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一項非常艱辛的腦力活動。每當看到學生面對作文題愁眉苦臉時,每當看著學生拿著作文題久久凝思卻無從下手時,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來呢?雖然中學語文界對作文教學一直沒有一個固定而行之有效的模式,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必然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此,筆者就這十年教學過程中所總結(jié)到的一些寫作訓練方法,寫出來與語文界的同行們一起探討和研究。
【關(guān)鍵詞】寫作;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一、語言的訓練是提高寫作的第一關(guān)
我們知道,無論是大家,或是熱愛寫作之人,但凡要寫出一篇上乘之作,首先要過語言基礎(chǔ)這一關(guān),語言是寫作的根本,就好像高樓大廈的建起,須起于壘土,沒有一塊塊的磚,是難以筑起摩天大廈的。這樣,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為了讓學生都能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我規(guī)定他們每天都要抽出三十分鐘,去抄諸如余光中、余秋雨、林清玄、張曉風、周國平等人的散文當中的精彩句段。這項工作是繁雜而枯燥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很難持之以恒,為此,我采取時間上的定時“逼”和及時的激賞,“逼”就是把抄名家名篇作為一個固定的作業(yè)來檢查,沒有抄的同學,予以一定的懲罰,始終相信只有嚴格,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無窮。但一味的嚴往往會讓學生感到任務(wù)的沉重和無趣,因而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還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就這樣,學生慢慢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汲取優(yōu)美詞句的習慣。然而后來發(fā)現(xiàn),僅僅是抄,效果并不大,一個學期后,有的學生就跑來問我,抄了這么久,“老師,我的文章的語言為什么還是這樣干巴巴的,沒有一點點色彩,為什么我還是寫不出那些優(yōu)美的詞句來呢?”面對學生的疑問,我也曾感到迷惶而不知所措,難道抄美文是在浪費時間,難道我的方法是錯誤的?的確,一段時間后,我也感到抄并沒帶來最直接的效果。為了找到其中的緣由,為了能更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我自己試著寫“下水”作文,試著去抄一些美文,發(fā)現(xiàn)正如學生感覺的一樣,文章語言沒有很大的提高。于是,我就開始琢磨,除了抄美文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思考,我得出,如果抄完之后,就原句也能模仿地寫寫,那樣效果會很快凸顯出來。因為當你抄完后,句中的華美語言還在腦中作短暫停留,這個時候,如果能趁熱打鐵通過自己的記憶把它寫下來,就會記得非常牢,從而“占為己有”,也許這就是模仿的作用吧!于是,我要求學生抄和寫同時完成,沒過多久,果然奏效,學生的文章語言增色不少。
二、素材的搜集鑄就的是文章的靈魂
當最關(guān)鍵的語言關(guān)過了之后,接下來學生要做的就是,文章素材的搜集,如果語言是基礎(chǔ),那素材就是血肉,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血肉那就不豐滿不鮮活。因而,我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讀者》《意林》等雜志,通過上網(wǎng)瀏覽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感人事件,把其中的人物及他們所展示出的高尚的道德品性,都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以備后用。經(jīng)過長時間的搜集,學生的肚里都有貨了,寫起文章來再也不是愁眉苦臉了,再也無須搜腸刮肚了,而能洋洋灑灑。我們班有個同學以前的文章總是干枯無趣,沒有一點新鮮豐滿的感覺,自從加大了閱讀量之后,素材在文章中是俯拾即是。我曾推薦給他《讀者》上的一篇文章,講的是復旦大學原教授蔣天樞如何拖著年邁的身體,為老師陳寅恪文集的出版而日夜奔波,最后當老師的家屬要把文集的稿費給他一份時,他道出了一句樸實卻又感人至深的話“這是學生應(yīng)該做的”。后來學生在中考中用了此材料,取得了高分。
三、結(jié)構(gòu)的明晰是敏銳思想的表現(xiàn)
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在評改學生的文章時,發(fā)現(xiàn)他們語言不錯了,文章的素材也豐富了許多,但感覺到他們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卻顯得沒有條理,層次感不清晰明確。針對這個問題,我要求學生每次寫文章前都要在紙上列好寫作步驟,對于步驟的批改我會把它與文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過這樣強化式地訓練讓學生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寫文章一定要有所醞釀,有所規(guī)劃,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讓人看得舒心,看得愜意。
四、興趣讓學生將寫作進行到底
當學生在語言、素材、結(jié)構(gòu)上都有顯著提高時,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使他們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無論做什么事,有了興趣,就會事半功倍。作文的訓練亦當如此,眾所周知,寫好文章,根本途徑還在于多練,但又不能強迫學生去練,這樣會適得其反。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迸發(fā)出強烈的寫作欲望,我想到了在網(wǎng)上發(fā)表學生的文章的方法。學生定期在我的博客上發(fā)表習作或我把學生好的文章上傳到網(wǎng)上,然后全班同學來評,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度,也給予了學生以充分展示自我,抒寫自我的平臺。通過網(wǎng)上發(fā)表習作的方式,學生學習語文,勤練寫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雖然同學們平時學習非常緊張,但大家對每周的習作看得都非常重,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上網(wǎng),讓大家好好評一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上來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磨煉,從初一到初三,這三年中,我與學生一路走來,在寫作這條道路上,有挫折,也有成功,有喜悅,也有迷惑,我們共同收獲了寫作中的樂趣,寫作水平有著真實地提高。課堂上,當我讀著學生優(yōu)美的詞句時,當我看著學生的文章在各大報刊和雜志上發(fā)表時,當我看到同學們面對寫作時沉著從容的神態(tài)時,一切都讓我感到欣慰。寫作課,是一門難教的課,是一門沒有具體可操作方法的課,如果流于形式,那么寫作也就成了一個很枯燥的事,為了變枯燥為鮮活,我與學生一起努力了三年,三年中,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語文,寫作,其實一樣能富有魅力。只要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只要我們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寫作教學一樣能精彩無限。
作者簡介:包燕,女,任教于南昌市心遠中學。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