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高中化學實驗在高中生認識和研究化學科學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實驗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非智力品質的重要過程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高中化學實驗備受關注。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改進措施。
關鍵詞:課改困惑;教學轉變;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10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80
一、化學新課改的困惑
(一)三維的困惑
1.現階段傳統(tǒng)教育觀念未得到徹底轉變,而新的教育觀念還未真正形成。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往往理解不準確,對新課程改革仍懷有疑問。
2.新課標所表現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鮮明的人性化傾向,也具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教師對那些明顯的、可進行量化的內容很容易抓住,即知識、技能、目標;對于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一些內在隱含的東西,往往不好測量。
3.處理好“知識、技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教學實踐中,不容易整合,往往具有以下幾種情形:第一種是把知識、技能、目標作為主要的,對于后兩個目標,往往形式化。第二種是在課堂教學時,這三個目標處于同一個平面上,即“1+1+1”的形式。第三種是追求形式主義,注重過程、方法、情感等,造成華而不實的后果。
(二)面對教科書的困惑
1.教學模式比較守舊,教師在教學中仍被教材限制,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去教學。
2.配備的教材缺乏。
3.新教材具有科學性、適用性。但是,在新課程理論的閱讀中,令人感到陌生,對于一些概念,感覺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對學生地位的困惑
1.有的教師追求急功近利,這就形成了片面性的追求。而一些教師為了獲得好的評價,往往追求固有的、成型的模式,難以貫徹新課改的要求。
2.評課標準存在一些問題。在一些評課教師的心中,往往依據固定的步驟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缺少創(chuàng)新。
3.課堂中缺乏互動、交往。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往,需要平等地去展開,在相互傾聽的前提下,再一步一步深入,最后對問題達成共識。在課堂上,一些教師往往只是注重對知識地教學,而忽視探究的過程,這樣就不會教會學生 “學會學習”。
二、探究式教學的轉變
(一)教師的演示轉變?yōu)閷W生動手實驗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通常先對每一課新知識進行講授,然后再演示實驗,而學生先是觀察,最后把看到的進行總結、驗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被動的,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新課改后,要求學生自己去動手,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幫助者,所以,教師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而進行教學,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是關鍵。如對教材中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內容,教師可以把這個實驗設計為一個探究性的實驗,設計的方案如下:(1)首先提供出儀器及藥品,對于儀器包括:試管、木條、膠頭滴管、酚酞試液、過氧化鈉、水。(2)設計實驗步驟:首先讓學生去設計。在實驗結束后,學生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在組內進行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思考能力。
(二)教師對某些實驗進行改進和補充必要的實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使實驗更加完善,如在講氮的氧化物的性質教學中,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教材,教師就可以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實驗操作,如(1)展示一支已經收集滿二氧化氮的試管;(2)把盛有二氧化氮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中,打開膠塞;(3)待液面不在上升時,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取出試管,試管口向上,移開拇指;(4)向試管內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這節(jié)內容的設計,主要是通過挖掘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將本部分內容設計成探究性實驗,通過實驗,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三)在實驗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
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比如通過一些家庭小實驗,加強學生的化學知識,強化教學與日常生活、生產的聯(lián)系。另外,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玻璃廠、自來水廠等單位參觀學習。用事實不斷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使他們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從而更加好好學習這門課,主動參與課堂,進行探究,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四)倡導綠色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目前,環(huán)境逐漸變得惡化,所以,當前提出了綠色化學實驗的必要性,而社會給化學科學的發(fā)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更要注重環(huán)保方面的教育,來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使得他們認識到一些對環(huán)境有污染的氣體,尤其在制備中所產生的如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等,最好做到不讓教室、實驗室被這些氣體污染,對這些有害氣體要及時處理,達到消除或減少這些有害氣體的排放。
另外,在講解如何除去這些有害物質時,教師要詳細講解具體的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去討論、歸納,比如,對于酸性物質的處理,往往可用堿液來吸收。同理,對于堿性的物質,可用酸液來吸收。而對某些有毒物質,可通過把其轉化為沉淀或可溶物而達到處理的效果等,這樣一來,通過學生對消除或減輕環(huán)境污染的方法的掌握,。對于實驗后的廢液、廢渣,往往采用回收利用;而對那些不能回收利用的,要倒在指定的地方,進行集中處理。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理念下進行化學實驗的教學,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方法、實驗設計、評價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由被動、機械學習變?yōu)橹鲃?、探究學習,真正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了實驗教學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