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香偉
連續(xù)上映多日的《夏洛特煩惱》不僅取得近15億元的票房收入,而且還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關于青春、關于初戀、關于婚姻危機、關于喜劇等多個話題,然而來自各界的批評、驚訝、質疑之聲也紛至沓來。我們不禁冷靜思考:一部由“開心麻花”的同名舞臺劇改編的小成本電影,緣何引發(fā)國慶黃金檔期電影市場的“地震”?為何高票房而口碑不佳呢?這種現(xiàn)象究竟是我國電影市場的常態(tài)還是個案?恐怕僅憑這部電影本身不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答案。
一、“小人物”的表現(xiàn)上缺少情懷
凡夫俗子是喜劇電影比較青睞的一類人物。自中國電影誕生起,以底層人物或小市民為主人公的喜劇應運而生。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出現(xiàn)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喜劇電影,如《馬路天使》(袁牧之,1937)表現(xiàn)了吹鼓手小陳、賣報老王、賣唱姐妹小云和小紅等人的悲喜生活,電影在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下又不乏樂觀、幽默的喜劇情調,周璇因成功演繹單純、可愛的小紅而成為當紅明星,電影也被尊為時代經典。同年的電影《王老五》(蔡楚生,1937)講述了流浪漢王老五因生活貧窮向鄰家姑娘求婚遭拒,鬧出一系列笑話。片中童謠“王老五,命真苦,褲子破了沒人補”唱出了那代人的心聲。抗戰(zhàn)勝利之際,又出現(xiàn)一些諷刺喜劇,如張愛玲編劇的《太太萬歲》(?;?,1947)以小市民陳思珍、唐志遠夫妻的婚姻危機為主線,對小市民的虛榮、貪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改革開放后,馮小剛賀歲喜劇、周星馳港式喜劇、寧浩《瘋狂的石頭》、徐崢《泰囧》等黑色幽默喜劇全面開花,并且更加符合現(xiàn)代都市青年人的口味,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反觀《夏洛特煩惱》,同樣以小市民為主人公,但夏洛、馬冬梅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小人物”,在電影中卻塑造得不夠豐滿,不能真正打動人心。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而來的高房價、高消費使得社會階層發(fā)生分化,普通工薪階層以及收入微薄的個體戶位于社會階層金字塔式分布的最底層。在馬冬梅的訓斥聲中,我們可知夏洛無業(yè),從畢業(yè)至今從未干過一件正事,更沒掙過一分錢。馬冬梅白天拔罐、晚上蹬三輪,含辛茹苦支撐起這個家。可見,夏洛夫妻處于階層分布的最底層,但夏洛的不作為和無所事事不僅不能給家人分擔生活的壓力,反而給妻子帶來沉重的災難。為了虛榮的面子,他的大方隨份子花去了妻子大半的收入。在妻子苦勸回家時,夏洛一意孤行拉著秋雅的手既背詩又唱歌,當冬梅撕下了其租來衣服上的標簽時,夏洛最后的遮羞布喪失殆盡。
夏洛、馬冬梅可謂是典型的現(xiàn)代社會底層小人物,因為經濟拮據和中年情感危機才在婚禮上鬧出笑話,令人捧腹大笑。影片不由得讓人想起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有人形容這部電影有周星馳的影子,而我卻認為它恰恰缺乏的就是周星馳電影所具有的小人物情懷”[1]。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大話西游》有我們熟悉的小人物,如《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喜歡表演一直得不到機會,卻從未放棄自己的努力,與舞女柳飄飄相識后,兩人惺惺相惜,終成眷屬。我們從兩位小人物的身上似乎看到周星馳自己的身影,從一名默默無聞的跑龍?zhí)椎娜貉葑罱K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招牌導演,在笑聲中,我們收獲了感動?!岸穆?,沒有小人物本應有的卑微可愛,好像天生就是野雞成鳳凰的幸運垂青者,他稱王稱霸,他頤指氣使,他胡作非為,他飛黃騰達,仿佛天生就該如此。”[2]夏洛身上缺少的恰恰是小人物的可愛和情懷。
二、“夢”的構建上缺少闡釋
《夏洛特煩惱》并未講述什么復雜的故事,簡單說只是生活失意的夏洛的一場“白日夢”,夢中夏洛回到高中時代,羞辱了老師,強吻了女神,并且成為作家、歌唱家,名利雙收。精神批評家弗洛伊德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不過是藝術家的“白日夢”,把內心壓抑而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欲望借此表現(xiàn)而已。因此,從整體上說任何一部電影都具有夢的特質,使得觀眾在夢幻中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和憂愁,從而釋放生活、工作的壓力,這也是喜劇電影國慶檔期扎堆的原因。
中國傳統(tǒng)文學似乎與“夢”有不解之緣,從唐傳奇《枕中記》盧生的“黃粱一夢”、《南柯太守傳》淳于棼的“南柯一夢”,到明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等或者表達對醉心于功名利祿人士的批判或借夢表達對愛情、對自由的向往。但《夏洛特煩惱》并不想通過夏洛的夢隱喻什么人生哲理,而成為導演取巧的手段,夢既是影片的內容又是影片的結構,用夢打通一切敘事的障礙,用夢的形式讓夏洛出盡了洋相,借此制造笑點。例如,不學無術的學生夏洛辱罵老師,眾目睽睽之下強吻秋雅,并放火燒毀教室。這些情節(jié)若沒有夢的外衣,就不符合生活邏輯,無法讓觀眾信服,并且一點都不好笑。導演借這個夢省去了很多心思如何安排情節(jié),怎樣營造好笑的情境。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夏洛沉醉于夢幻中不能自拔的丑態(tài),流露出的是現(xiàn)代人不勞而獲的一夜成名、成功的空想夢。這種畸形的貪財、貪色夢在影片中表現(xiàn)的如此低俗、赤裸,觀眾無法獲得審美愉悅和心靈的感動??撞蔂栒f:“一部影片的片頭段落是夢,影片的展開部分是對片頭這個夢的闡釋?!盵3]夢終究會醒,夢醒時分,情歸何處?路在何方?影片缺少的恰恰是對夢的闡釋,因而夏洛與醉心功名的盧生毫無差別。電影同樣還是一面鏡子,喜劇就是要讓觀眾猶如在哈哈鏡面前大笑之余看到自己的缺點,進而反思提升自己。
三、 喜劇的春天還未來臨
正當人們以票房黑馬贊譽《夏洛特煩惱》時,關于影片抄襲科波拉《佩姬蘇要出嫁》(1986)之聲十分刺耳,觀眾直呼上當。近幾年來國內導演越來越鐘情于喜劇電影,其原因在于它的投資少收益高,因而融合青春、愛情、夢想的喜劇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如《分手大師》《心花路放》《港囧》《煎餅俠》等。當我們從票房神話的迷戀中走出來,會突然發(fā)現(xiàn)《夏洛特煩惱》存在諸多問題,而且是目前中國喜劇電影普遍具有的缺陷。
首先,喜劇意識欠缺。什么是喜劇電影?“喜劇電影是以產生笑的效果為特征的故事片?!盵4]僅從概念上說,《夏洛特煩惱》確實達到了令人發(fā)笑的效果,可是這種笑來自夏洛的出丑,如大鬧婚禮的幼稚與愚蠢,高中時代的種種丑態(tài)等。缺少喜劇意識,影片在精神內涵上就上升不到這個高度。因為喜劇意識是喜劇電影的立根之本——“喜劇意識是喜劇的審美主體以鮮明的主體意識,反思人類社會及人類自身的丑惡、缺陷和弱點,發(fā)現(xiàn)其反常、不協(xié)調等可笑之處,從而實現(xiàn)對自我與現(xiàn)實的超越。”[5]喜劇意識常與批判相伴,正是喜劇意識的缺乏,《夏洛特煩惱》僅具有喜劇的形式,為笑而笑,沒有深入表現(xiàn)出夏洛究竟為什么而煩惱,千千萬萬個“夏洛”小人物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怎樣?這樣的品質,自然無法與國外經典喜劇相提并論,如卓別林《摩登時代》(1936)對工業(yè)機械化生產對人的異化有深刻的揭示;伍迪·艾倫《開羅紫玫瑰》(1985)對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電影脫離現(xiàn)實的造夢傾向有辛辣的諷刺,情節(jié)比夏洛夢回高中時代荒誕許多,但卻蘊含豐富的哲理;彼得·威爾《楚門的世界》(1998)對電視媒介和觀眾的窺視欲有深度表現(xiàn),在今天電視真人秀泛濫成災之際,真是具有預見性;韓國《賊婆百分百》(2004)雖然英珠因詐騙入獄,假釋期間為還回撿到的戒指鬧出一連串的笑話,觀眾大笑之余,看到了她的聰明、善良、愛心。像《夏洛特煩惱》一樣,中國大多數喜劇電影因喜劇意識的缺乏,充其量只能稱之為“鬧劇”。中國低劣的喜劇只能填飽觀眾暫時饑餓的肚子,缺少回味,不能給予心靈滋養(yǎng)的精神享受。
其次,原創(chuàng)性不足。任何藝術要想長盛不衰,必須不斷革新,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新精神。重復、千篇一律同樣是電影的死敵。不僅《夏洛特煩惱》抄襲其他影片,《煎餅俠》完全借鑒美國喜劇《包芬格計劃》(1998)的情節(jié),《港囧》與美國電影《預產期》(2010)內容如出一轍。我們幾乎看不到屬于我們民族自己創(chuàng)作的喜劇電影,這種原創(chuàng)靈感枯竭的狀態(tài)對國產喜劇電影來說簡直是災難,觀眾看不到好的電影,但又不得不選擇比較輕松的喜劇電影,所以我們對一部喜劇電影輕松取得十幾億票房的成績毫不驚訝。如此一來,電影市場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大量的資金流向喜劇影片的生產,觀眾只好看這些平庸的影片,出現(xiàn)邊看邊罵,越罵越看的有趣現(xiàn)象,更沒有人愿意付出精力精心打造優(yōu)質影片了。原創(chuàng)性的不足導致國產喜劇呈現(xiàn)小品化、段子化狀態(tài)?!断穆逄責馈酚晌枧_劇改編而來,片中袁華與秋雅情感戲時《一剪梅》老歌唱響,明顯跳戲,戲劇表演痕跡明顯,觀眾大笑,這種笑聲不是來自巧妙的情節(jié),而是由戲非戲影非影的分裂感所致。同時,兩位主演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表演過小品,“《夏洛》的整體氣質也更接近于人們懷念已久的春晚優(yōu)質小品”[6]。我們常說笑中有淚,好的喜劇電影就應該在觀眾大笑時又不經意間擊中了人們內心的痛處,引人深思,給人啟迪。
結語
中國喜劇電影的高票房主要局限在國內市場,但隨著中外文化藝術的發(fā)展,中國電影必將與世界各國電影共同競爭,很顯然目前這種水準很難打開國外市場,甚至作為民族文化藝術代表作品拿到國外放映時,我們可以想象出外國人驚愕的表情:這是有幾千年悠久文明歷史國度的藝術嗎?努力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影片已迫在眉睫,“夏洛”該醒醒了,中國電影也該從票房神話的美夢中醒悟過來了。正如影片中夏洛所說:“有人缺鈣,有人缺鐵”,中國電影也要好好補充營養(yǎng)了。缺鐵的中國電影不可能真正繁榮起來,國產喜劇的春天遠未到來,還需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期待更多、更好的喜劇電影的誕生。
參考文獻:
[1][2]劉巽達.當情懷墮落為包裝——評電影《夏洛特煩惱》[N].中國藝術報,2015-10-19.
[3]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221.
[4]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161.
[5]曹南山.游離于喜劇之外的喜劇電影——2001-2011年中國大陸喜劇電影喜劇意識的批判[J].群文天地,2012(22):126.
[6]豹.《夏洛特煩惱》:Loser沒煩惱[J].電影世界,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