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洋
【摘 要】本文對英語流行歌曲文本中存在的女性歧視現(xiàn)象進行研究。首先簡要介紹了語言性別差異理論。然后結(jié)合流行歌曲的歌詞文本, 從共時和歷時角度分析歌詞文本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探求社會語言性別歧視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樂歌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及變化趨勢。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中,首先明確了研究的時間范圍;其次收集了大量的流行歌曲的歌詞,并按照其不同類型進行分類;最后運用了語言學的理論來審視西方流行歌曲的歌詞體現(xiàn)的女性形象的變化以及現(xiàn)代女性形象的特點。
【關(guān)鍵詞】社會語言學;語言性別差異;歌詞文本;女性形象
一、導言
語言性別差異與性別歧視是社會語言學研究中的一個焦點,國內(nèi)外無數(shù)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過研究。繼Robin Lakoff (1975)的研究以來,眾多專家和學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語言性別差異與歧視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時至今日,此方面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社會語言學性別研究包括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研究(linguistic sexism)和語言性別差異現(xiàn)象研究(gender difference)兩個方面。語言性別差異是指英語在使用過程中,因性別的不同所使用的語言形式、表達方式、和詞匯不盡相同,它是在語言分析的基礎(chǔ)上建立的一種語言性別模式,揭示了語言與性別之間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性別差異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課題,它是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女權(quán)主義等領(lǐng)域的研究對象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nèi)外對于語言性別差異(gender differences)與語言性別歧視(linguistic sexism)的研究方興未艾。
本文從性別歧視理論的角度,結(jié)合西方流行歌曲歌詞文本,從共時和歷時角度分析歌詞文本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探求社會語言性別歧視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樂歌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及變化趨勢。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中,首先明確了研究的時間范圍,確定了案例分析的語料;其次收集了大量的流行歌曲的歌詞,并按照其不同類型進行分類,為研究奠定了事實基礎(chǔ);最后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并結(jié)合了確定的案例來審視西方流行歌曲的歌詞體現(xiàn)的女性形象的變化以及現(xiàn)代女性形象的特點。
流行歌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力。歌詞作為音樂的載體無疑是當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有普遍性和影響力的一種,其流行性和大眾化,在承載著多種社會情緒的同時折射著多樣的社會和文化心態(tài)。從一定角度來說,音樂作品中的歌詞文本就是性別主義的化身,歌詞文本中蘊涵著斑駁復(fù)雜的性別意識和性別態(tài)度?;谏鐣Z言學中的性別差異理論,分析西方流行歌詞文本變化,探求社會語言性別歧視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樂歌詞創(chuàng)作中的發(fā)展及變化趨勢,無疑是切實可行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二、愛情主題歌詞文本中不同時代的性別歧視
愛情是歷代創(chuàng)作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它是男性與女性彼此之間的溝通,是兩性的精神交流。然而談到性別一般都與社會性別聯(lián)系在一起。社會性別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文化的建構(gòu)下形成的性別特征和差異,即社會文化形式的對男女差異的理解,以及在社會文化中形成的,屬于男性或女性的群體特征和行為方式。社會性別概念強調(diào)性別的文化特性,表達了由語言、交流、符號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構(gòu)成的判斷一個人性別的社會標準。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的文化,《圣經(jīng)》中亞當與夏娃分別是男人和女人的祖先,夏娃原是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這就意味著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而夏娃誘惑亞當偷吃禁果注定她是惡與淫的化身,必須無限地忍受痛苦,從基督教的“原罪說”來看,它首先將女人定義為“有罪的人”。
從西方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觀察,時至今日,在音樂領(lǐng)域內(nèi),女性常常被描述成非理性的、依賴性的,柔軟的、主觀的、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而男性則相反,是精干的、理性的,勇猛的、獨立的、客觀的,擅長抽象思維的。
為了探求社會語言性別歧視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樂歌詞文本中體現(xiàn)的發(fā)展變化趨勢,本文做了詳細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源依據(jù)的是最具權(quán)威性和影響力的百度音樂中的 Top500 歌曲排行榜。本文首先將歌詞主題分為愛情、友情/親情、勵志、其他共四個類別,然后對各個類別中的歌曲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500 首歌曲當中:愛情類歌曲 384 首(占總數(shù)的 76.8%),友情和親情類歌曲 31 首(占總數(shù)的 6.2%),勵志類歌曲 43 首(占總數(shù)的 8.6%),其他類別的歌曲 42 首(占總數(shù)的 8.4%)??梢姡餍懈枨械那閻壑黝}占壓倒性的優(yōu)勢。因此,本文在探討流行歌詞中的女性形象時,首先分析愛情歌曲中的女性形象。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愛情歌曲中,女性形象并不具有鮮明的女性主體意識?!赌愕哪腥松磉叀罚⊿tand By Your Man) , 是一首鄉(xiāng)村歌曲, 1969 年初發(fā)行時就占據(jù)了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當時正值美國國內(nèi)女權(quán)主義盛行, 此歌一出,不僅獲得了普通歌迷的認可, 也得到了 很 多 其 他 公 眾 的 認 可。它由 Tammy Wynette 創(chuàng)作并演唱。 其中的歌詞如: Give him two arms to cling to/ And something warm to come to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溫柔、體貼、母性的女性角色。而Sometimes its hard to be a woman/ Giving all your love to just one man則更多的是傾向于把女性看作是對男性順從的對象,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具有順從和依附的特質(zhì),在男性主宰的社會里,男人永遠是主體,而女人只是陪襯,最多是幫助男人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道具。
在這個歌詞文本中,男性無疑是“強勢”的、“自主”的;而與之相反的是女性的弱勢和傷情。而其中女性高呼“hard to be a woman”,似乎帶有內(nèi)心不滿的情緒。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條件下,讀到這樣的歌詞卻會令人感到不愉快,因為其中的女性對男性的“無奈”,并不是建立在清醒的、健全的性別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的。應(yīng)該說,這個女性不具有鮮明的女性主體意識。而事實上,它反應(yīng)的是女性對平等的向往,是對兩性和諧互助的追求。
現(xiàn)代社會的流行歌曲多展示了剝?nèi)ヌ囟ㄒ庾R形態(tài)標準化外衣的女性形象。對于愛情這個話題,一方面是女性對浪漫愛情如饑似渴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對愛情的懷疑、嘲諷與批判。而后者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類似“賢妻良母”這些從封建時代延續(xù)下來的有關(guān)女性的正面宣揚,已不那么容易得到現(xiàn)代女性的完全認同。在現(xiàn)代的流行歌詞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對愛情采取突圍的姿態(tài)。她們從以往對男性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賴中突圍出來,直接抒發(fā)對男性在愛情中不負責任的批判,抒發(fā)對性別自我的價值肯定,表達對幸福生活的自我把握,從而在突圍的行動中,呈現(xiàn)女性獨立的主體姿態(tài)。
現(xiàn)代流行樂壇上的著名歌手碧昂絲·吉賽爾·諾斯(Beyonce Giselle Knowles)有一首單曲“If I Were A Boy”,講述了女主角與男主角互換角色并生活了一天的故事。男主角熱情地對待女主角,但是卻遭到冷眼對待。他內(nèi)心很孤獨,但此時女主角卻掛斷電話,陪朋友玩得很開心,很曖昧。為此,兩個人都很難過。在家里,兩個人在對話之后,角色互換過來,歌曲的那句:“But youre just the boy”使感情得到了升華,徹底地釋放了女主角的感情。角色轉(zhuǎn)換回來,之前的一天都是男主角的生活,原來看起來可悲的男主角,其實是女主角的生活。也就是說,事實上一直是女主角受到了種種的冷漠和委屈。
在聽到“If I Were A Boy,I think I could understand,How it feels to love a girl,I swear Id be a better man,Id listen to her”的時候,聽眾會有一種心酸的感覺。其實這就是女主角在吶喊,想要男朋友這樣去做,成為一個能夠傾聽她的內(nèi)心,好好愛她的男人。歌曲文本創(chuàng)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現(xiàn)女主角受傷的心靈。這樣一個獨特簡單的方式揭示了男性與女性在感情上的一種不平等。
三、現(xiàn)代女性的自主形象
與以往任何時候的愛情觀相比,現(xiàn)代女性在愛情中的主人翁姿態(tài)和自主意識都得到了空前的突顯。在流行歌曲中很容易找到女性在愛情中“自我意識”極大突顯的例證,這種意識甚至以宣言的形式表達出來。
隨著中外婦女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女性的刻板性別角色特征正在逐漸淡化。近年來出現(xiàn)的很多新詞語,如“干物女”、“食草男”、“她經(jīng)濟”、“阿爾法女孩”、“偽娘”、“經(jīng)濟適用男”等等,表現(xiàn)出世界上由社會變化引起的性別角色偏轉(zhuǎn)。
She is a story, the story is she.
She wins in everything that she might do.
——Groove Coverage 2005年歌曲
Miss never let a man help her off the throne .
——Kelly Clarkson 2003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在我的編年史中寫下一個傳說。要把Hisroty改成Herstory”
“看不到,找不帶,等不到我的Hero,為何不做自己一手撐天的Shero?你可以,我可以,為自己赴湯蹈火的Shero,像女王揮舞著驕傲披風”。
——S.H.E.2010 年歌曲SHERO
這幾首中外流行歌曲雖然曲名不同,但均表達一個主題。歌詞當中有“herstory”、“shero”、“throne”、“女王”等均體現(xiàn)了強烈的女權(quán)主義,這是社會進步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女性若要爭取到平等的權(quán)利就應(yīng)具有獨立精神,擺脫束縛,擺脫依賴性。從性別角色定型中解放出來。女性柔弱、纖細、被動的性別刻板形象也不利于其生存與發(fā)展,很難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She work like the boss,play like the boss.
Car and a crib,she about to pay em both of and her bills are paid on time
The kinda women that dont even need my help.
——Ne-Yo 2009 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Miss independent, miss self — sufficient, miss keep your distance.
——Kelly Clarkson 2003 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Try to control m e boy you 11 get dismissed. Pay my own fun ,oh and I pay my own bills.Always 50/50 in relationships.
——Destinys Child 2006 年歌 曲 Independent Women Part I
這些歌詞不但體現(xiàn) 了“她經(jīng)濟”的現(xiàn)實社會基礎(chǔ),即女性在經(jīng)濟上的獨立自主,還歌頌了女性擺脫依附男性的獨立自由思想。獨立自主是自由的先決條件,有利于個性與思想的全面發(fā)展,是創(chuàng)新不可或缺的基礎(chǔ)。柔弱與倔強的渾然結(jié)合,現(xiàn)代女性的堅強與自尊躍然而出,背后仍舊是現(xiàn)代女性的自主、自立的品格。
Girls, we run this motha (yeah?。?Girls, we run this motha, GIRLS!
Who run the world? Girls! Who run this motha? Girls”
——Beyonce, Run the World
在這首歌中,簡單的歌詞文本中以“who run the world, girls”為開端,并且在文本中多以問答的形式出現(xiàn),顯示了歌詞中的女主人公強烈的主體意識。而且在這位女性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中,我們能看到一個鮮明的性別主體,對“自我”與“他性”的區(qū)分。從中能讀出一層反諷的意思,一層獨立自主的女性思維的語言方式。我們知道,以男性為中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封建男性的集體記憶中,男人可以“驕傲”,可以“掌控(run)”,可以“自私”,可以不改任何“惡習”,并且沒有絲毫愧疚。然而,男性的種種“驕傲”卻必須在此停止,從文本“nation”一次可以看出女性們要建立一個不再屈膝于男性的新世界,一個屬于所有女性的自由王國(nation)在歌詞文本中出現(xiàn)。“Hope you still like me, If you hate me. My persuasion can build a nation. In this our, our love we can devour. Youll do anything for me”可以說,在這個歌詞文本中,讓人讀到很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女性的性別體驗。這里面糅合了一個女性的自我意識,是對歷史上性別相處模式的顛覆,或者簡單點說是一個女性的獨立自主以及對自由的渴望,是對男性曾經(jīng)“囂張”的討伐。
四、流行歌曲反映了詞義的時代變化
在社會語言學方面,有不少中外研究者考證過關(guān)于詞義的演變趨勢,例如,tart 一詞,最初指僅有“水果餡餅”的意思。其后逐漸演變?yōu)橐环N昵稱形式,專指女性,接著又可用來泛指“君子好逑”的對象。到了最后,竟然淪為“妓女”的代名詞。在當代最潮的流行歌曲中可以找到詞義演變出現(xiàn)的新特點。如 Avril Lavigne 2008年的歌曲 Girlfriend中唱到:“Youre so fine,1 want you mine, You re so delicious,I think about you all the time;Youre so addictive,dont you know.”
首先,男性的特點被描述為:“fine”,“delicious”,“addictive”.與以往描述女性外貌特征的用法類似,可以說它們正處于詞義演變的最初階段。第二,這首歌出現(xiàn)審視角度調(diào)轉(zhuǎn)的苗頭,男性成為“被審視者”、“被觀賞者 ”,間接地證明了男性與女在社會中權(quán)力上平等。第三,歌詞中出現(xiàn)了詛咒語的用法,如“Im damn precious,and hell yeah,Im the mother fucking princess?!鳖嵏擦嗽{咒語是男性用語的專利,歌曲表達了女性勇敢、直接、大膽表達感情的氣勢,顛覆了傳統(tǒng)女性委婉、唯美、細膩的語言風格,并從語言用法的轉(zhuǎn)變間接地反映出了以往社會語言學中性別理論與時代的不適應(yīng)性。
五、結(jié)語
在大眾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流行歌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在流行歌詞文本中,承載著多種社會情緒,折射著多樣的社會和文化心態(tài)——這其中就蘊涵著斑駁復(fù)雜的性別意識和性別態(tài)度。這些流行歌曲中體現(xiàn)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識,與現(xiàn)代都市消費社會息息相關(guān),因此復(fù)雜糾纏、良莠不齊。
盡管事實并不那么樂觀,但也應(yīng)看到我們的時代已有相當一部分人意識到女性所處的不公平的話語環(huán)境,并力圖改變這種狀況。他們通過解構(gòu)、顛覆等方式與強大的男權(quán)力量對抗的同時,更注重從男權(quán)話語中突圍出來,用女性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女性自己的話語方式去講述自身和男性。
這也正是本文所采取的角度——從“立”的角度去尋找現(xiàn)代女性話語,發(fā)掘現(xiàn)代女性視角,探討女性這一性別類群獨特的性別意識和審美眼光。除了以歌詞文本為依托,從中發(fā)現(xiàn)性別觀念變遷的“蛛絲馬跡”以外,還參考了整個社會出現(xiàn)的新思潮和新性別詮釋。
在這個商業(yè)化的時代,一方面是商業(yè)的入侵使性別表達呈現(xiàn)出一定的虛假性和物質(zhì)化;另一方面,消費社會的寬容又使得隱晦的女性經(jīng)驗有“浮出歷史地表”的可能性。在這兩個相反相成的論據(jù)背后,流行歌詞文本的性別話語與社會的性別真實之間,到底有多遠?流行歌詞的性別話語與社會的性別真實之間,隔著歷史積淀下來的種種傳統(tǒng)意識,隔著當代社會的商業(yè)利益考慮,絕對不可能得出“一是一,二是二”的清晰判斷。在今后的研究當中,可以在話語和真實之間做更多的思考。
參考文獻:
[1][美]約翰·菲斯克.解讀大眾文化[M].楊全強,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呂芳.A.A制西式的獨立人格[J].新海歸,2010(8).
[3]湯亞汀.社會性別與音樂[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