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杰
摘 要: 朗讀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和分析朗讀教學誤區(qū),并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跨過誤區(qū),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本文通過一些實例,研究科學的朗讀教學模式,與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朗讀誤區(qū) 閱讀教學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對朗讀教學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越來越熱衷。這相比以前多注重內容分析來說,是教學實踐的一大進步。但是,由于對朗讀教學的研究不夠,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誤區(qū)。
筆者根據(jù)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三種常見的朗讀教學誤區(qū):一是對學生的唱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二是只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而不注重朗讀的質量;三是不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不引導和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
上述朗讀教學誤區(qū)的存在,使得朗讀教學事倍功半,有時甚至是勞而無功。雖然教師很了解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也很重視朗讀教學,但沒有效果的教學無論如何不能稱其為成功的教學。因此,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和分析朗讀教學的誤區(qū),并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跨過誤區(qū),引導學生有效閱讀,使閱讀教學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
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跨過朗讀教學誤區(qū),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呢?
一、提倡學生自主朗讀,減少學生齊聲朗讀
朗讀是個人的一種自主活動行為,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獲取其中傳遞的信息。根據(jù)實際情況,學生可以自主控制朗讀的速度,一讀就理解的地方可以讀快些;理解起來有難度的地方可以讀慢些;長句子可以分層次讀;含義深長的句子可以反復讀……這樣朗讀的效果會很顯著,因此我們提倡學生自主朗讀。
齊聲朗讀是學生的集體行為,在朗讀時學生會受到諸多約束,如當遇到自己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地方時,迫于其他同學朗讀速度的壓力,而不得不迅速跳過,導致對課文理解出現(xiàn)問題。又如因過于注意朗讀時與其他同學保持協(xié)同一致,而忽視了朗讀內容本身,使得體會語言文字魅力、讀出思想感情成了空談。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倡學生自主朗讀,減少學生齊聲朗讀。如此,學生才有充足的時間,用標準的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地正確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讀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提倡學生自主朗讀不是教師不加干涉、不加引導地放手讓學生讀,而對學生讀的質量和效果不做嚴格要求。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要在學生自主朗讀的基礎上,拿出一定的時間,請學生在全班面前朗讀,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適當?shù)募m正和指導。如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多讀,少讀,錯讀,倒讀,或者讀得斷斷續(xù)續(xù)不成句段,或者讀得沒有情感,死水一潭等問題,教師要悉心指導,并熱情鼓勵學生多讀、熟讀、精讀,讀得準確、流利,讀得有味道、有感情。
二、多給學生示范朗讀,少給學生進行講解
好的范讀能以聲傳情,以聲啟智。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應把給學生進行的講解減少,多給學生進行充滿激情的示范朗讀。教師飽滿的情感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感染學生的情緒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性朗讀,尋找自己在語音、語調和情感上的差距,并逐漸領悟出偏頗與正確,從而悟出良好的語感。這比單純地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更具有指導作用,效果好很多。
例如:在進行《兩只鳥蛋》一課的朗讀教學時,其中一句話是這樣的:媽媽看見了,說:“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睂W生朗讀的語氣平平淡淡,表達不出媽媽著急的情感。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無論怎么指導,學生都掌握不好應有的情緒。筆者親自示范朗讀,學生紛紛表示讀得太好了。筆者問他們?yōu)槭裁从X得好,有的學生說筆者讀媽媽話的時候眉頭緊皺,語速很快,顯然是著急了;有的學生說,筆者把“一定”“焦急不安”等重讀,分明感受到了媽媽的急切。聽學生們說完,筆者再請他們朗讀,學生不論是神態(tài)還是語氣,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多對朗讀進行評議,少對朗讀進行重復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的一個誤區(qū)是,對于學生讀得不好的地方,習慣讓學生重復讀,或者是請其他學生讀,反反復復,直到學生“讀得還可以”“讀得不錯”為止。為什么不錯、好在哪里,教師不說,學生只能自己揣摩,根據(jù)理解迎合教師。這樣的朗讀不僅無效,而且消磨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朗讀中變得“千人一面”。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盡量避免讓學生重復閱讀,多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議: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還有欠缺、怎樣處理效果更好,等等,使學生逐漸掌握朗讀的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例如,在對《四季》一課進行朗讀教學時,某學生擲地有聲地把課文讀完后,筆者馬上請其他學生點評。有的學生認為他沒有讀出雪人的頑皮;有的學生說他讀的時候表情不生動,沒有肢體表示;有的學生指出了他讀音的錯誤,等等。他們點評得很好,筆者在表揚他們的同時,鼓勵他們嘗試閱讀,效果非常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朗讀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大提高,筆者感到無比欣慰。
四、多進行品味朗讀,少進行放任朗讀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朗讀提出了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是朗讀的必要條件,也是最高要求。要想達到朗讀的最高水平,教師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引導學生在品味中朗讀。
例如,在對《陽光》一課進行朗讀教學時,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沒有直觀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毫無生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充滿陽光的美麗畫面,使學生感受到了形象的情境。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相關句子進行品味,感受陽光對禾苗、小樹等的愛撫,想象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茁長成才。學生們感受著、想象著,不知不覺生發(fā)出了飽滿的情感,再朗讀課文已是感情豐滿、充沛。
總之,朗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陷入不特定的誤區(qū),但只要教師善于觀察、研究,就會探索出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為語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潔.朗讀與朗讀教學辨析[J].語文學刊,2006(01).
[2]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
[3]崔秀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1(05).
[4]陳鈺年.閱讀教學的新探索[J].海峽科學,2009(04).
[5]郁虹.探索有效朗讀提升語文素養(yǎng).現(xiàn)代中小學教學,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