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鵬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9949(2016)04—0031—02
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外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筆者作為屠呦呦母校之一——寧波中學的現任教師,倍感榮幸,但又略顯擔憂。屠呦呦的成功對今天中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有哪些影響和啟示呢?在筆者看來,主要存在如下方面:
一、實施素質教育:勿唯分數論英雄。要以興趣為導向
高中階段的屠呦呦,學習成績并不算拔尖。這位當年在效實中學學號為A232的女生,其學籍冊和成績單中清晰地列著——語文平均成績?yōu)?1.25分,英語平均成績?yōu)?1.5分,數學平均成績?yōu)?0分,生物平均成績?yōu)?0.5分,化學平均成績?yōu)?7.5分。屠呦呦讀中學時的同學陳效中回憶說,屠呦呦“成績在中上游,并不拔尖”。屠呦呦的班主任徐季子老師也這么認為,覺得她“并不起眼”。但她對生物非常感興趣,每次生物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屠呦呦都聽得津津有味。有一次,老師開玩笑似的說:“如果其他同學都能像屠呦呦一樣,勤學好問、認真聽講,我即使再辛苦也開心!”后來高考填報志愿時,屠呦呦頗有個性地選擇了北京大學醫(yī)學院藥學系。
屠呦呦的成長經歷和成功告訴我們,分數其實沒有那么重要,興趣或許更為關鍵,勿唯分數論英雄,要以興趣為導向,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反觀今天的基礎教育,有那么多的學校和老師在拼命地抓成績、提分數,要升學率、重點率。學生的興趣呢?個性呢?一些學生厭學.一些學生失去自我,一些學生沒有學習的方向,一些學生缺乏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以至希望中考、高考來得更早一些。以尋求自我解放。在這樣的教育常態(tài)下,怎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怎能培養(yǎng)出新的、更多的“諾獎”獲得者?所以,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遵循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立德樹人、科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
二、加強挫折教育:勿因困難而退縮,要用信心爭勝利
屠呦呦說:“我經歷了190次失敗,但我還要繼續(xù)努力與嘗試。一個科研項目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钡拇_,從1969年1月開始,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選擇了其中640種藥方,歷經380多次實驗、190多個樣品、2000多張卡片,屠呦呦和課題組成員以鼠瘧原蟲為模型,發(fā)現青蒿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可達68%;研究中,為了破解難題,她重新把古代文獻搬了出來,細細翻查,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的幾句話讓她茅塞頓開;屠呦呦和她的兩位同事親自試服,證實了藥物安全,然后才投入臨床給病人服用,因為環(huán)境差,屠呦呦一度得了中毒性肝炎,就像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所說的那樣,屠呦呦“埋頭苦干、潛心鉆研、堅韌不拔、持之以恒”。
人生不可能總是順境,誰都會遇到困難,甚至很多、很大的困難,關鍵是以何種心態(tài)和方法去應對。屠呦呦用自身的行動和實踐告訴我們勿因困難而退縮,要用信心爭勝利。在基礎教育階段,一定要加強學生的挫折教育?,F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一些學生長期受長輩的寵愛甚至溺愛,事事都由父母包攬、包辦,父母替其抵擋一切“風風雨雨”,但與此同時,孩子也失去體驗戰(zhàn)勝人生困難之后的喜悅,逐漸喪失抵御各種挫折的能力。于是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稍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很難適應,不知如何應對,更有甚者選擇跳樓等極端方式。在基礎教育階段加強挫折教育,鼓勵廣大中小學生向屠呦呦學習,勇對困難、不畏失敗,提高抗挫折能力,用信心爭取勝利。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勿將重復當法寶,要把創(chuàng)新作關鍵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理由: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fā)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說:“屠呦呦是第一個證實青蒿素可以在動物體和人體內有效抵抗瘧疾的科學家。她的研發(fā)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屠呦呦既有中醫(yī)學知識,也了解藥理學和化學,她將東西方醫(yī)學相結合,達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發(fā)明是這種結合的完美體現?!敝袊嗅t(y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概括說,屠呦呦做到了三個創(chuàng)新:把青蒿素帶人了“523”項目;提取具有百分之百活性的青蒿素;將其用到臨床而證實它有效。
將“諾獎”授予屠呦呦,毫無疑問主要是因為她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chuàng)新的競爭。上海大學顧駿教授認為,國家實力取決于有創(chuàng)見的第一人。上述言論都在告訴我們,創(chuàng)新非常重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特別有意義?;A教育應勿將重復當法寶,要把創(chuàng)新作關鍵,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重復的講解、練習、考試實在沒有太大的意義,泯滅學生的天賦,抑制學生的興趣,扼殺學生的個性,損傷學生的靈氣,阻礙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應該大大地減少。那些教學設計的新理念、課堂教學的新花樣、練習考試的新形式、解決問題的新思維等,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應該積極鼓勵。
四、注重團隊合作:勿視名利為“明珠”要讓協作放光芒
2015年10月,屠呦呦在接到評委會常務秘書林達爾的致電、通知獲獎的消息,并獲邀在12月赴瑞典參加諾貝爾頒獎大會時,她是一如既往的淡定,85歲的屠呦呦在回應時著重提及:“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科學工作者的認可。”的確,青蒿素的研究歷程與成果表明,尋找瘧疾治療藥物的“523”項目是在“文革”這一特殊歷史時期,舉全國科技之力協作的一個科研項目:1967年項目啟動運行,60多個科研單位、50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1978年11月在揚州召開青蒿素鑒定會時,主要研究單位就列出6家,主要協作單位竟有39家,參加鑒定會的達100多人??梢哉f,協作是“523”項目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
屠呦呦淡泊名利的境界、無私奉獻的品質、注重協作的精神,值得基礎教育界永久銘記和學習。她的事跡告訴我們,勿視名利為“明珠”,要讓協作放光芒,基礎教育應注重團隊合作。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抑或是學校領導,無一例外都應如此。今天的中小學生,有的過于自我,不顧他人、不愿協作。今天的老師,有的過于注重個人利益,不愿與別人分享和交流,不想真誠幫助他人。今天的學校領導,有的各自為政,以自我為中心,以部門利益為重,缺乏整體觀念和團隊意識。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們少一些自我,多一些他人;努力讓老師少一些個人私利、多一些團結合作;努力讓學校領導們少一些部門利益、多一些團隊意識。在這個方面,基礎教育界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們堅信,只要大家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改進,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責任編輯:嚴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