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藝術在發(fā)展成為獨立完整的美學對象前,就已經(jīng)是人類藝術和文化的重要部分,這種說法的基礎學說是,“藝術發(fā)展為文化,要早于其成為人類藝術的審美對象?!蔽璧杆囆g是表現(xiàn)力量的藝術,雖然要從文化中的舞蹈轉變?yōu)閷徝乐械奈璧?。蘇珊善于從藝術文化的符號出發(fā),對各類藝術問題展開哲學與經(jīng)驗相連接的探討研究。她的舞蹈美學理論凸顯出整合及超越的顯著特征,受到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舞蹈藝術;藝術文化;舞蹈美學
一、蘇珊朗格的美學思想
1、符號論美學思想
蘇珊善于從藝術文化的符號出發(fā)。對各類藝術問題展開哲學與經(jīng)驗相連接的探討研究。舞蹈藝術是一種相當活躍的力與美的表象,也可以說是某種動靜結合的美的形象。蘇珊主張,舞蹈是審美對象的一種,一般情況下,對于觀察者來說,其誘惑力往往勝過和它相對抗的周邊世界的影響力。她認為,這并不是觀眾忽略了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而是舞蹈藝術本身超越了周邊世界。觀眾僅僅將它視為眼前的有形之物對待而已。蘇珊在這里僅僅從藝術作品自身來表現(xiàn)藝術對象和普通對象的區(qū)別,并且她主張藝術成為藝術的根本在于其呈現(xiàn)的表象具有超越現(xiàn)實的可能性。事實上,我們主張,藝術行為包含藝術的表現(xiàn),觀察及欣賞,因此它存在一定的情感交流。
2、蘇珊朗格舞蹈思想與各美學流派的思想碰撞
蘇珊并未完全擺脫克羅齊等人的藝術觀點即藝術直覺是思想的深刻表現(xiàn),她的思想中仍然存在克羅齊現(xiàn)實主義美學的印記。由于克羅齊一直不能嚴格分清各類表現(xiàn)的實質,僅僅給出某個直接的論斷,例如,好的舞臺表現(xiàn)力才是舞蹈藝術的演繹,不好的舞臺表現(xiàn)不能稱其為表現(xiàn)。另外,克羅齊的學說也無法有效區(qū)分一般舞蹈表象和藝術的表象,因此,蘇珊并沒有完全局限在克羅齊表現(xiàn)藝術的圈子里面。在她的眼中,藝術創(chuàng)作并非只是小說里的人物,也不是某種使人愉悅的感覺的集合及和人物形象、事件發(fā)展相關的解釋與思考,它僅僅是一個意象,這個意向并不是模仿各類型事物的自然結果,模仿其他物體并不是意象的基礎性功能,其真實的功能在于,它能夠成為抽象物體,能夠成為象征,成為思想的表現(xiàn)載體。藝術表演者創(chuàng)造的舞臺意象是某種從現(xiàn)實的,具有因果關系的秩序中獲取的,只能被感知的象征性符號,而非理性的邏輯符號。
二、舞蹈美學思想的內核
1、舞蹈藝術的力與美
藝術舞蹈的表象僅僅是某種極具抽象性的形式,但其并非僅單純代表著抽象的藝術,而是將情感凸顯出來的包含藝術內涵的特殊符號。舞蹈這類藝術即通過表演者創(chuàng)造性的身體語言表現(xiàn)出具有想象空間的情感,也就是首先將感情表現(xiàn)為抽象的力,之后開始二度藝術抽象,憑借身體姿態(tài)表現(xiàn)舞蹈的美。所以,舞蹈的姿態(tài)作為某種具有流動性的特殊意味方式,在邏輯學力理論上,具有表達性和深了意味,舞蹈是明確傳遞人類感情的標識,表達著令人熟悉但又無法捉摸的感情。其作為基礎的藝術符號存在和現(xiàn)實事物相異的范疇內。因此,舞蹈藝術家的身體姿態(tài)與生活中的平常動作存在很大不同,這是一種凌駕于現(xiàn)實之上的感情標識,作為特定的藝術品種,其之所以和生活中另外的美好不一樣,確實是因為的屬性并非事物,它是某種符號,具有玻璃般的透明度。蘇珊將舞姿和一般身體語言區(qū)分開,事實上巧妙的回答了“何為舞蹈”這個根本性的問題。
在蘇珊眼里,舞蹈并非“通過肢體講話的動人藝術”也非“肢體動作展現(xiàn)的最純粹最具有變化性最豐富的藝術門類”,更非“所謂的音樂的自然產(chǎn)物”。它是獨立存在的藝術。她不認同鄧肯、亞歷山大等主張的“舞蹈藝術是活生生的雕塑,是視覺性畫面的化身”“是舞蹈戲劇”觀點,這些人所以主張舞蹈藝術是音樂,是音樂的自然產(chǎn)物,只是因為音樂和舞蹈一樣都具有較強的律動性,但蘇珊主張,不論一般的音樂律動,或是物理性質的運動均不可能生成舞蹈。一般人經(jīng)常說的蟲子在天空中舞動,或是說球類物體被噴泉的張力拋在天空中飛舞,但事實上,一切具體的運動形式,都無法成為舞蹈,而僅僅只是舞蹈的主題及題材。甚至提起啞劇,蘇珊也主張,其好似單純的可塑性形象、動作形式、音樂類型一般,均是舞蹈的具體題材。
2、虛幻的力與情感
蘇珊曾經(jīng)說過其舞蹈美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虛幻的力”。舞蹈藝術的基礎性幻象,乃是某種極具虛幻性的力量王國,并非肉體能夠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存在的力,它由某種虛幻的力創(chuàng)造姿勢。此種力量的原形,和物理學中的“力場”不一樣,它是自由的媒介與意志,是主體頑強對抗的意志體驗,是針對異己的自然反抗。在蘇珊眼中,繪畫展現(xiàn)著某種虛幻脆弱的空間,而音樂展現(xiàn)的是某類虛幻中的時間概念,舞蹈展現(xiàn)的才是某種虛幻的力量。舞蹈美學自然也是通過身體姿態(tài)去表現(xiàn)與凸顯虛幻中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又時刻表達著某種情感。
3、想象中的情感
舞蹈藝術在發(fā)展成為獨立完整的美學對象前,就已經(jīng)是人類藝術和文化的重要部分,這種說法的基礎學說是,“藝術發(fā)展為文化,要早于其成為人類藝術的審美對象?!蔽璧杆囆g是表現(xiàn)力量的藝術,需然要從文化中的舞蹈轉變?yōu)閷徝乐械奈璧?。蘇珊把握了舞蹈的力量及情感表現(xiàn)等特征,所以她來到舞蹈藝術圈子中追尋“舞蹈藝術家創(chuàng)造舞蹈”的可能性答案。她主張舞蹈藝術家創(chuàng)作虛幻力量意象的原因是表達某種直接的情緒與情感蘊含的概念,即它存在的意義是直接表現(xiàn)情感的模式。事實上,舞蹈藝術展現(xiàn)想象中的情感對于天然的原始級別舞蹈更是適用的,原因是深化和舞蹈及音樂均一樣,是體現(xiàn)先民幻象中的情感,而非真實的情感。再也不存在其他藝術每門類,能夠和舞蹈一樣激動及轉移人類。
三、舞蹈與音樂的關系
力量的表現(xiàn)雖然講音樂和舞蹈區(qū)分開,但是由于舞蹈和音樂具有緊密聯(lián)系,因此芭蕾鼻祖諾維爾曾說,自然和生活給予我們熱愛音樂的力量也給予我們對舞蹈的熱愛。音樂和舞蹈是無法徹底分開的姐妹。一個徹底表現(xiàn)出來的和諧輕柔的音調迫使另外一個做出極具表現(xiàn)力,優(yōu)美動人的動作。音樂與舞蹈相互滲透,緊密結合,能夠產(chǎn)生征服人類的力量,使人們感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享受。但諾維爾知識從舞蹈藝術特別是芭蕾的藝術表現(xiàn)來觀察,并未回答“何為舞蹈”這個關鍵問題。鮑列夫則主張,舞蹈乃是音樂的知己,是標稱了可能展現(xiàn)人類感情、思想、性格的聲音。舞蹈美學形象來自于具體的節(jié)奏性及音樂性表演中,有時需要啞劇,優(yōu)勢需要配上日常用品及特殊的服飾。上述理論學說均未提及舞蹈的實質,僅僅說明了舞蹈和音樂的密切關系,但蘇珊則從實質上將音樂和舞蹈區(qū)別開。蘇珊主張,音樂的實質是虛幻中時間的產(chǎn)物及通過具有聽覺型的形式確定它的存在,是專門供人類維多享受而非眼睛,因為是某種能聽不能見的抽象運動。這類運動是由節(jié)奏的,具有連續(xù)性的運動,和自然界的各類聲響不一樣,蘇珊主張,只有人類真正把握音樂的靈魂和主體,或是將它發(fā)展為一種藝術形式時,才會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在他的音樂理論中,生命的運動和藝術運動過程截然不同,且生命的律動完全貫穿在她的美學理論思想和舞蹈么美學藝術中。
【參考文獻】
[1] 袁 禾. 中國舞蹈意象論[M].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4.
[2] ﹝美﹞蘇珊·朗格. 滕守堯, 等, 譯. 藝術問題[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
[3] ﹝美﹞蘇珊·朗格. 劉大基, 等, 譯. 情感與形式[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4] T M 格林. 藝術與藝術批評[M] // 自朱狄. 當代西方美學.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美﹞伊莎多拉·鄧肯. 張本楠, 譯. 鄧肯論舞蹈藝術[M].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0.
[6] ﹝蘇﹞鮑列夫. 喬修業(yè), 等, 譯. 美學[M]. 北京: 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2006.
[7] ﹝美﹞約翰·馬丁. 歐建平, 譯. 生命的律動——舞蹈概論[M].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8.
【作者簡介】
王璇(1993—),女,甘肅蘭州人,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