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娟
童謠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愛的文學形式,其聲韻活潑、情趣濃重、言語樸實,很多童謠都有鮮明的節(jié)奏,讀起來朗朗上口。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入童謠教學資源,優(yōu)化引導方法,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活動,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去認知、去發(fā)現、去感受、去嘗試,激發(fā)學生歌詠童謠、背誦童謠、創(chuàng)作童謠的熱情,能夠全面塑造學生語文素質。
一、整合資源。激發(fā)學生欣賞情趣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遵循學科規(guī)律,在低年級引入童謠輔助教學,與學生心理需求相一致,對促進學生心智成長有特殊意義。教師要利用多種信息搜索手段,為學生篩選整合優(yōu)化童謠資源,讓學生在童謠學習體驗中形成多元認知。語文教材中有童謠內容,但比重較小,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展開信息搜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基礎篩選童謠內容,并利用多種信息媒介介入語文課堂,學生學習欣賞興趣被激活,課堂教學效果自然顯現出來。
如在學習《月亮灣》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閱讀學習,然后讓學生回憶以“月亮”為主題的童謠,并在班級展示。學生對月亮童謠有一定積累,很快就形成反饋。有學生隨口吟道:“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袋里裝著兩只蛋,送給月亮當早飯?!币灿袑W生說:“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還有學生展示:“中秋月兒圓又圓,掛在天空亮又亮。好像一個大玉盤,團團圓圓過中秋?!苯處煂W生的表現給予積極評價,并結合這些童謠學習文本內容。
教師讓學生回憶以月亮為主題的童謠,瞬間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學生都擁有相當信息資源,自然是積極參與,并在展示中為本課學習提供了重要材料資源。教師巧妙引入童謠回憶,也為文本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契機,課堂教學呈現積極發(fā)展態(tài)勢。
二、優(yōu)化教法,提升學生學習效度
童謠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對童謠有特殊敏感性。每個學生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接觸童謠,其童謠信息儲備也是非常豐厚的。教師在童謠引入、解析、傳授過程中,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學生以往學習童謠只是一味背誦,對內容、結構、情感、寫作特色等因素缺少必要的了解,甚至好些童謠熟記在心了卻不懂其中含義。為讓學生對童謠建立嶄新學習認知,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走進童謠,獲得更深刻的認知體驗和心靈觸動。
《雨后》是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詩,非常適合兒童閱讀。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先進行示范朗讀,然后讓學生仿讀,準備朗讀和背誦。學生快速介入訓練準備中。在朗讀展示時,教師在學生朗讀后,不是給予評價,而是隨口吟誦一首關于小雨的童謠:“小雨點,小調皮。滴滴答答落大地。雨點落在屋頂上,呼啦呼啦笑出聲。雨點落在樹葉上,沙沙沙沙唱不停。嘩啦啦,沙沙沙?;钕褚蝗侯B皮娃?!睂W生聽老師吟誦童謠,其記憶也被激活,紛紛展示自己掌握的關于雨的童謠。課堂學習氣氛非常熱烈,學生盡情展示自我。
教師隨口吟誦童謠是故意設計,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因為《雨后》本身就帶有童謠色彩,很容易引發(fā)學生聯想。學生圍繞小雨展開童謠回憶,其學習思維自然開始啟動,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也會逐漸顯現出來。這種學習看似隨意,其實是刻意追求,體現的是教師教法活用,其學習效果值得期待。
三、創(chuàng)設活動。歷練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
學生喜愛童謠的原因有很多:童謠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讀起來很順;童謠內容淺顯易懂;有活潑的、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童謠,在具體活動中不僅能夠讓學生鍛煉表達能力,而且對其開闊學習視野,建立嶄新學習認知,都有重要促進作用。低年級學生表達能力有限,教師要做必要的引導,甚至可以給出創(chuàng)作思路,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創(chuàng)作童謠的意識和習慣,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如《臺灣的蝴蝶谷》學習接近尾聲時,教師讓學生圍繞“蝴蝶谷”,或者是“美麗臺灣”,以童謠的形式加以描繪。學生大多顯得有些為難。教師隨即進行示范:“臺灣臺灣,真美麗,到處是花草,蝴蝶滿天飛。臺灣臺灣,真美麗,山美水美人更美,祖國寶島映朝暉。”學生思路大開,很快也創(chuàng)作出一些佳品。如:“蝴蝶谷,蝴蝶飛,蝴蝶美景令人醉?!痹偃纾骸昂壤镉泻?,陽光燦爛招人迷,隨風飄到蝴蝶谷,愿與蝴蝶同飛舞?!睂W生童謠作品不斷涌現,教師給予積極評價,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更加高漲。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創(chuàng)作童謠,給學生以施展才華和靈感的機會。隨著學生佳作的不斷涌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被成功激活。雖然學生童謠作品還比較幼稚,但學生學習思維已經成功啟動,學習品質大幅度提升,這正是教學設計追求的目標,也是教師引導發(fā)動的成功。學生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獲得的體驗認知是鮮活的。
童謠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可讀性、創(chuàng)作性等特質,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童謠的優(yōu)越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助于學生展開童謠創(chuàng)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