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軍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63-02"二期課改"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促使我們在教學方式、手段上要有一個較大的變革,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教師使用信息技 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不至于因為枯燥的上課方式而降低學習興趣, 更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進度來控制學習。同時,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并能實景模擬,把知識與現(xiàn)實連接起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學,從而活躍思維,提高全體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強烈求知欲。有利于學生在非常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知識,有利于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最終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1.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實驗、幻燈、錄像、實物投影、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呈現(xiàn)適當內(nèi)容的形象資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氣、富有規(guī)律的圖案,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利用信息手段同時提供多個問題,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為積極主動學好化學打下一個穩(wěn)固的基礎。如在學習"空氣污染"時,我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演示(1)工廠煙囪中排放的大量廢氣;演示(2)市中心大量汽車排放的廢氣;演示(3)燃放煙花爆竹。提出問題(1)你認為上述現(xiàn)象對空氣質量產(chǎn)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環(huán)境還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認為如何從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暢所欲言。并在課后嘗試撰寫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小論文。在老師的影響下,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有的自己上網(wǎng)搜集大氣污染的資料,有的逛書店或到圖書館或到化工廠考察,了解有關環(huán)境方面的知識,并用了一周時間撰寫事實充分,立意新穎的論文。
2.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增加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率
計算機的特點是速度快、容量大,為此我們可以針對教學特點設計制作課件,這樣有利于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效率。如在實驗復習過程中,對于一些實驗儀器的規(guī)格、用法,學生在新課學習中留下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復習時很有必要重新認識。教師如果重述實驗儀器的制造、用途和用法,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如果制作實驗復習課件,即可增大課程容量,又縮短了復習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常用的化學儀器可分成若干組,構成實驗專題,用錄像分別展示各儀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的問題,然后精選不同層次的實驗題做成多媒體課件。首先在屏幕上顯示各種儀器,讓學生按題目要求選擇需要的儀器,然后按步驟用鼠標拖拉進行組裝拆卸,如果違反操作規(guī)程,計算機會及時提示。實驗搭配好后,可選"開始試驗"按鈕,計算機會簡單模擬出氣體流向、實驗現(xiàn)象、實驗原理等。這樣,用幾分鐘的時間就解決了一個專題的復習,這在傳統(tǒng)教學中至少需要半節(jié)課。在整個復習課中學生始終帶著積極的情緒來學習和思考,由動手動腦到產(chǎn)生興趣,記憶深刻,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3.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增強實驗效果,提高觀察能力
目前做化學演示實驗所用的儀器多為試管,一個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觀察清楚。一般我們采用的方法是拿著試管下講臺走兩圈,這樣就浪費了很多學習的時間。若把這些實驗用投影儀放大或進行實物投影,既能讓學生清楚看到實驗的全過程,又能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如講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為何不用稀硫酸時,在投影儀上做對比實驗:在兩個都盛有大理石的培養(yǎng)皿中,一個倒入稀硫酸,一個倒入稀鹽酸,可以在大屏幕上清晰地看到倒入稀硫酸時一開始有氣泡,一會兒氣泡就沒了,而倒入稀鹽酸時氣泡一直比較均勻,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在演示實驗的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實驗觀察,只有觀察全面、準確,才能使現(xiàn)象分析有據(jù),得到正確結論。因此,在演示實驗的教學中,首先應保證演示時現(xiàn)象明顯、視覺清晰,實驗的關鍵處制成模擬動畫,重復播放,以增強視覺效果。通過這種有目的的觀察引導,可避免學生觀察時的盲目性,提高了觀察效果,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4.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有助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轉變
通過對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使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體會到了其在引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加教學密度,加大教學信息量,短時高效等方面的 優(yōu)越性,促使我更好精編教案,精選素材,有力提高了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理論 素養(yǎng)和具體操作能力,也進一步促進觀念的轉變。值得提出的是我校今年被推薦為我區(qū)唯 一的一所《上海市信息技術實驗基地》,建立校園網(wǎng)。這些條件又為我們第一線的教師提 供了方便,為推廣信息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中應引起重視的問題
5.1為了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必須按信息技術和其他手段相結合的設計原則,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并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師要做到對每節(jié)課都能認真?zhèn)湔n,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單一,教學軟件的設計盡可能從輔助教學這一角度下考慮,不斷提高制作能力。信息手段必須服從于學生,服從于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發(fā)揮主導作用,不脫離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的長處與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長處相結合,充分實現(xiàn)教學的完美。
5.2同一知識內(nèi)容,經(jīng)過討論、板書、實驗、錄像和多媒體等多種手段更替出現(xiàn),可以促進記憶。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內(nèi)容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層次,否則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影響思維的積極性。另外,要根據(jù)不同角度,不同思維要求實施分層 教學。把知識的傳授過程設計成一個斜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順竿爬"。隨著教學手段的豐富,還要考慮各手段應用空間的分配問題。怎樣把學生從興趣引入思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不要讓學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讓他們怎樣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師應時刻注意的。
5.3模擬實驗不能取代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F(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優(yōu)點,就在于能夠模擬,可以這樣說,中學化學幾乎所有的演示實驗計算機都能較好模擬出來。正因為如此,許多課件在開發(fā)時,就將演示實驗百分之百的模擬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節(jié)省大量教學時間,又讓學生在音樂、動畫中輕松記住了,這些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方式,但忽略了學生實驗無異抹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的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的開發(fā)。因此,在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仍要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是人機交互、聲畫并茂的新模式,具有形象直觀、增強記憶、拓寬視野、交流反饋等優(yōu)點。所以,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化學教學整合的教學,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