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旭(1990—),女,漢族,四川宜賓人,高中初級語文教師,教育碩士,四川省廣安第二中學校。
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就足夠了。還需要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來。把他們關注的問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研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角色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從被動接受轉(zhuǎn)為主動地發(fā)現(xiàn)、探索。文本主要針對一次學生提問課進行觀察研究,力求探究其有效性的表現(xiàn)。
關鍵詞:學生提問;有效課堂;觀察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0-0079-01
一、引言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語文課堂中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指出“在學習中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并樂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
針對學生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進入磨課階段我們研修小組成員圍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3課《囚綠記》,展開了細致而周密的打磨。就“學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一維度,我們進行了專項觀察,并對課堂上學生課堂提問進行了記錄與分析。
二、觀法方法
(一)觀察工具:以我自制的《學生課堂提問觀察量表》對學生課堂提問進行觀察,該表對學生提問的有效性、學生提問類型、學生回答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分析。
(二)觀察記錄:先觀察該課整個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然后把觀察段記錄定位在在一個課時。在觀察過程對觀察行為進行分項記錄,然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匯總和分析。
(三)觀察結果與分析
1.學生課堂提問有效問題匯總:①作者為什么喜歡綠?②文章為什么叫《囚綠記》?③囚綠前后作者心情變化?④“綠”象征什么?⑤作者能和綠重逢嗎?⑥窗和綠的關系?⑦放綠的原因?⑧作者為什么要離開北平?⑨作者向往自由卻為什么要囚住向往自由的“綠”?⑩常春藤的特點?B11你喜歡這位“綠友”嗎?B12這篇文章主題是什么?
2.學生課堂提問無效問題匯總:①作者為什么要囚綠?(重復)②作者為什么想著自由卻沒有自由,又去限制“綠”的自由?“綠”是怎樣向往自由的?(問題冗雜)③涸轍的魚的含義?(預習時已經(jīng)講解)④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行為?(問題內(nèi)容籠統(tǒng))
3.教師補充問題:怎樣理解“魔念”?
4.學生課堂提問觀察表:觀察點選點說明:學生課堂提問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思考,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思維的品質(zhì)。有效的學生課堂提問不但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還能夠?qū)處熃虒W的改進與提高有促進作用。
研究問題: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如何?
學生課堂提問觀察量表
觀察人員:蔡青、肖敏觀察對象:師生授課教師:劉旭觀察日期:2016-4-5
在提問中學生問題包括多個問題類型,這些問題在語言凝練度、問題指向性、問題無重復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指標。并且,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也是學習這篇課文所要重點解決的地方??梢姡咧袑W生是有一定的提問能力的。但學生在提問中也存在著無效的問題存在。無效問題多為重復、表意不明、語言凝練程度不高。
三、小結
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中如果設計了學生提問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都會給予積極地反應??梢?,學生想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愿望是十分強烈的,以及他們具有一定的提問能力。而造成提問不積極和無效問題形成的原因經(jīng)過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上沒有形成良好的氛圍,學生沒有主動提問的意識;2.學生上課專注度不夠,跟不上上課節(jié)奏和思路;3.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才會出現(xiàn)表意不明的情況。
四、建議
根據(jù)學生課堂提問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經(jīng)過小組的討論分析,我們給出了以下的建議: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生提問氛圍:學生是否能提出問題很大程度受到課堂氛圍的影響。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教師要多使用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在課下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平時生活中,教師要拓展自己的知識與視野。
(二)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提問: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與鼓勵,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提問意識。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該給予積極的反應,讓學生在提問過程中產(chǎn)生正面、積極的體驗。這樣也會促進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
(三)討論與引導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好小組討論和教師引導。在小組討論中,每個成員都參與進來,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并且能把帶動后進生參與到學習之中,也避免了某些學生跟不上節(jié)奏的情況,同時發(fā)現(xiàn)且及時有效的解決存在的問題。除外,教師應進行有效地引導。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應該參與到一些小組討論中去,適時給出引導和建議。在問題展示和問題解答時,教師也應該針對較難的問題給出合理的引導。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第二中學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2]薛曉嫘.課堂提問的有效分布[J].中學語文:教師版,2000.09
[3]王容.初中語文課堂提問類型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