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珊
摘 要: 互聯(lián)網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增強個人魅力和吸引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利用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積極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渠道上,拓展課外教育平臺,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在教學實踐上,增強網絡實踐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 網絡時代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效果
互聯(lián)網技術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普及,推動人類社會快速進入信息化時代。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49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7.9%,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57億。而人數(shù)眾多的網民中,30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占57.2%[1],這其中基本囊括了所有高校大學生?;ヂ?lián)網時代最明顯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就是“信息大爆炸”,高校學生隨時都可以在網絡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觀點,那么,這就要求以意識形態(tài)教育為主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指導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網絡上錯綜復雜的政治信息和政治現(xiàn)象進行有效甄別和科學分析,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使學生能夠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和真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注重自身思想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的建設,增強教師個人魅力和吸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明確提出了好教師的要求,這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這“四有”更具基礎性、根本性的意義,是立言、立行、立身的準則和操守[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大學課程,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從而堅定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可,是高校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必須有過硬的政治素質,政治立場堅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是一門價值觀念的學科,而且是一門知識體系的學科,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對教師的業(yè)務素質有相當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知識,還要有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一系列相關理論知識儲備。此外,社會科學總是伴隨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提出新問題、新觀點與新見解,因而理論又是不斷推陳出新。此外,理論必須聯(lián)系實際,這門課才有說服力和生命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又要求教師對社會的敏感度和社會的前沿發(fā)展有前瞻性的眼光。綜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對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提出較高要求。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廣泛使用的今天,大學生對網絡的熟悉和使用程度及對信息的占有量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教師。換言之,學生即便不去課堂上聽講,也能通過網絡第一時間了解到當前國內外的新聞熱點問題?;ヂ?lián)網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即學生在掌握了大量政治信息和資訊的前提下,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走進課堂,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將理論體系學習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這是教師在網絡時代必須面對的問題和挑戰(zhàn)。
電子媒體時代,要求教師比紙質媒體時代更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更注重自己的理論學習和知識面的拓展,不斷開闊視野,熟練使用和利用網絡技術,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適應網絡時代的新變化、新發(fā)展,并且要打造出個人的魅力和吸引力,使學生通過教師愛上這門課,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2015年4月9日,江蘇南京《現(xiàn)代快報》登載了這樣一條新聞《顏值高又會講段子江南大學毛概課唐老師被贊為“男神”》。學生對唐忠寶老師的評價是不僅顏值高,而且上課幽默、接地氣。想蹭他的課,得先查好課表,提前占座。唐老師的課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一是和唐老師的形象有關,“一身休閑小西裝,黑框眼鏡、時髦又不失嚴謹、舉手投足間頗有明星范兒”;二是和唐老師對互聯(lián)網的熟悉程度分不開的,在唐老師的課中,“諸如辣條、小鮮肉、小清新、暖男等網絡熱詞經常出現(xiàn)在唐老師的課上,一些新潮的網絡段子唐老師也是信手拈來,講中文不過癮,唐老師有時還要來幾句英文”[2]。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第一,教師要與時俱進,跟上潮流,注意提升個人修養(yǎng),修養(yǎng)既包括知識層次方面的修養(yǎng),又包括個人形象和言行舉止方面的修養(yǎng),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和心理距離。第二,互聯(lián)網時代,社會變化之快,通過網絡用語就可以可以看出,譬如“也是蠻拼的”、“我也是醉了”、“nozuonodie”,從這些主要是網絡寫手和大學生創(chuàng)造出來的網絡語言中,我們可以了解年輕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然后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通過他們感興趣的話語和話題,把他們引導到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上,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氣氛應當是活潑的、生動的、清新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行創(chuàng)新型教學。
教學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是否切合學生的實際,并為學生所喜聞樂見[3]。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嚴謹性,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偏于保守,教學被簡化為講理論、談理論和考理論,不注重拓展教學內容,不注重與現(xiàn)實社會和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也不注重教學對象已經是“90后”的年輕人,依然采取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方式,因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今天的大學生出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的時期,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競爭環(huán)境中,因而更強調自己的“個性”、更喜歡展現(xiàn)自己,更喜歡追求“新奇特”的事物,對新觀點和新思想也更容易接受。這一方面是社會背景及年輕人自身的天性決定的,另一方面是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的表現(xiàn)。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確保弘揚主旋律的前提下,一定要與時俱進,針對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運用網絡技術,采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實效性。
2005年,胡錦濤同志在《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認真探討“如何積極主動地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使大學生能夠通過現(xiàn)代信息傳播渠道接受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實效。同年2月發(fā)表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進一步強調了要“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ヂ?lián)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和學習的一種常見方式,這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利用網絡條件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在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的前提下,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不僅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質量較高的、內容廣泛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還要注意在教學中師生積極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內容中。課后應利用網絡進行網絡咨詢或者組織網絡論壇,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言論和觀點的渠道和載體,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態(tài)勢,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幫助大學生樹立主體意識,積極主動地學習,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然后指導其自身行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總體來說還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單方面?zhèn)魇诶碚摓橹?,不太關注學生需要,忽略了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勤于思考的特點,不注意和學生進行思想層次上的交流?;ヂ?lián)網時代,網絡的開放性使大學生易于獲得大量第一手政治信息和發(fā)展資訊。大學生比以前更關心政治,關心社會發(fā)展,更關心國家的方針、政策,因為這些信息讓他們了解外部世界,并與其合理規(guī)劃自身的人生發(fā)展有密切關系。譬如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變化,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變化,國家對住房稅率調整變化,等等,這都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引起他們對中國社會發(fā)展前景的高度關注。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類自然是趨向于城邦生活的動物(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動物)。”[4]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心里還是給予一定的關注,如何提高這門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是關鍵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說,更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了解社會發(fā)展趨勢,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更好地規(guī)范其自身的行為,成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為此,教師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真正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中心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嚴格遵循教育規(guī)律,教師與學生共同探求新知、交流情感,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引發(fā)學生互動學習,這樣學生內在的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就能夠內在能動地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和取舍信息。學生一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就會顯現(xiàn)出來。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僅僅靠理論知識的灌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型”的教學模式為“師生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強調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言,各抒己見,展開討論,而且要適時引導、把握方向、注意交流和溝通技巧,將課程教學內容在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中傳授給學生。
四、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構建師生網絡交流平臺,促進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fā)展。
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校園網絡文化已成為高校中一個普遍現(xiàn)象,很多網絡社團和虛擬社區(qū)在高校網站上頻頻出現(xiàn)。譬如北京大學的未名網站、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qū)、南京大學的小百合網站、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華中科技大學的白云黃鶴及上海交通大學的飲水思源網站等,這些網站的影響力已經不局限于校內的象牙塔,在社會上都有相當?shù)挠绊懥??!靶@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展示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和現(xiàn)代大學精神的主陣地和新載體”[5]。
校園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是現(xiàn)實校園文化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個性反映,是現(xiàn)實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網絡呈現(xiàn)出的一種開放型、新型的文化形態(tài)[6]。它既有積極健康的一面又有消極不利的一面,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難得的機遇,更使我們面臨嚴峻挑戰(zhàn)。校園網絡文化給大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了平臺,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及生活方式帶來了一定的改變,也培養(yǎng)了他們關心國家和社會大事的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回避的問題,必須擔當起責任。高校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師一定要學會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比如網絡社區(qū)、網絡心理咨詢、網絡聊天室等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困惑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將正確的理論和觀點傳達給學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和理念,培養(yǎng)大學生理性、客觀、公正、溫和地看待社會問題,明辨是非,抵制網絡垃圾和網絡毒品對大學生身心的侵害,起到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從而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在校園網絡文化中得到很好的延伸,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
五、配合理論教學,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既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更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網絡實踐活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組成。2004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眰鹘y(tǒng)的實踐教學主要將學生帶出課堂,走向社會,讓學生親身體會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過程,在實際社會調查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和充分理解黨的方針、政策,并在這一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堅定自己的政治信念,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網絡時代,我們不僅要繼續(xù)加強傳統(tǒng)的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更要學會利用豐富的網絡空間和網絡資源,拓展實踐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做好網絡實踐活動。網絡上的一些投票、簽名和調查活動等都是非常好的網絡實踐形式。譬如中國青年網舉辦的“迎2008北京奧運會”大型網上簽名活動,中國文明網舉辦的2014年“網上祭英烈”大型網絡簽名寄語活動等,這些與時事緊密結合的大型網絡簽名活動對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強化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推進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過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網絡上的一些典型視頻和資料等,為學生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政治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對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在這些討論中,進一步引導、啟發(fā)學生,從而讓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指出:要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建設地位[7]。這一意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使其真正發(fā)揮出理論的思想堡壘作用,確保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和政治的穩(wěn)定。
互聯(lián)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的影響力還在進一步增強。近年來慕課、微課的出現(xiàn),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要勇于積極創(chuàng)新,強化教學效果,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旨真正傳授給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這一價值觀內化于學生,指導其行為,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光明日報[N].2015-02-14.
[2]現(xiàn)代快報[N].2015-04-09.
[3]高汝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低效的成因及對策[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4][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吳壽彭,譯.政治學[M].商務印書館,1965:7.
[5]吳唐風.淺議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7).
[6]王桂玲.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人民論壇,2010(3).
[7]中國青年報[N].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