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孟元
摘要:非謂語動詞是英語語法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項,同時中學生比較容易在學習非謂語動詞時犯錯,慢慢地,學生害怕學習非謂語動詞。本文采取實證研究方法,對石橋中學一百名高中學生進行語法專項測試,歸納高中生非謂語動詞錯誤使用的類題及探究其錯誤原因。
關(guān)鍵詞:非謂語動詞;高中英語;錯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88
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當我們學習英語時,我們會很容易受到母語語法的影響。它們屬于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因此,由于漢語和英語的差異,英語動詞的掌握對中國學生很難。在動詞的使用中,英語有時態(tài)和數(shù),而漢語卻沒有。漢語是形合意合而沒有形式變化的語言;而英語的動詞會隨著需要而產(chǎn)生各種曲折變化。非謂語動詞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學習的一個難題,因為非謂語動詞的概念在漢語中不存在。英語非謂語動詞是非常復雜的,它的學習在語法中是大多數(shù)學習者的關(guān)鍵。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特別是那些初學者,都害怕學習和使用非謂語動詞。因此,學習者容易犯錯。本文是針對英語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中出現(xiàn)的錯誤的原因,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其使用非謂語動詞的方法,并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研究學生在石橋中學非謂語動詞的情況。研究問題如下:
(1)高中生在學習非謂語動詞時會犯什么樣的錯誤?(2)錯誤的原因是什么?(3)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這項研究涉及100名石橋中學學生。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從普通班選出的典型代表,可以反映高中學生的平均水平。他們正在學習非謂語動詞,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支持筆者的研究。研究方法是使用一些非謂語動詞的練習題,涉及的題有四類:選擇、填空、錯誤判斷和翻譯。以此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考查,并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了客觀的評價,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的。
為了保證自己的學習水平,考試中沒有一個詞是復雜的、難以辨認的,學生對這些問題很熟悉。為了保證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
這項研究是在2015年11月27日進行的。測試對象是正在學習非謂語動詞的高二兩個班中的100名學生。參與者被給予60分鐘的時間完成測試。在那之后,筆者批改了試卷,并總結(jié)了所有的錯誤。
在收集的100份測試卷中,只有90份測試文件可以被視為有效的,其余的10份被排除在外,因為3名學生沒有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還有7名學生沒有完成試卷。筆者整理出所有錯誤,研究者根據(jù)非謂語動詞的語法規(guī)則找出了錯誤的主要類題。最后,進行了錯誤分類,并計算出了各類錯誤所占的比例。
上表顯示各種誤差的比例是不同的。根據(jù)表,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的混淆占第一位,占所有錯誤的19.33%。謂語和非謂語動詞之間的混淆,占18.67%,需要密切關(guān)注。對現(xiàn)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困惑排第三,15%。有相同比例的兩類錯誤:動詞搭配錯誤和動詞選擇的失誤,為3.33%。此外,第6題、7題和11題也相同,占6.67%。學生經(jīng)常犯錯誤的為三種非謂語動詞混淆,比例為10.67%。情態(tài)動詞后的搭配錯誤率是最小的,只有1.67%。6題、7題和11題占的比例略低于10%,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能掌握知識點,并可以利用知識點來正確地完成此類問題。在4題和5題中,學生的小比率的錯誤顯示,學生在這兩個問題上學得不錯。只有8題的比率在1%左右,這說明學生在這類問題上做的很好。有四種類型的錯誤,第1、2、3、10類,均超過10%,學生容易犯錯誤,他們是學生的關(guān)鍵、難點和弱點。大多數(shù)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覺得非謂語動詞很難懂,并且在答卷的時候也感到很困惑。
學生在非謂語動詞中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有:首先,學生沒有用心去學習這個語言點。學生選擇避免學習一些困難和奇怪的事情是很常見的。對于他們來說,非謂語動詞是完全新的語法,它們的復雜形式和各種用法都不容易理解。其次,教師模糊了非謂語動詞。毫無疑問,教師在語言方面掌握得很清楚,但是教師可能不能夠讓學生透徹地理解這一知識點。最后但同樣重要的一點是,非謂語動詞本身就很難掌握,因為在漢語中并沒有如是的相應(yīng)的概念。要學生去理解非謂語動詞的具體形式和用法確實是令人頭疼的。
教師應(yīng)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強對學生基本知識的培養(yǎng)
學習語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所以要學習非謂語動詞。學生只有掌握必要的知識,才能更好地使用語法。教師不能使非謂語動詞上的教學復雜化,使學生害怕使用它們。教師不應(yīng)該部分地解釋非謂語動詞,使學生在語言點上不重視。教師應(yīng)該澄清這個概念,給他們一些技巧來回答問題。首先,教師應(yīng)該教學生如何判斷什么是動詞,哪些是非謂語動詞,來幫助學生找出句子的主要結(jié)構(gòu),并理解非謂語動詞的概念。其次,教師解釋了三種形式的非謂語動詞的區(qū)別和三種形式的各種功能。第三,教師列舉了更多的例子來幫助學生分析句子中的非謂語動詞,找出非謂語動詞的特殊性。
2. 提高非謂語動詞的頻率,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教師應(yīng)加大對學生非謂語動詞的輸入和輸出。教師給學生更多的接觸語言的機會,并鼓勵學生做口頭練習或使用句子加深印象。在鼓勵學生使用目標語言的同時,教師應(yīng)糾正錯誤并詳細解釋,例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情境,讓學生來造句,句中使用to do,doing和done。教師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找到使用了非謂語動詞的地方。在課堂上,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方法來使學生更加積極、充滿活力、熱情、樂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精力、熱情和主動性。
3. 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師不能使它復雜化,也不能簡化它。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使用科學、有效的教材并對教學計劃進行調(diào)整。對學生來說,提前預測哪些語言點是困難的,這是必要的。教師應(yīng)將其教學運用于非謂語動詞的功能,如定義和描述。教師可以先用典題實例介紹其定義和語法特點。之后,他們可以比較三種形式的異同,給學生一個更清晰的使用情況。
以下建議供學生參考:
(1)明確學習非謂語動詞的意義
讓學生充分了解非謂語動詞的含義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和使用語言點。在句子中使用非謂語動詞簡化了句子的形式。許多從句可以用非謂語動詞的形式寫成,使句子結(jié)構(gòu)得到簡化。在英語中有一個規(guī)則是,用越簡單的句式結(jié)構(gòu)可以表達出更明確的意義。在英語中,詞匯是首選,而不是短語;其次,使用短語要比使用句子好。而非謂語動詞可以代替句子和短語,還可以使句子結(jié)構(gòu)多變,讓人更加容易讀懂。只有當他們清楚地知道非謂語動詞的重要性時,他們才會用心去學。
(2)自主學習并掌握一些學習策略
高中生應(yīng)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還需要知道非謂語動詞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這樣有助于他們的學習。正確的學習策略和適當?shù)木毩暱梢允顾麄兂浞终莆辗侵^語動詞。首先,學生應(yīng)該知道如何判斷什么是動詞,什么是非謂語動詞時,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并理解非謂語動詞的概念。其次,他們應(yīng)該清楚三種形式的非謂語動詞的區(qū)別和三種形式的各種功能。第三,學生列出更多的例子來幫助他們分析句子中的非謂語動詞。
(3)試著用英語而不是漢語
學生會受到漢語思維模式的影響,所以使用英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避免母語的影響。他們應(yīng)該總結(jié)規(guī)則,找出英語和漢語的區(qū)別。漢語中沒有非謂語動詞的概念,因此學生應(yīng)該熟悉非謂語動詞的形式。學習非謂語動詞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在它們中也有一定的規(guī)則?!皌o do”表示積極和未來的行動的概念,這意味著該動作發(fā)生在以后,表主動。“doing”指的是積極的、持續(xù)的行動,動作會與主句的謂語動詞一起發(fā)生。“done”是指被動的和完成的動作,即動作先于謂語動詞。當學生努力去使用這些非謂語動詞的形式時,他們將在學習這些語言的過程中取得很大的進步。
(4)做練習和反思
在學生學習中需要做足夠的練習。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復習所學的知識,也可用來測試他們的知識水平。做書面練習時,學生應(yīng)該遠離語法書。咨詢語法書意味著學生不掌握語言點,學生需要重新學習語法。學習一些有用的技能來解決非謂語動詞是必要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正確率。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石橋中學 2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