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得分不僅關系到語文學科的成與敗,更影響著高考的戰(zhàn)績。因此,笑傲高考必須寫出至少尚可的作文。在議論文問題寫作中,學生普遍存在思路不清、模式老套現(xiàn)象,下面就談談如何做到思路清晰,模式創(chuàng)新等問題。
一、模式套路化議論文乏善可稱
選擇議論文寫作的優(yōu)勢在于觀點鮮明、立意準確,輕易不會出現(xiàn)跑題偏題問題,只要考生能夠圍繞中心立意選擇素材進行一些必要的構(gòu)思和布局,基本上能夠進入四類上(江蘇省高考四類文是42—48分)。因此,自感生活閱歷不足,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的學生就會選擇議論文文體進行寫作。但就議論文而言,評判優(yōu)劣的標準是理性思辨和分析說理能力,只有論證有力、構(gòu)思精巧、布局合理、富有創(chuàng)意寫作才有能獲得好的判分。因此,那種思路簡單、布局老套的作文,即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兩三個分論點,對分論點進行事例論證,最后結(jié)尾再次重申觀點的模式化作文便面目可憎了。當然,有的學生因為思路不清,不知道如何合理論證,如大段的事件敘述來論證,最后搞的文體都出問題了。
幾乎沒有學生不想把作文寫好,有的學生議論文所選的論證材料還是比較經(jīng)典,立意比較精準,但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布局,寫不出個性新穎的考場作文而讓人惋惜。因此,我們在議論文寫作指導中一定要拋棄得保險分的模式化作文。
二、思路清晰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
許多年前,葉圣陶先生就諄諄告誡我們什么是文章思路清晰,只有想清楚為什么要寫,該怎樣寫,哪些必要寫,哪些用不著寫……寫作之前就要先想明白,作文才能思路清晰。可以說,一篇文章寫的人都不清楚自己的思路,那么,文章就難有條理性、層次性和可讀性。對于議論文來說,即使觀點無懈可擊,論據(jù)精準有力也讓人感覺文章格調(diào)不高。
1.論點論證中要前后勾連。
高考語文學科的考試說明對作文的基本要求有結(jié)構(gòu)完整、層次分明。也就是要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注意段落與各個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序。如2015年江蘇高考作文,我們學生以智慧是經(jīng)驗、能力和境界為分論點的話,就要突破范式,讓為什么分成這三個分論點,為什么就這三方面論證之后就證明智慧的圓潤與通透。滿分作文《智慧三境》第一段通過佛家語提出智慧的三境是山、海、天的觀點,然后論證了智慧在于經(jīng)驗累積與提升。在第二段中論證智慧要不斷學,融會貫通的能力;而第三段中論證了人的智慧已趨于化境,大智惹愚的境界。這樣,既照應了材料中的經(jīng)驗、能力和境界,同時彼此之間又有聯(lián)系,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而一篇以《愛是一場接力》的習作將分論點定為“接力的過程中愛在擴散”,“接力的過程中愛在凝聚”,“接力的過程中愛在升華”;分論點看似清晰,但彼此之間沒有本質(zhì)意義的區(qū)分,因而思維的層次性不足,很難跨入經(jīng)典范文的行列。
當然,好作文可不只一種論證結(jié)構(gòu),如滿分作文《智慧的境界》一文的分論點是“智慧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智慧是藝高人膽大的能力”、“智慧于布衣百姓身上是接近自然和哲學的境界”。這本質(zhì)就是材料中提供的三個方向,但是寫作能力極強的考生智慧寫作,沒有簡單的用經(jīng)驗、能力和境界。如此,很難判定其簡單的并列還是層進式的論證。
2.以論點為點散文式四溢。
優(yōu)秀的可以稱得上典范的議論文都不會是那種模式化的議論文,一般來說論證過程富有變化,是那種散文化的議論文。就2015年江蘇卷高考高分卷《境由心生》而言,考生首先另辟蹊徑,確立觀點為“智慧是一種心境,境由心生”;這就明確了他是就智慧是一種境界立論的。然后先用比喻論證方法對觀點進行分析,然后用民國課本中“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作為例證并分析,得出心境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此后進一步創(chuàng)新思維,用朱耷的《墨魚圖》、莊子和李叔同為例論證了智慧是精神而非物質(zhì),是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最后再次明確中心觀點。這樣的一篇議論文,整體感覺是一氣呵成的,我們很難快速找出他的分論點。
另外,我們學生做過不少論述類文本閱讀,對論述類文本的思路題做過分析概括,也具有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因而,我們的閱讀訓練不只是提高我們的閱讀分析鑒賞能力,更在于我們體悟之后的遷移運用。我認為寫《境由心生》的這位考生應該是從論述類文本中吸收到精華的,具有很強借鑒和運用能力的。
我們寫議論文要注意分論點分的精準有效,又要注意分論點邏輯性,力求擺脫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在寫作中盡量文筆優(yōu)美、思維靈動,思想深刻。如此,高考選擇議論文文體寫作也是可能獲得理想分數(shù)的。
李志蓉,教師,現(xiàn)居江蘇高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