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莉
【摘要】《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使之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區(qū)的英語教學更具有指導意義;建立多元、開放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規(guī)范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因此,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轉變教學觀念,并將教學觀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遵循語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以解決升學壓力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英語 復習教學 有效性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做好高考英語的總復習,是對中學英語教學成果全面總結和系統(tǒng)復習的重要工作,是一個把學過的知識要點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歸類,總結,消化,并使之融會貫通,靈活應用,全面掌握的重要過程。那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復習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師要整體把握高考英語試題變化及發(fā)展趨向。
高考英語試題命制依據是《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和每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說明》(英語),堅持“穩(wěn)中求發(fā)展”,堅持“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的命題原則。進一步淡化語法,淡化形式,擴大了試題覆蓋面。除了考察語言基礎知識外,還加強了對交際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及對學生理解運用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性,靈活性的考查。同時對閱讀速度,思考速度都有較高的要求。測試的基本點仍定位在語篇。
近年命題趨勢將是以知識意義立意為基礎,向以能力立意方向發(fā)展,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突出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考查,重點突出以現(xiàn)實問題立意的命題。依據課程標準,但又不拘泥于課程標準。從近年試題看出,高考的方向并非一味強調難度和深度,而是側重知識的廣度和基本功的考查。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針對高考英語試題的變化及趨勢,高考英語復習教學應以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點,加強聽、說、讀、寫能力的三維立體訓練,增強語感,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目的。
其次,復習教學要有切合實際的具體計劃,以課本為主線,完成原始系統(tǒng)知識的積累。
復習應首先回歸課本,夯實基礎知識,深化理解。如果僅僅為高考而教,為高考而學,就會陷入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實用主義思想,那么在高考復習教學便會很快草草結束新課,或砍去部分教材內容,不惜用大半年時間投入到“千題百練”之中,追求語法結構的完整性和覆蓋率的誤區(qū),這是與教育目的相背離的。要把培養(yǎng)英語的交際能力和提高人的素質這兩個方面有機結合,發(fā)揮語言教學“言為心聲”的優(yōu)勢,使二者互為因果,雙向促進。
不管試題如何變,都源自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高考命題雖然不取材于某一套教材,但是學好教材對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大有裨益。有些學校在第一輪復習時把整套教材的每篇課文改編成語法填空的形式,讓學生練和讀。此法值得借鑒。而有的學校高三一開始就安排語法專題復習,甚至要求各班半學期就把高中全部語法知識“過一遍”。如此搞“一刀切”,違背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英語教材選修在編寫和選材上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培養(yǎng)培養(yǎng)閱讀能力方面,教材為教學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語言材料,設計了多種多樣提高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要求。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拓寬學生對英語國家和世界文化的了解,拓寬學生政史地和數(shù)理化綜合知識面。另外,教材把中學階段應掌握的重點語法項目,詞匯,句型進行了全面歸納總結,并將他們融入語篇之中,確保語言能力在大量的實踐中得到提高。所以,教材是高考系統(tǒng)復習的主線和出發(fā)點。
具體做法,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語篇內容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利用教材的語篇,鞏固深化語法知識;把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貫穿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重視使用多媒體,每一課的內容都有聽錄音加強語言語調的模仿和聽力的訓練,一是注重理解;二是注重模仿,使聽、說的能力得到提高;發(fā)揮多媒體電教手段優(yōu)化活化教材,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因此,系統(tǒng)學好英語教材,就夯實了學生的整體英語基礎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籌貫通能力,同時又避免了詞匯,語法復習的枯燥,乏味,抽象的問題。
再次,高考復習教學的關鍵是精講精練,要著眼于提高課堂效率。
在高考英語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反復考慮并選擇適合每節(jié)復習課的教法,盡量在有限時間內追求最大效益。提煉教學語言,特別注意提問技巧。變多講為多提問,可避免學生的厭煩情緒,使學生大部分時間成為積極的參與者。注重在提問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感”,提問時有意識地指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講評的語言盡可能簡潔、易懂,并適當用自制的課件輔助教學,吸引有意注意力。此外,課堂練習一要及時,力爭讓學生邊復習邊練、邊練邊反饋;二要高效,即習題必須經過精選,針對性強。趁熱打鐵,方可熟能生巧。
可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操練, 除了題型豐富外,人員組織方面可采用兩人操練和六人小組討論等。抓住學生課堂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Well done!/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等。多次的鼓勵刺激,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一旦學生出了錯,不埋怨、訓斥,而是巧妙糾正,保護其自尊心和積極性。用“Never mind./I believ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等安慰他們,或再加提示和引導,讓他們自我改正或互助改正,這樣能使他們消除焦慮,增強參與復習的自信心和動力。
眾所周知,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復習課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其認知規(guī)律。雖然在高一、高二已學過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等語法,但是那些知識是學生的普遍薄弱點,所以不宜采取一進入復習階段就直接做題的方法,而是通過再現(xiàn)一些典例來加深認識,然后歸納一般規(guī)律。此外,對于易混淆的難點,可引導學生填充“形似”句后作比較,弄清區(qū)別。
最后,高考英語復習教學應注重落實、檢測和反饋,不斷優(yōu)化完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
復習期間,教師不妨以“考查”促行動。讓學生背誦、聽寫等,促進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有時也可通過課堂小測考查所復習的語法知識。小考或段考后注重收集典型錯誤,把相關的知識點整合,評講時突出重點難點,提高課堂實效。還可開展多項復習競賽活動,既培養(yǎng)競爭意識,又讓他們感受到英語的復習同樣有“成就感”。
上復習課時不拘泥于事先的教學設計,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作出必要調整。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通過分析、討論、探究,通過自己的體驗來學,從而真正理解并記住。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犯錯誤。這些錯誤是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經常把錯誤分門別類,勤于收集和預見易犯的同類典型錯誤,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確定重點難點,爭取教學主動權。另一方面,認真分析歷年考題,只有教師跳進“題海”,把握備考方向,才能使學生擺脫“題海戰(zhàn)術”。評析經典題時,不僅告知答案及理由,還總結本考點常見的其它測試形式。布置作業(yè)也應注重“有效性”。若把作業(yè)全部留于課后,不但會加重學生負擔,還會挫傷其積極性。新課程提倡把知識訓練穿插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把重點題目安排在堂上練,收效不錯。
總之,有效的復習教學課并無固定模式,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應注重語言的交際功能,加強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只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辦法,在課堂上關注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情況,充分調動其學習熱情,讓其每節(jié)復習課都學有所得,必然能達到高考復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