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花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眱A聽是學習小學語文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筆者對傾聽能力的解讀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談幾點思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傾聽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都生長發(fā)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同時他們的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因此,“身在課堂心在外”、“思想的野馬奔馳到了遼闊的草原上”當然也就成為了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對老師和同學的發(fā)言內(nèi)容也就不知所云了。曾經(jīng)有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就充分顯示了,人有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茯取知識、與人交往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種學習方式,“會聽”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痹谡Z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筆者就此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傾聽能力的概念
傾聽能力是指聽者理解言者口語表達的信息和能在頭腦中將語言轉(zhuǎn)換成意義的能力。而本文所言的傾聽能力則是指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細心地聽取,其特征表現(xiàn)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目的性指有目的地聽取老師的指令或要求,聽取同學對某個問題的觀點;思考性指課堂上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地邊聽一邊想。想別人的觀點是否與自己的看法一致或自己有什么新的觀點生成;完整性指聽者必須完整地聽別人的發(fā)言,否則傾聽不到對方的觀點或要求。
二、找出學生傾聽能力不足的緣由
一是受年齡層次、心理特征的客觀因素所致,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薄弱,二是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現(xiàn)在的小學普遍有比較強烈的自教師意識。這種自教師意識在課堂中主要表現(xiàn)為:表現(xiàn)欲望強,總認為自己想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的,希望課堂成為他獨自展示自教師的舞臺,于是乎,在別人發(fā)言時也積極舉手的大有人在,并且不斷地用語言提醒老師注意自己。這樣的孩子還會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不斷“插嘴”,所以導致只顧表現(xiàn)自己卻沒能聽清同學的發(fā)言,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是課堂教學設計平淡,讓學生覺得無趣,那么學生如何能專心傾聽?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情感冷漠、教學定位不明確,難以讓學生專心傾聽。
三、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
正如湯姆·彼得斯在其《追求優(yōu)秀的熱情》一書中所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迸囵B(yǎng)小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要從方法入手,不斷細化傾聽的要求和姿勢,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興趣。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即傾聽時做到:專心,耐心,細心,虛心,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傾聽興趣,多通過口頭獎勵如:“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真會聽!”“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薄按蠹铱?,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課堂中,教師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及時表揚注意傾聽的孩子,適時地鼓勵學生對他人發(fā)言提出質(zhì)疑。評價學生時,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學生自然而然會學會傾聽,認真傾聽。
還有就是要用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傾聽。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苯虒W中教師可以不斷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學中,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以及語文教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比如:“古詩文誦讀大賽”“禮儀故事大王”“名人讀書故事”等。在活動中,學生能認真傾聽,積極參與,并且使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訓練和提高。又如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傾聽雖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點游戲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如“貓捉老鼠”──就是讓學生從老師所讀的一些詞語中找出一個不同類的。因為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學生們聽起來就特別來勁。再如“教師是小小郵遞員”──每隔幾米站一個同學,教師對第一個同學說一句話,然后由他依次傳給下一個同學,最后一個同學再將這句話說給老師聽,如果沒有說錯,可以獲得“小小郵遞員”的獎章???,學生的傾聽能力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得得到了訓練。再如讓學生在生活中傾聽。生活就是一個“活的課堂”,它為學生學會傾聽創(chuàng)設了情境。如:教師在晨間安排了談話“說新聞”每天晨間談話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他們都會認真看節(jié)目,為了第二天的說新聞做準備。在這短短的3分鐘里,教師時時提醒他們要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要尊重主持人,安靜傾聽新聞,并每天設置一個“最佳新聞獎”,讓文明的小觀眾來當小評委。孩子們“說”的興趣日益高漲,“傾聽”和“評價”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它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們廣大教師經(jīng)常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平時教學中,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不斷訓練,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