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袁博,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教師,從事野外生存、警察體育、擒敵技術等教學工作。
摘 要:高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是在陌生的野外環(huán)境中進行的,因而各種安全事故成為影響該課程順利進行的主要障礙。本文通過案例引出高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的安全意義、存在的風險隱患等并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有利于降低野外生存課程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從而促進野外生存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野外生存;課程;安全問題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213-01
前言
2002年7月,我國高校的體育課程體系把野外生存引入其中,受到廣大高校師生的熱烈歡迎,但因為該課程基礎薄弱,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時該課程在實踐中由于安全問題研究不夠,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因此要開設野外生存課程并使之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把安全問題放在首要的位置。
1.野外生存課程安全問題案例分析
案例1:2010年12月12日,18名來自上海的大學生游客在安徽黃山崗景區(qū)云谷寺1號地區(qū)被困,由于該地區(qū)無法接受手機信號,難以聯(lián)系到18名同學,黃山景區(qū)管委會等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緊張搜索,13日上午,18名大學生成功獲救,一名24歲的民警在搜索過程中不幸犧牲。
分析:野外生存活動要嚴密組織,并認真了解目的地海拔、地貌等特征,同時帶足基本的戶外裝備和有經驗的戶外者一同出行。
案例2:某高校學生在野外生存訓練中由于下雨,學生飲用了不衛(wèi)生的河水,加之又吃了油膩性的食物,導致多名學生上吐下瀉。
分析:野外環(huán)境條件下飲食要當心,不要吃變質的食物[1]。另外拿好常用的藥物。
2.高校野外生存課程安全管理的意義
(1)有利于野外生存課程的順利開展。野外生存課程的開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加強野外生存課程的安全管理勢在必行,通過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學生安全事故,保證野外生存課程順利開展。
(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安全管理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提高。野外生存課程的開展鍛煉的教師的安全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其他能力和綜合素質。
(3)有利于減輕家長的負擔。由于目前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學生的安危時刻牽動著家長的神經系統(tǒng),野外生存課程充滿了很多未知數且學生們還不夠成熟,危機時有發(fā)生,因此,野外生存安全管理的實現有助于減輕家長的心理負擔,避免過度的焦慮。
(4)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和諧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是人與人之間更要和諧。放在學校的范圍內就是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和諧,想要讓他們三者之間和諧相處,必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保證學生良好、健康的發(fā)展。
3.高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存在的風險隱患
(1)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指自然環(huán)境對學生的生命和財產造成的風險。如氣象災害:洪水、干旱、臺風、暴雨等;動植物傷害:大型動物的攻擊、蜈蚣咬傷中毒、被蚊子、昆蟲叮咬后所帶的病菌感染、誤食有毒動物、誤食有毒植物或植物性食物處理不當中毒等[2];地形迷宮:地形不熟悉,造成迷路等;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爆發(fā)、泥石流等都是野外生存中所面臨的自然風險。
(2)裝備風險。野外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本求生裝備。裝備的安全性、齊全性、精確度直接影響著生命的存活。一般貼身求生裝備包括生存刀或手斧、打火石、求生盒、水壺、頭燈等,在意外情況發(fā)生時,由于沒有帶全裝備的案例時有發(fā)生,因此,裝備是提供野外生存課程最基本的求生保證。
(3)人為風險。野外生存人為風險是指教師的技能態(tài)度和學生的技能、體能和心理因素。高技能的教師能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生存技能,在有危險時化險為夷,同時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影響更直接、遇事不慌、冷靜處理,找出應對的辦法。學生的體能也是人為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能可看作是野外生存的能量來源,體能差能量少,風險就大;另外,學生的心理因素也是必須考慮的,心理素質高風險性降低。
(4)組織風險。組織風險是指對路線的預測、選擇和對風險的決策。優(yōu)秀的教師在開展課程之前就對風險進行了很好的預測,提出各種應對措施,降低了風險的程度。
4.高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風險的應對措施
(1)建立緊急救援系統(tǒng)。野外生存課程不像其他體育課程一樣,遇到意外事故可以找校醫(yī)解決問題,該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救援的難度,因此建立高效合理的緊急救援系統(tǒng)對野外生存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一,自然環(huán)境千變萬化有時常規(guī)的救援工作不能發(fā)揮作用,只能應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其二,地形的復雜給救援人員增加了難度,需要各部門協(xié)調配合;其三,危險發(fā)生的不重復性;綜上三個原因建立一支高效、合理、緊急專業(yè)的救援隊伍對高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2)加強安全課程教育。安全教育應貫穿我們課程實施過程和活動過程的始終,加強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和安全知識的教育[3]。野外生存課程的教學環(huán)境瞬息萬變,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把安全問題放在首要的位置。野外生存課程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識別自然風險、裝備風險、衛(wèi)生問題、社會安全問題、發(fā)生意外時的應對措施等,這些內容應始終貫穿于野外生存課程的方方面面,實現野外生存課程開展的持續(xù)發(fā)展。
(3)建立預測系統(tǒng)。教師應根據平時積累的經驗做出預測,通過資料收集、人員分析、學生反饋等拓寬資源共享群體,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按照統(tǒng)一指揮、分級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提高預測的針對性和穩(wěn)定性,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根據現有情況準備各類應急物質保障,有詳細的安全措施,充分的物質準備[4]。
(4)加強活動基地開發(fā)。野外生存課程減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法還可以建立自己的活動基地,通過設計各種地形、天氣、動植物等達到仿真教學的目的,但這需要學校、社會和相關單位的共同配合,才能建立活動基地,使學生們的不安全或不確定因素降到最小。
(作者單位: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邱海枝.李正賢.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實驗”的安全問題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1):76-78.
[2]蘇端飛.熊曼麗等.野外生存訓練課程安全問題的研究與防范[J]. 湖北體育科技,2011,30(1):19-21.
[3]陳剛.從風險管理角度談學校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安全保障[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4):115-117.
[4]芳勇.于立等.海島野外生存實踐海上救生安全預警與運行機制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