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車婷婷 李夢麗 宋麗華
摘 要:本文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系列教材為研究對象,主要從語音、詞匯、句法和語篇四個層面探討英語文體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英語文體學 大學英語教學 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09-02
1 引言
長期以來,英語文體學是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專業(yè)課,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英語文體學理論及問題分析方法則比較陌生。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往往因缺乏識別不同英語文體能力而造成語域誤用。在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感到,學生在掌握了語法和常用詞匯,有了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后,對于文體風格的辨別則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往往不注意在不同場合應(yīng)使用不同語域的語言。如寫論述文時使用十分口語化的句式,而翻譯正式文體時用詞又過于通俗等,這是在我國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掌握各類文體的不同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文體意識,學會正確使用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yīng)用能力及文學鑒賞力。
2 文體學理論
文體學(stylistics)是一門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文體,研究語言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的學科。Style(文體)指某種語體的風格特征,即適用于某特定語言環(huán)境的一整套語言變異形式。文體學(stylistics)是指“對(style)變異的研究,語言風格變異取決于語言使用的場合,也取決于作者或說話者希望能對讀者或聽者作成的影響”。[1]隨著語言學研究的開展,文體學吸取了傳統(tǒng)的風格學與修辭學的某些成分,以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為依據(jù),從日常談話到正式演講,從詩歌到散文,從新聞、廣告到小說、戲劇,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探討語言風格上的特點,并尋求其規(guī)律。
文體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文體分析上。英語文體分析主要采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通過對語音、詞匯、語法、句法及語篇結(jié)構(gòu)等的文體及社會功能、英語的變異現(xiàn)象和各種變體的描述與分析,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各種描述分析語言的方法,以及了解語言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文體特征、社會功能,同時要通過作品的描述和分析,挖掘作者的語用意圖和語用效果,挖掘作品的真正內(nèi)涵,以便提高學生實際寫作和欣賞作品的能力。
3 英語文體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yīng)用
3.1 語音層面
語音是語言的基礎(chǔ),也是研究文體的最基本要素。英語語音在學習和研究語言及文體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從文體學的語音層面,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語音的文體特征,有助于學生合理地調(diào)配和運用各種語音表現(xiàn)手段,從而挖掘語言的音樂美、增強語言的藝術(shù)魅力,如長元音可以使散文或詩歌的節(jié)奏放慢;短元音可以使節(jié)奏加快。此外,語音的輕重緩急還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有規(guī)律的升降調(diào)可以構(gòu)成節(jié)奏和韻律;重讀音節(jié)和弱讀音節(jié)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在一起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格律,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
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Section A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最后一段結(jié)尾部分作者用“Every home is a mo-smoking zone.”此處引文,作者如果將zone換成place或area便沒有zone這種韻律,情感色彩也差很多;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聽說教程第一單元標題為the FameGame,fame 和game壓尾韻,使得標題更加新穎和突出;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聽說教程第七單元Homework中的 Task1短文最后一句是“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文章讀起來很壓韻,節(jié)奏感很強,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3.2 詞匯層面
詞匯的選擇與文本的關(guān)系密切。不同的文體在選詞方面應(yīng)有所不同。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第四單元Section A The Telecommunication Revolution文章屬于說明文,介紹電子信息革命,因此其選詞多為與電子科技相關(guān)的正式用語。而《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Section A 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 為一篇記敘文,文章以對話為主,因此在選詞方面更加貼近口語話。例句如下:
(1)By installing optical fiber, digital switches, and the latest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a parade of urban centers and industrial zones from Beijing to Budapest are stepping directly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第四單元Section A,Para.1)
(2)-“Yes, its OK. But the faster knee down, the better.”
-“But is it fast enough?” Id persist.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Section A, Para.16-17)
同時,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常使用特定修辭手段來表示強調(diào)、渲染氣氛和增強感情色彩等。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Section A “Time-conscious Americans”文章中描述美國人尤其尊重時間,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其中“Once the sands have run out of a persons hourglass, they cannot be replaced.”一句中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辭,將時光的一去不返,生命的匆匆流逝比喻成計算時間的沙漏。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一單元Section A標題為the Tail of Fame,作者用隱喻的方式,將人不斷追逐名利fame與狗不斷追逐自己的尾巴tail聯(lián)系起來,故用“名譽的尾巴”來隱喻名譽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的修辭使標題更具有吸引力。
3.3 句法層面
句子作為表達一個完整表達思想的語言單位,其形式取決于它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交際需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yīng)指導學生從句法結(jié)構(gòu)和句子排列等方面,得體地運用句法手段,正確的分析和理解語篇。省略句和倒裝句是各種文體中最常用的句法結(jié)構(gòu)。省略句能有效的避免重復羅嗦,具有言簡意賅,直截了當?shù)奶攸c。倒裝結(jié)構(gòu)用以表示一定句子結(jié)構(gòu)的需要和強調(diào)某一句子成分的需要,分為完全倒裝和部分倒裝。舉例如下:
(1) He never asked this of me again, nor did he take much notice of my outburst. He saved his passion for skiing.(部分倒裝)(《大學英語》第二冊 Unit 2 Section A Para.13)作者用nor部分倒裝,使整個句子更加簡潔,避免羅嗦重復。
(2) But the faster knee down, the better.(省略句)(《大學英語》第二冊 Unit 2 Section A Para.16)作者此句省略了the better it would be.中后面的成分,除了顯示口語化之外,更強調(diào)the faster, the better兩個簡單比較級成分。
(3) So strong was his desire to follow the girl,yet so deep was his longing for the woman whose spirit had truly companioned and brought warmth to his own; and there she stood.(《大學英語》第二冊, Unit 4 Section A Test of True Love, Para.11)此處作者用了倒裝結(jié)構(gòu),將so strong與 so deep位于句首,強調(diào)并突出表明主人公Blandford 當時強烈的矛盾的內(nèi)心感受;and there she stood.用倒裝結(jié)構(gòu)更加突出當時情形。
3.4 語篇層面
語篇(discourse)指的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交流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xù)的語段或句子所構(gòu)成的語言整體。語篇在形式上是銜接的,在語義上是連貫。
語篇教學從理解整篇內(nèi)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知識游覽和捕捉重要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然后分段(語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對文章進行表層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來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立場,對篇章進行深層理解;然后學生根據(jù)作者所表達的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看法、觀點,進行評價性理解。在教授《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從篇章的結(jié)構(gòu)入手,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之前先把握文章的大意、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文章的語言風格及具體體現(xiàn)等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把握,這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對聽力、閱讀材料的真正理解,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從翻譯的角度講,翻譯不是簡單的詞對詞,句對句的轉(zhuǎn)換,更要考慮詞或句子在整體語篇中的意義和作用。因此,篇章的文體把握也有利于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
4 結(jié)語
由此可見,將英語文體學理論及分析方法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jié)合,通過對不同文體篇章的分析,使學生在全面而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可以提高他們對英語語言及作品的欣賞能力和文本敏感性,同時提高他們正確運用英語表達及交流的實際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將文體學知識融入到大學英語課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文本分析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Leech G.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M].London: Longman,1969.
[2] 秦秀白.英語文體學入門[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 張德祿,韓禮德.功能文體學理論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4] 楊雪燕.文體學與外語教學[J].北京:外交學院學報,2000(4).
[5] 張麗峰.文體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促進作用的探究[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