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延龍
師愛是教師之為教師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教師之為教師最基本和最高的情感,更是教師最基本的良心和動力源。師愛是教師的生命和靈魂,亦是教師走向卓越的起點和終點。真正完美的教師,就是對教育、對學生肯付出自己最真摯的愛的教師,而教師的一切不完美,都是因為缺乏愛。
那么,真正的師愛究竟是一種什么愛呢?
一、師愛是一種基于知識的愛
知識是一種認識。歌德說過,人只能認識自己所愛的對象,并且,人越是熱愛認識的對象,對對象的認識就越深刻和完整。這意味著一個愛學生的教師,必定是對學生認識深刻完整的人,也必定是具有豐富的教育知識的人。因為,師愛必須要以教育知識為基礎,這正如醫(yī)生和病人一樣,只靠醫(yī)生對病人盲目的愛,病人的病是不會痊愈的,醫(yī)生的愛必須基于具有治愈病人疾病的高超醫(yī)學知識,才是有力量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亦如此,知識能夠幫助教師解蔽,教師有了教育知識才能更了解學生,更理解學生,才能使教師獲得智慧之愛,避免愚蠢之愛。如果教師沒有基于知識的對于愛的真正理解,在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教師之愛,就可能變得膚淺粗陋、支離破碎、盲目無力。對教師而言,知識是深化、整理和提升愛的力量,只有基于知識的師愛,才會變得深刻、完整、有力。
二、師愛是一種學生能夠體驗到的愛
某教師記述了這樣一件事:一次見到學校優(yōu)秀班主任張老師已經畢業(yè)的幾個學生,并和他們談起張老師,沒想到這些學生很不屑地說,不要提那個老師,她眼里只有學習和升學率。這不禁讓人大吃一驚。要知道,張老師是市里和省里兩級優(yōu)秀班主任,學生這樣說,很可能是不理解老師。為此,這位教師對學生解釋說,張老師對你們學習嚴格要求,這才是真正愛你們。不料,學生說了一句讓這位教師久久不能平靜的話:哪個老師真正關心我們、愛我們,我們最清楚。師愛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愛,而不是教師自認為的愛。絕不要低估學生感受愛的能力,不能以“學生小,還不懂事”的名義,更不能以“我懲罰你是因為我愛你,是為了你好”為借口,貶低甚至否定學生對愛的感受能力。學生的心靈是極其敏感的,教師的愛稍稍觸動學生的心靈,就能被學生敏銳地感受到。凡是與學生心靈有隔膜的所謂師愛,學生自然無法感受到,那只能是一廂情愿的單方面的愛,即使這種愛對教師而言是真切的,對學生而言也必定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愛,正如英國學者吉伯特·海菲特在《教師的愛》一文中所言,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能極容易而迅速地覺察到那些并不喜歡他們的教師。如果你沒能真正了解到這點,而想假裝著喜歡他們,那也是徒勞的。真愛還是假愛,學生最有感受力,也最有言說權。
三、師愛是一種能夠傳遞的愛
師愛不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愛,而是一種能夠傳遞給一切人的愛,它不但能使學生感受愛,也能使學生愛自己、愛老師,更能使學生懂得去愛他人。師愛本身需要傳遞,師愛只有具備傳遞力,才具有意義,一種只能讓學生單純接受的愛,是軟弱無力的愛,甚至會走向偏愛和溺愛。師愛引發(fā)學生之愛,并通過學生愛的傳遞,才能使學生用愛創(chuàng)造愛的生活和愛的世界。對學生而言,愛是需要學習的,但抽象細膩的愛僅靠空洞的言說很難完成,師愛是一種行動,這種行動性的師愛,肩負著極其重要的教育責任。學生只有在教師愛的行動中,體會到心靈的震顫,才能激發(fā)出愛的情感,才能學會愛。師愛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是向學生展示什么是愛,就是向學生呈現如何去愛,就是向學生表明向他人傳遞愛的意義和價值。學生不僅是愛的接受者,更是愛的能動創(chuàng)造者,師愛只有喚醒學生創(chuàng)造愛的欲望和行為的潛能,才能使愛得到擴散和增值。在這個意義上,只有能夠傳遞的師愛,才能讓教育生活充滿無限的溫暖,才能讓教育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四、師愛是一種純粹的愛
師愛是一種至純、至真、至凈的愛,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愛。愛就愛了,師愛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考慮自己的得失,更不圖什么回報。師愛沒有算計的成分,更沒有交換的色彩,師愛鄙夷任何“有償”的企圖,倘若師愛以自利、交換和功利性回報為掩蓋,就是徹頭徹尾的隱藏和欺騙,就失去了光明磊落。有些教師妄圖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其實是扭曲和玷污了師愛。師愛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因為自然而更加純粹的愛,師愛不是教師刻意拿著放大鏡找學生的優(yōu)點,也不是教師不遺余力地過分表揚學生,亦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更不是為了學生的成績提高,過于目的化而失去自然純粹的師愛,也就失去了師愛的本質。當然,如果說師愛也有某種追求和回報的話,答案也只能是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高尚的職業(yè)要求有純粹的愛,大教育家盧梭如是說,我所要求的頭一個品質(它包含其他許多品質)是:他絕不做一個可以出賣的人。有些職業(yè)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yè)的話,就不能不說是不配這些職業(yè)的。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yè)。教師職業(yè)的高尚決定了師愛品質的純粹。純粹是師愛的最高表達,師愛因為純粹而非凡,非凡的師愛是一種因給予和付出而感到幸福的愛。師愛必須超出一般的愛心,是一種特別、獨特和卓越的愛,畢竟師愛面向的是人類的未來,師愛必須向學生散發(fā)責任、希望和信心,世界上還有哪種愛比這種愛更需要如此純粹高尚呢?
五、師愛是一種職業(yè)愛
教師的愛伴隨職業(yè)終生,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職業(yè)性要求師愛永不止息,不管學生怎樣對待他,教師都要始終如一地愛他的學生。職業(yè)性要求師愛面向所有學生,師愛面前生生平等,沒有任何例外。教師職業(yè)的愛是心靈、思想和意志的結晶,教師只有心中對學生充滿包容和期待,對學生抱以信任和期望,并對學生的任何“出格”之事心存忍耐,心中的愛才永遠不會衰退消失。教師的愛,與普通的人類之愛,如男女之愛、友情之愛、親情之愛、物欲之愛等并不相同,是只有當一個人在教育中與正在成長的生命共同生活呼吸時,才必須具有和可能領悟到的特殊職業(yè)之愛。在這個意義上,“要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學生”并不是教師之愛,愛自己的孩子和愛學生是完全不同的愛。一位教師這樣記述道:記得在對一名調皮學生苦口婆心地教育后,不料學生竟笑著對我說:“老師,你不要把我當成您的兒子?!碑敃r,我真有點兒生氣,覺得這孩子缺根筋,不懂老師的愛。但后來仔細思量這個孩子的話,確實也不無道理。師愛的確不同于具有血緣關系的愛子之愛,師愛是具有教育性的職業(yè)之愛。教育中的師愛是特殊的職業(yè)之愛,這種愛是需要教師進行長期的刻苦修煉,才能具備的一種能力。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眼中的師愛就包括了“耐心”“技巧”“機智”和“克制”四種能力,用斯賓塞的話說就是:愛,我們人人都有,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則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時甚至是令人發(fā)笑的機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師愛更是具有高度責任的職業(yè)之愛,一方面,師愛不是一味的順從,對學生既有關心,也有要求;既有援助,也有督促;既有保護,也有鞭策。另一方面,師愛指向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成長,包括學生的健康與強壯、勇敢與堅強、活潑與開朗、創(chuàng)新與想象、樸實與善良等。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師愛是教師將自我高度融入職業(yè)的愛,即只有當自我與教師職業(yè)要求高度融合時,師愛才能真正在每一位教師心中綻放。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