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燕
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觀來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我們的教學活動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yǎng)其主動思維的能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是為了變得聰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語言既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fā)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示個性的過程”。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既要有外在的交際性活動,又要有內(nèi)在的思維性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同的方式,啟發(fā)、點撥、引導學生的思維,將語言知識學習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讓英語課堂處處綻放燦爛的思維之花。
一、在有效的追問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追問是緊接前一次提問展開的后續(xù)提問,有著隨機性、臨時性的特征,它指向學生思維的過程,能引發(fā)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鍛煉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的追問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確定,追問要為落實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重難點服務,要在關鍵點上追問。在六年級下冊Unit8 Our dreams課堂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十分注重追問,認真傾聽學生的表達,圍繞教學重點,在無疑處生疑,于無為處無不為,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
1.在學生缺乏思考處追問,使復習鋪墊到位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存在著盲目被動的現(xiàn)象,回答問題時總是“就事論事”地點到為止,缺乏思考的深度。在本課復習導入的熱身環(huán)節(jié),學生因公開課顯得較拘謹,當老師提出問題What jobs do you know? 第一個學生只回答了Doctor。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回答顯得過于簡單,而且本課的教學重點不僅是談論自己夢想的職業(yè),還要說說簡單的原因。因此,教師在學生回答后,緊接著追問What do the doctors do?并引導學生說出They help sick people. 教師針對教學重點的適時追問,引導學生針對重點進一步深入思考,不僅激活了學生頭腦中與本課相關的知識儲備,為新知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
2.在學生缺乏深度處追問,使新知鞏固扎實
學生不能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回答就會顯得粗淺,語言運用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課堂上,新知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為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本課的新句型和新單詞,開展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活動,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當學生個別展示交流時,教師總會時不時追問一兩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
實錄一:
T: What do you want to be?
S: I want to be a writer.
T: Do you write stories for children?
S: Yes. I want to write stories for children.
實錄二:
T: What do you want to be?
S: I want to be a cook.
T: Do you want be an astronaut?
S: No, I dont.
T: Do you want to fly to the moon by spaceship?
S: No, I dont.
T: Why? Are you afraid?
S: Yes. Its too far.
在整個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回答已無疑,但教師在學生無疑處通過追問生疑,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讓學生的思維在反復的追問中逐漸深刻,讓新知的教學在深入的交流中得以鞏固。課堂上,教師有效的追問能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突破難點,活躍思維,能讓學生的思維深處開出自然而鮮艷的花朵。
二、在自主的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的主動性
在很多課堂上,教師總是按自己的預設,按部就班地教學,學生跟著教師被動地學習和思考,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到的主要是知識,而思維能力,尤其是主動思維的能力卻很少得到培養(yǎng)。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思維的惰性,就如一只只張嘴待哺的雛鳥。教師應該明確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我們應該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處理好“扶”與“放”的關系,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發(fā)展主動思維的能力。
1.主動運用規(guī)律學習單詞
在新單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復習了已學職業(yè)類單詞后,出示了書上的職業(yè)類新單詞,要求學生同桌討論嘗試讀出新單詞。學生們兩人合作利用所學的發(fā)音規(guī)律、構詞方法等反復嘗試著朗讀新單詞,討論很熱烈,很快就完成了任務,進行了交流展示。
實錄三:
T: What are their jobs?
S1: She is a pianist.
T: Wonderful. This is a new word. How do you learn it?
S1: 由Piano和ist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得出的。
T: You are great. You can learn the new words by yourself.
教師在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時,引導學生交流自主思考的過程,并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及時地、真誠地給予學生肯定,強化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
2.主動運用策略理解文本
在文本理解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前半部分帶著學生學習文本中男孩的夢想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引領、找關鍵詞句等方法理解內(nèi)容,再通過互相提問交流、查漏補缺,完成文本內(nèi)容的內(nèi)化。學生在指導下熟悉了學習流程和方法后,教師放手讓學生兩人合作,自主學習后半部分女孩的夢想,并出示了以下自學提示:
a.自主閱讀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
b.畫出關鍵詞句,互相問答。
Why does... want to be...?
Because...
c.互助合作,交流探討。
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有了教師前半部分的示范操作和自學提示,顯得井然有序,沒有出現(xiàn)放羊式亂跑亂撞,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知識基礎,進行自學和互學。在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自主思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習得語言的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三、在開放的活動中,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指發(fā)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既不受現(xiàn)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tǒng)方法的束縛,其思維路線是開放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人之可貴在于能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苯瓭擅褚苍赋觯骸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币虼宋覀冊诮虒W中要時刻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在本課的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設計了很多開放性的活動,鼓勵學生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旨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1.在文本理解中,拓展說話
在談論牙醫(yī)時,教師讓學生說說孩子們不注意保護牙齒的各種情況,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己組織語言說出了各種不愛護牙齒的情況。如Maybe the children eat too many sweets. Maybe the children dont brush their teeth. Maybe the children eat too much chocolate....開放性的活動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思維結果呈現(xiàn)了多樣性。
2.在教材補白中,想象說話
本課的文本中,很多人物在談論夢想,唯獨缺了Su Yang和Helen,教師在文本教學結束后,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活動,讓學生來猜猜這兩個缺席人物的夢想。這是一個更具開放性的活動,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思考,可以基于自己的新知掌握情況來猜測,也可以基于他們這幾年英語學習過程中對這兩個人物的了解程度來猜,學生的交流豐富多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3.在拓展延伸中,討論說話
夢想在手中,就只是夢想;只有放飛夢想,才能讓夢想實現(xiàn)。本課文本的內(nèi)容只談論了夢想和產(chǎn)生夢想的簡單原因,沒有涉及如何實現(xiàn)夢想。教師在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實現(xiàn)夢想,在開放性問題How can the dreams come true?的激發(fā)下,學生熱烈地討論著夢想實現(xiàn)的方法,We should study hard./read books./never give it up./... We shouldnt watch too much TV./ play too many computer games./...學生們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想法,課堂上不斷迸發(fā)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燦爛火花。
四、在知識的融合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學過六年英語的學生英語知識的積累已不容小覷,六年級的學習是他們小學學習階段的總結。本課Unit8 Our dreams是小學英語學習的最后一個單元,它不僅引領著學生展望未來,同時還將很多舊知無痕地滲透在文本內(nèi)容中,提醒我們要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融合,以豐富自己的語言,拓展思維的角度,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在課堂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設計了多個新舊知識綜合運用的活動,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交流,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豐富。
1.語言知識的融合
在讀前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自由對話活動,有效地將職業(yè)類的新舊單詞及職業(yè)描述短語進行了復習和教授引導學生將相關詞匯構建成一個整體,為后面的語言輸出做好鋪墊。在讀中環(huán)節(jié)的文本理解交流中、讀后的如何實現(xiàn)夢想的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新舊句型進行融合運用,不僅使新句型I want to(be)...得到了反復操練,而且還復習了舊句型I like(doing)... We should(not)... We can(not)... 這樣的語言知識融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最后的綜合活動“說說自己的夢想”中有話可說,有話能說,語言的輸出達到了最大化。
2.人物個性的融合
本課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是教材中的孩子們和老師談論各自夢想,這些人物有著鮮明的個性,他們陪伴著學生整個小學英語學習的歷程,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深入地了解這些人物的個性特征。本課中,這些孩子選擇職業(yè),與他們的性格、愛好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涉及這些人物個性的新舊內(nèi)容融合起來,使話題討論更豐富,使人物的職業(yè)猜測更有指向性。
如討論why does...want to be...?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關于人物的描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得出更全面、更合理的解釋。四年級上冊提到Liu Tao likes playing football.五年級上冊Mike說過I like sweets. I eat a lot of sweets.五年級下冊提到Mike has a toothache. He eat too many sweets.
在猜測Su Yang和Helen的未來職業(yè)時,引導學生從以前的人物描寫中尋找線索,關于Helen,五年級上冊提到Helen has dancing lessons at weekends.關于Su Yang,五年級上冊提到Su Yang likes watching films. She likes swimming. 這些都是人物選擇夢想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舊知結合進來,使學生從更多的角度思考上面的問題,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就在語言的綜合運用中得到了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