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船舶掛靠是國內水路運輸廣泛的經營模式,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以《船舶掛靠協(xié)議》為準,因此在實踐中容易產生爭議,分析糾紛的起因可以歸納我國現行船舶掛靠所帶來的危害。
關鍵詞:船舶掛靠;侵權責任;危害
中圖分類號:D9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303-01
作者簡介:王曉赟(1992-),女,漢族,上海人,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學研究生在讀。
船舶掛靠有兩種表現形式,分為經營性船舶掛靠和管理性船舶掛靠。本文討論經營性船舶掛靠,是指真正出資購買船舶的主體因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將船舶所有權登記在有資質從事水上交通運輸的法人名下,根據《船舶掛靠協(xié)議》向其定期繳納管理費的一種經營方式。
一、船舶掛靠的法律屬性
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中對“掛靠”并沒有清晰的界定,但在商業(yè)活動中船舶掛靠的現象非常普遍。雙方通過簽訂《船舶掛靠協(xié)議》來明確權利義務,一般約定:出資購買船舶的人(掛靠人)將船舶登記在有資質的船舶管理公司(被掛靠人)名下,被掛靠人向掛靠人收取約定的管理費;掛靠期間,被掛靠人對船舶沒有支配權且不參與船舶營運,由掛靠人實際支配且營運船舶并承擔營運過程中產生的法律責任??傊?,被登記為船舶所有人的被掛靠人的所有權四項權能受到《船舶掛靠協(xié)議》的制約。
從表面上看,船舶掛靠關系與我國民法中的代理關系類似,其實不然。民法上代理的核心是由代理人從事相應的法律行為,但在船舶掛靠關系中,雖然約定船舶營運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法律責任都由掛靠人承擔,船舶的運營卻不由被掛靠人掌控,所以認為其屬于代理關系并不合適。
筆者贊同船舶掛靠具有借用名義特征①的觀點。船舶掛靠的本質是掛靠人借用被掛靠人的名義以取得從事相應商事活動的資質,其核心是名義的出借,但我國法律沒有對借用名義進行規(guī)定。因此,只能認為《船舶掛靠協(xié)議》是一種以借用名義為特征的無名合同。
二、船舶掛靠的合法性
從《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第37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并對船舶掛靠行為持否定態(tài)度。此外,在已經被廢止的《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guī)定》中也明確規(guī)定不得轉讓或者變相轉讓水路運輸經營資質。
反之,法院支持《船舶掛靠協(xié)議》的有效性。理由在于:①船舶掛靠極具廣泛性,必須承認其法律關系的客觀存在;②協(xié)議的內容和實際履行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③協(xié)議的內容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應對雙方產生約束力。筆者援用廣西高院的一則案例②來具體分析。
本案中,A公司作為甲方與B作為乙方簽訂了《船舶掛靠經營合同》,B將自有的“C”號船掛靠在A名下進行經營,船舶由B自助經營、自負盈虧。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濟和法律責任由B負責,所獲收益與A無關。隨后產生糾紛,B將A訴至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該協(xié)議無效,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5項,以及《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從事國內水路運輸的企業(yè)和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經營資質,并在準許的經營范圍內從事水路運輸活動,并結合最高院的《指導意見》③第2條第3項規(guī)定認定合同無效。
A公司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協(xié)議有效?!逗贤ā返?2條第5項所規(guī)定的應指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而《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guī)定》是部門規(guī)章,并非行政法規(guī),《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屬于管理性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涉案船舶掛靠協(xié)議雖違反上述有關規(guī)定但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此外,船舶掛靠協(xié)議是解決船舶掛靠的內部關系問題,而非船舶進行運輸活動的問題,所以依《指導意見》規(guī)定認定合同無效是錯誤的,本案中的協(xié)議有效。
三、船舶掛靠下的侵權責任的承擔
若在船舶掛靠的前提下發(fā)生碰撞,誰是侵權責任的主體?對第三人而言,被掛靠人是登記的船舶所有人,理應向其主張索賠,但實際控制船舶是掛靠人且船長船員是掛靠人的受雇人,依侵權責任四要件,第三人又應向掛靠人主張索賠。反之,掛靠船舶的損失由誰主張?
應從兩方面來識別責任的主體:①實際支配和營運船舶的主體;②收取掛靠船舶營運所產生的收益的主體。掛靠人是實際支配、營運和收取收益的主體,故無疑是責任的承擔方。而被掛靠人雖未直接支配船舶,但卻依掛靠協(xié)議對船舶負有監(jiān)督管理義務而對船舶享有間接支配權;同時,被掛靠人收取管理費的行為使其間接享有掛靠船舶的營運利益。④此外,第三人向法律意義上的船舶所有人索賠并無不當,故被掛靠人也應是責任主體。筆者認為,在掛靠人與被掛靠人都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應承擔連帶責任。從充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意義上講,將掛靠人和被掛靠人同時認為是侵權責任的承擔者是合理的。
四、船舶掛靠的危害
最根本的危害體現為責任的混亂和產權不清。其次,相關的船舶監(jiān)管部門的監(jiān)管效力的降低。船舶監(jiān)管的對象是經營船舶的人,而在船舶掛靠的模式下,實際被監(jiān)管的是不進行經營活動的被掛靠人,所以這樣的監(jiān)管往往形同虛設。
[注釋]
①史紅萍.從掛靠亂象到專業(yè)管理之道——對國內船舶經營模式的法律探討[J].人民司法,2011,03:76.
②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2015)桂民四終字第38號.
③最高院<關于國內水路貨物運輸糾紛案件法律問題的指導意見>.
④沙曉岑.由一起碰撞案件看船舶掛靠經營中的侵權責任[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9,06:107.
[參考文獻]
[1]史紅萍.從掛靠亂象到專業(yè)管理之道——對國內船舶經營模式的法律探討[J].人民司法,2011.03.
[2]沙曉岑.由一起碰撞案件看船舶掛靠經營中的侵權責任[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