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墻外保溫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技術,其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特點,在建筑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隨著現(xiàn)代化建筑的快速發(fā)展,在建筑設計中運用外墻外保溫技術,能夠有效保證建筑的舒適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期限,降低資源消耗,實現(xiàn)綠色建筑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關鍵詞:建筑設計;外墻外保溫技術;有效運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其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現(xiàn)代化建筑行業(yè)而言,為了有效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實際建筑設計過程中可采用外墻外保溫技術,遵循節(jié)能低碳的設計理念,從而最大程度實現(xiàn)節(jié)能目標,確保建筑行業(yè)朝著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化的方向發(fā)展。一般而言,外墻外保溫技術具有先進性,其能夠充分使用能源,達到環(huán)保與節(jié)能的目的,有利于緩解我國資源緊缺的現(xiàn)狀,值得大力推廣與應用。
1 外墻外保溫技術概述
外墻外保溫技術為一種建筑節(jié)能技術,其設計的保溫層存在一定的連續(xù)性,能夠防止熱橋斷點情況的出現(xiàn),充分發(fā)揮出保溫材料的性能與作用,保持室內熱量的穩(wěn)定。一般外墻外保溫技術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一是改善室內環(huán)境。外保溫能夠對墻體的冷凝情況加以有效方式,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可將隔氣層設計加以取消,從而保證設計成本的降低。同時外保溫能夠對外部溫度加以調節(jié),降低其對室內產生的影響,使室內的溫度保持穩(wěn)定性,營造輕松舒適的室內環(huán)境。此外,外保溫材料能夠對外墻防潮性能加以提升,預防結露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增強舒適環(huán)境的舒適感。二是提高墻體熱工性能。將外保溫材料加裝在墻體內部,能夠促進墻體氣密和防水效果的提高,避免墻體出現(xiàn)水凝情況,有效保護墻體的結構。如果外部的溫度增高,外保溫材料能夠發(fā)揮出自身降溫作用,對墻體保溫性能加以改善;外部保溫層會在外部溫度環(huán)境出現(xiàn)變化時對熱量加以釋放或吸收,保證室內溫度的穩(wěn)定性。三是提高建筑物使用期限。建筑物在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其結構會被破壞,降低使用期限,而外墻外保溫技術能夠對建筑物外側加以保護,降低溫度和環(huán)境對其結構造成的負面影響,提高結構的抗腐蝕性,促進結構變形率的降低,延長墻體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年限。四是防火性能良好。對于外墻外保溫技術而言,其在對材料進行選擇時十分嚴格,要求材料具有較高的防火性能,從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便于人們安全舒心的居住。
2 建筑設計中外墻外保溫技術的有效運用
2.1 應用方式
2.1.1 外掛式外保溫。對于外掛式保溫技術而言,其由鋼絲網架夾芯板、聚苯板、巖棉、玻璃棉氈等建筑材料構成,其中聚苯板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以及低廉的價格,被廣泛運用在外掛式外保溫設計中。在建筑設計中運用該技術時,必須要對外墻保溫材料進行合理選擇,使其能夠掛于外墻上,在此基礎上將抗裂砂漿進行涂抹,并選用玻璃纖維網格布來鋪設保護層,進行外墻表面的裝飾與處理。
2.1.2 聚苯顆粒保溫料漿外墻保溫。就聚苯顆粒而言,其是利用聚苯乙烯塑料加工而成,直徑保持在0.5mm~4mm的范圍內,保溫砂漿和聚苯顆粒是其保溫料漿的重要成分。在建筑外墻設計中運用該技術時,需要設計抗裂防護層、抗?jié)B漏保護層以及保溫層等,基本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具有簡便的操作,能夠有效防止墻體開裂情況的出現(xiàn),促進建設成本的降低。
2.1.3 聚苯板與墻體一次成型。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用該技術時,需要結合混凝土框—剪體系,在將要澆筑的外墻一側及建筑模板內防止聚苯板,然后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證聚苯板和混凝土能夠一次性澆筑結合,從而促進復合墻體的形成。該技術的應用能夠彌補外掛式外保溫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保證聚苯板與混凝土墻體之間的緊密銜接,減少施工時間,促進施工效率與質量的提升,保障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低溫環(huán)境下進行施工作業(yè)時,可以有效運用該技術,從而促進建設成本的降低,減少設備支出,但是需要對混凝土的澆筑工藝進行重視,保證墻體澆筑的均勻性、充分性以及連續(xù)性。此外,聚苯板可分為單面和雙面的鋼絲網,構架材料主要選用鋼絲網,鋼絲網具有較高的成本,并且由于鋼材料比熱容小,導熱性能強,這會嚴重影響墻體的保溫性能。對于單面鋼絲網而言,其相對較為節(jié)省建筑材料,能夠促進施工工期的縮短;而雙面鋼絲網中的聚苯板具有較高的強度以及穩(wěn)固的結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結合兩者的優(yōu)點加以科學運用,從而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
2.2 具體應用
外墻外保溫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其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2.2.1 基層處理中的運用。在對墻體外表面進行處理時,應采取合理科學的處理方式,保證其表面的干凈和清潔,避免砂礫和灰塵等物質停留表面,有效滿足施工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墻體外表面應呈90°,允許其偏差在5mm的范圍內,一旦超過該規(guī)定范圍應利用水泥砂漿進行及時處理。其次是界面涂料中的運用。在管控界面涂料時應按照規(guī)定的比例加以分析和配合,中砂、砂漿和水泥的配合比應為1.2:1:1,從而有效提高施工的質量和技術水平。當然在配合過程中應在完成水泥混凝土后采取加水的措施,從而避免漏漿和漏水的措施。
2.2.2 沖筋與打灰餅中的運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混凝土面筋,使筋寬保持在0.5~0.7的范圍內,有效保證保溫層的厚度,促進建筑設計合理性和科學性的提升。
2.2.3 保護層施工中的運用。在進行保護層施工時可利用無縫刮墻的施工模式,合理運用水泥,如果墻體結構過于光滑可將其涂刷成魚鱗狀。在對墻體表面進行按壓時,如果出現(xiàn)按不動的情況,則可進行第二遍施工,利用鋁合金刮尺對其表面進行初步刮平,并通過木抹子加以搓平。當然墻體表面平整度的檢查可借助2m的長靠尺,使其不得超過4m;同時在攪拌聚苯顆粒保溫料時,其攪拌時間應至少應超過3分鐘,并在3小時內用完攪拌完的保溫材料,3~7天內進行保護層的施工。
3 結語
外墻外保溫技術作為一種節(jié)能技術,被人們廣泛關注和重視,其功能隨市場競爭的激烈而日漸完善,有利于我國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有效運用外墻外保溫技術,能夠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和使用性能,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降低建設成本,優(yōu)化資源的配置,促進建筑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外墻外保溫技術在今后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將會更為廣泛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趙志剛.解析外墻外保溫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民營科技,2014(10):145.
[2] 劉卉.解析外墻外保溫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03):86.
[3] 郭天壽.解析外墻外保溫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山西建筑,2015(02):186-187.
[4] 楊杰.建筑外墻外保溫技術體系發(fā)展分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0(01):70-73,84.
作者簡介:李釗(1988.09- ),男,山東淄博人,本科,中船第九設計研究與工程有限公司,助工,研究方向:建筑學、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