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娟 田拴虎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應該注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基于此,本文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優(yōu)化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僅限于此,還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小學生可以自主閱讀、自主學習。閱讀能力的提升說明小學生的閱讀量也是比較大的,這樣就增強了小學生的識字認字能力、豐富知識內(nèi)容、增強文學素養(yǎng)、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成為了促進小學生提升自身修養(yǎng)的主要場所,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現(xiàn)狀
1.教師不夠重視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意識還很模糊,對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很多教師只是讓學生對課文、詩詞等進行背誦或者是抄寫,這種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忽視對小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不能夠滿足小學生未來發(fā)展。這也是阻礙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閱讀教學開展的范圍比較窄
要想促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對小學生的閱讀訓練就不能夠僅限于小學語文的教材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從多個方面來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內(nèi)容,并用此來當做對學生自身的教學,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內(nèi)容,提升文學素養(yǎng),增強小學生認字識字的能力。但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狀況來說,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或者是認為,閱讀可能會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還有就是學校沒有提供小學生良好的閱讀條件,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受到極大地限制,難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高低,決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他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快慢。培養(yǎng)閱讀興趣,讓學生自發(fā)地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小學階段,一些風景名勝、動植物描寫、童話等文章,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比較容易,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需要就行了。但是一些以說明為主的課文就不同了。尤其在小學的中年級,學生遇到一些以說明為主的課文。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電腦住宅》和四年級下冊中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樣的文章語言平實,邏輯性強,比較難懂。學生往往缺少興趣。為使學生喜歡閱讀,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找出能回答問題的段落。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認真的閱讀,就能一下子抓住了課文的主體段落,并積極去弄明白“黃河變化”的原因。然后再去讀與主體內(nèi)容相關的段落,學生就能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了。又如在學完《電腦住宅》之后,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座電腦住宅或電腦學校。學生們就會議論紛紛,然后在班上進行評選“最佳設計師”活動。這樣,學生既完成了閱讀,又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針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來說,略讀是對文章粗略的閱讀,略讀的目的就是對文章進行主旨和內(nèi)容把握住,然后再對文章的段落進行了解。精讀是學生對整篇文章的仔細研究,在學生對文章精讀時,要對文章進行全面的理解,理清思路,更準確掌握文章內(nèi)容,加強對內(nèi)容的理解。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時,讓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寫作順序、重點語句、主旨段落和不解之處等進行批注,并且要讓學生做好課堂筆記,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先提出具體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比如,學習《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課,要求學生在讀中去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習《索溪峪的“野”》,想一想“野”在課文中的意思。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講什么。通過想象畫面,理解重點詞含義,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等各種形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的境界。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習慣是教育力量的基礎,是教育活動的杠桿?!蔽覈逃胰~圣陶認為,閱讀教學首要的是要抓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對小學生尤應如此。他認為:“閱讀教學的目的,我以為首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教師輔導學生認真誦讀課本,其意乃在使學生漸進于善讀,終于能不待教師之輔導而自臻于通篇明曉。”小學生正處于兒童期,是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年齡期,習慣是達成閱讀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基礎,習慣養(yǎng)成需要經(jīng)常歷練。
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習慣。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專心致志,關鍵是教師要嚴格地教會他們學會計劃和安排。閱讀過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去想其他學科和玩,心在用在一處,其效果才會好。
養(yǎng)成多讀的習慣。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笨梢?,文章需要多誦讀,多背誦。這樣才能經(jīng)久不忘,終生受益。只有廣泛讀書,才能增長見識。古今文學大家,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的。
養(yǎng)成質(zhì)疑設問的習慣。古語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學會有疑而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讓學生先讀文,使學生對文本中的字詞有疑,如“張冠李戴”、“囫圇吞棗”、“碰壁”等。然后叫學生在讀中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釋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對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可以設疑,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從解疑中感受到舊社會的黑暗。
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大教育家孔子曰:“溫故而知新?!薄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見,復習是很重要的。經(jīng)常性進行復習,能有效的防止遺忘。
養(yǎng)成勤動手的習慣。學生在閱讀中,不能為讀而讀,要自覺養(yǎng)成動手收集資料,動手記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樣,才能在讀中得到更大的收獲。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必須建立在明確的學習目標之上。這樣,學生才會主動的去閱讀,去實踐。
4.重視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
增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但能夠豐富閱讀內(nèi)容,還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增強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可以對課堂中閱讀教學不足的方面加以彌補,開闊小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促進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幫助學生分辨好書和壞書,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文章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例如:歷史故事、少兒科普、童話寓言、和名人軼事等,指導學生可以將文中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名人名言,或者是自己通過閱讀后得出的體驗和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這樣能夠促進小學生增長見識,在閱讀中尋找樂趣,更加了解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加強對小學生的語文詞句訓練,鼓勵小學生增加閱讀量,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還能夠提升我國整體的閱讀水平,因此,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志格.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教學參考.2008·(10)
[2]林若男.改進小學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