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君
摘 要: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是一個人優(yōu)先對一定事物發(fā)生注意的傾向,是求知的內在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枯燥的講解、單一的板書,不僅不利于課堂氛圍的形成,長此以往,更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的降低。隨著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再加以近年來相關部門對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培訓力度不斷加大,在這種大的環(huán)境下,已完成了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轉變。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其特有的文字、聲音、圖像、影像、動畫等優(yōu)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能夠使語文的教學內容以更加豐富的形式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從而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氛圍,進而激發(fā)、喚醒和鼓舞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望廬山瀑布》教學時,詩中有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其中“生”字用得非常好,但老師很難說出其中的道理,學生也很難理解。利用多媒體課件,就能使學生感受到這個字的妙處:在草木蔥蘢、危峰兀立的廬山香爐峰中,在太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正從山谷中寥寥升起,此景真是美不勝收!學生在動態(tài)的畫面面前,積極的進行思維,很快領悟到“生”這個字的含義,不僅有上升的意思,還含有產生的意思。
二、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W語文課堂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熱情及主動性。而這些又都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求新、求異的心理特征十分明顯,教師死板,單一的教學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的降低,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的開展教學活動,以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1.以游戲的方式導入,使學生樂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活潑的天性。游戲是小學生最為喜愛的活動方式,所以教師應該以游戲的方式為教學組織的切入點,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在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以朗誦比賽、情景對話、成語接龍、扮演角色等方式寓教于樂,從而拉近學生與課堂、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深入開展合作、探究,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體會到,成功的體驗能夠使學生產生振奮,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探究成功的愉悅。這種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更能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感受成功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適時的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思考、討論及體驗等一系列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的體驗成功的喜悅并不斷激發(fā)學生體驗成功的欲望,進而使學生樂學、善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是非常有用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引出相關問題,這樣做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當教師要講解《藍色的樹葉》這一課文的時候,要問學生:生活中的樹葉是什么樣的顏色呢?學生回答:綠色。教師追問:既然生活中的樹葉都是綠色的,那么為什么作者筆下的樹葉是藍色的呢?此時學生迫切想知道這一原因,因此他們會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這種教學方法就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開展課外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是制約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又一因素。而語文作為一門社會性學科與社會實踐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小學語方教學中,教師可適當?shù)耐卣菇虒W范圍,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把學生帶出課堂,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優(yōu)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讓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伴隨著學生的學習活動,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提高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能力與水平,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鐘啟泉,《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文圣區(qū)小屯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