新平縣紀委第二紀工委,新平縣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局.關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執(zhí)行情況的檢查報告,2013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