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雪峰
摘要: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是大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其目的在于提升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yè)競爭力;英語分級教學以因材施教、二語習得理論及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其理論基礎,在實踐中也得到廣泛驗證,是大力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分級教學模式;英語能力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16-01 近年來,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已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yè)競爭力。高職高專的培養(yǎng)目標是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介于"藍領"與"金領"之間的"灰領",這與當今社會所要求的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復合型人才是一致的。高職高專學生應該既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
1.分級教學模式概述
分級教學是指以相關教學理論為指導,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進度、內容、策略;分層教學,分層引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體內在的求知欲望,使人人有所得,人人都能體驗成功的樂趣。分級教學反映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體現(xiàn)了立體化、人性化的教學理念。作為一種較成熟的教學實踐模式,分級教學有著較充分的理論基礎和較厚實的實踐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2.1消除師生對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目的存在的誤區(qū)。英語在學校和社會上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學校、教師和學生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英語三級過關率在某種程度上是能反映出學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不能說它是唯一或者是最好的衡量師生教與學的水平的一種方法。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分級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各層的學生在入學后學習英語的階段能夠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能力。未來在職場中,他們既是管理者的助手,有效地執(zhí)行管理層的理念;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能深入一線解決具體問題。一些文化素養(yǎng)較強、專業(yè)素質過硬的高職高專學生具備較強的職業(yè)競爭能力,在職場中往往脫穎而出,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
2.2分級教學是根據(jù)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高職高專學生來源的差異性及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要求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必須采用分級教學。高職高專采用分級教學時要有科學的測試和評價體系、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合理的教學內容、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等可行性手段為保障,同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避免分級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2.3幫助消除學生心里的困擾、消除學生的心里障礙。幫助學生提高對分級教學的認可度。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學生理解分級教學改革的目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加強跟每位學生的溝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消除心理壓力,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英語學習技巧與策略,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鼓勵A班和B班學生之間的溝通,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3.對策及措施
3.1強化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目前高職高專學校對于英語教學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的影響。由于學生的就業(yè)方向主要面向基層,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用英語的機會較少,因此,英語教學不受重視,英語課學時一再減少,英語教學有邊緣化的傾向。實際上這是對英語教學的一種短視行為。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在高職高專階段不應弱化英語教學,但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應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不同于高中階段以應試為主的英語教學,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根據(jù)《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規(guī)定的交際范圍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交際能力,掌握英語應用文體的寫法,能讀、譯中等難度的相關業(yè)務資料等??傊?,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應以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競爭力為目標,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
3.2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實施分級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A級班課堂上,教學側重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即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聽說能力。A級班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好,教師可采用英語授課,用少量漢語輔助。A級班和B級班雖然可以使用同樣的教材,但教師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對課本和練習進行取舍,來滿足不同級別班級學生的需求。教師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學生在課余時間尋找一些熱點問題,然后在課堂上以討論、陳述、表演等形式展現(xiàn)給其他同學,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B級班課堂上,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英語基礎知識上,即詞匯、語法、聽力、閱讀。教師在授課時可以使用母語,宜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法。這種雙向的語言教學法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翻譯寫作能力,最終掌握兩種語言順利轉化的技能。
3.3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英語學習的特點是"課內學好、課外用好",教師在豐富及充實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應該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通過晨讀、英語演講比賽等方式鍛煉學生的朗讀、背誦、復述的能力;通過英語角鍛煉學生的口語;對于A級班的學生可以開展英文短劇等比賽來鍛煉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自我表現(xiàn)能力以及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對于B級班的學生可以開展難度相對較小的趣味詞匯、英文歌曲等比賽來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另外,教師也要深入學生中間,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英語講座。最后,還要充分利用好校園廣播這個平臺,每天利用2~3個時間段為學生播放一些英語新聞或英語歌曲。總之,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配合課堂教學,才能形成課內外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綜合學習方式。
高職英語分級教學符合語言學習認知規(guī)律,也體現(xiàn)了教學大綱要求,對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提高較快。在肯定分級教學帶來的好處的同時,還應重視存在的問題。各高校在實施英語分級教學之前應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廣泛學習其它院校成功的經(jīng)驗,對分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根據(jù)各校的條件積極穩(wěn)妥開展英語教學改革,使分級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參考文獻:
[1]郭淑英.高職高專英語分級教學問題探析[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05):36-39.
[2]文衛(wèi)平,朱玉明.外語學習情感障礙研究[M].陜西: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