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曾藝馨 黃豫
【摘要】《傳染病學》作為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一門專業(yè)課程,既屬于對口專業(yè)學生的必修科目,也屬于其他專業(yè)和院校開設的選修課程。國內眾多醫(yī)藥類的高職院校,在開設《傳染病學》課程方面有著長期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紹了高職護理專業(yè)關于《傳染病護理學》教學的特點,分析了教學階段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以期為高職《傳染病護理學》課程的開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傳染病護理學》 課程改革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23-01
人類文明發(fā)展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制約著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例如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產生和傳播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為了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抗生素和疫苗被研發(fā)和使用。與此同時,人們更加注重學習掌握系統(tǒng)的傳染病知識,并在學習時期的不同階段都宣傳講解了內容和層次不一的傳染病預防知識。在高職院校中,《傳染病學》不但作為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課程,也是眾多專業(yè)和院校開設的選修課程。人們已經將學習《傳染病學》相關知識和技能作為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傳染病護理學》作為傳染病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分支,是近代護理學與傳染病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
1.高職護理專業(yè)傳染病學教學的特點
我國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yè)一般都開設有《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等專業(yè)課程?!秱魅静∽o理學》作為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一門專業(yè)課程,護理專業(yè)必須進行認真學習。護士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必然會接觸不同類型的病人從而接觸到更多傳染源,從而增加了自身的職業(yè)風險。同時,由于注射針頭等醫(yī)療設施的長期使用易對自己構成無形傷害,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風險。在課程內容上,護理專業(yè)的學生應該熟悉傳染病的起源、歷史演變、傳播發(fā)展,并掌握各個不同傳染病的病原體、流行病學、診斷、治療和預防等?,F階段,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的《傳染病護理學》教學內容往往參考全國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以及國內院校中醫(yī)學專業(yè)的相關講義和教學大綱。教師應該靈活設計課業(yè),給學生定位角色,并相應布置具有自主研究性的課堂任務,讓學生能夠融入角色去學習,完成課堂任務。
2.現階段傳染病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一定的教學實踐和數據資料分析,筆者了解到當前在高職護理專業(yè)的《傳染病護理學》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如:學生醫(yī)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層次不一;當前所參考的傳染病教材一般都針對醫(yī)藥學專業(yè)的學生編寫,護理專業(yè)的相對欠缺,甚至在現有教材中有錯誤的地方;很多護理專業(yè)學生很難在醫(yī)院找到傳染病學的實習機會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傳染病護理學》在很多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的教學受到較突出的限制,因此尋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十分必要。
3.提高傳染病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探討
3.1課前階段:緊抓重點備課,科學設置教學內容
第一是全面?zhèn)湔n。這種方式建議教師應該在新學期開始前的長假時間內,就積極通讀教學大綱,確定整個《傳染病護理學》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綜合整理歸納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備課時,要求要緊跟時代主題,密切聯系當前的醫(yī)學發(fā)展觀點。當然,教師可以實地到各大型醫(yī)院中與護理人員當面交談或參加醫(yī)院的頂崗實習,獲得來自一線的工作感悟,收集全面而實用的傳染病防護知識。
第二是分課時備課。教師開始新學期的教學工作后,應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實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積極利用問卷調查、學生學習效果調查、統(tǒng)計數據、教師談論分析結果等內容來跟進掌握課堂進度。例如針對某種傳染病,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在調查中設置的問題主要圍繞傳染病知識、正確處理態(tài)度、合理應對方法等內容。教師在學生交出的答案中可以直觀的分析出學生在哪一方面的回答更加清晰有思路。經過統(tǒng)計,如果學生在回答傳染病的病原學特征、預防等方面正確率較低,則教師應該針對性的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對教學方案和內容進行適度調整。
3.2課堂授課階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深學生的適時收獲
已有的學術研究文獻中,對于《傳染病護理學》的教學方法已經介紹了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往往學習的內容都已經在多媒體課件中記錄,教師的教學成了朗讀文章,學生的厭學感會增加。
可以建議教師嘗試采用新聞播報導入教學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是:上課前,首先確保學生能有極強學習興趣和足夠的好奇心。讓學生們積極利用現代技術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收集以教學內容為主題的國內外新聞報告稿,將新聞標題和截圖一一記錄。正式上課時,學生應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搜索的信息報告給大家,針對新聞中出現的專業(yè)詞匯或現象,教師導入教材中的內容開始講解其中的原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加了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增加師生互動性,教學效果大幅度改觀。
當然,作為護理專業(yè)的學生,教師還應該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實操能力。要不斷地通過課堂情境模擬,讓學生分析其中關于病源傳染的不正確做法,并通過科學解釋來校正。這樣的課堂學習必然很有效果。
3.3課后階段:積極提問鞏固,強化知識點的擴展
在經典學術理論研究中,有學者將認知問題的層次設定為6種,分別是識別、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通過參考這樣的層次設定,教師在傳染病學課堂教學結束后,應該根據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研究分類,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供學生使用。
以病毒性肝炎為例,來分析具體問題的設定。識別性問題可以提為: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具體可以有幾種表現形式?每一種肝炎的傳播途徑和表現是怎樣的?這類問題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迅速回想課堂教學內容,對相關概念的定義描述要清晰準確。只有保持良好的記憶后才能做出識別。
理解性問題可以提: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下什么叫病毒性肝炎么?理解的基礎是需要對相關的知識點做到準確的記憶。
應用型問題可以提:你想給已經患病毒性肝炎的朋友怎樣的治療建議?在這一層次的提問中,問題的記憶和理解都已經相互結合,并得到一定的擴展。
分析性問題可以提:鑒別病毒性肝炎中的甲肝和乙肝需要具體考慮的因素有什么?在分析環(huán)節(jié),學習已經能夠認真潛下心來發(fā)現問題背后所隱藏的道理。
綜合性問題可以提:如果已經患病毒性肝炎的朋友又感染了流感會怎么樣?綜合性問題的提出,是建立在前面的幾個層次鋪墊的基礎上,學生才有清晰的思路。
評價性問題可以提: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哪種疾病更難控制?這樣的問題已經屬于較為復雜的學術問題,分析判斷都需要嚴格的標準。
通過上述例子能夠看出,課后階段設計問題,確保了學生能夠圍繞所學積極思考,鞏固知識點,同時還能在不斷的評價中擴展知識面。不同水平的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問題,一旦層層做出突破,勢必增加其自信心,課程學習更有心得。
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在就業(yè)后絕大多數成為了護士,護士具有職業(yè)風險,需要扎實的防控傳染病知識,工作中即防止感染自己,也防止自己受感染后又傳染給他人。積極提高《傳染病護理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和學生需要面對的必然挑戰(zhàn)。相信通過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調整,學生從中能夠取得足夠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謝建萍,彭仕芳,全俊岳,等.論網絡信息技術對傳染病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4(14):150-151.
[2]魏屏,揭盛華,賀永文,等.以問題為基礎的病案教學法在傳染病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8,16(2):397-398.
作者簡介:
陳瓊(1980年-),女,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臨床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