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連
在消費時代,各種影像既是人們的日常消費對象,同時也在不斷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人們甚至難以將各種影像營造的世界與真實的生活狀況加以區(qū)分。
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Guy-Ernest Debord)曾在《景觀社會》中,有過這番言論:“影像充斥著當今社會,成為消費者或觀看者的消費對象和審美對象,人類所直接經歷過的一切都已經變成被別人所上演的戲,因為真實的生活已經被預先包裝過的體驗和由媒介制造的事件所代替。”后繼的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也指出,大眾傳媒的出現(xiàn)已經導致了真實與再現(xiàn)的融合。
吳丹丹的《穿針引線—激情讓生活更穩(wěn)定》就將目光朝向那些被快速消費的影像,她選擇那些精致而又千篇一律的雜志廣告圖片,運用女性傳統(tǒng)的手工活—刺繡,把一張張原本單調乏味的圖片從機械復制品改造成頗有意味的裝置作品。原本雜志上的廣告圖片意在對消費者營造一種刺激消費的虛幻現(xiàn)實,傳播和放大普通大眾對消費社會的身份確認和風尚追逐的心理需求。而吳丹丹力圖用刺繡來刺破消費和被消費的幻象,游走的針線是對廣告圖片的戲謔,同時,也把現(xiàn)實生活和圖像世界連接起來。
下面的訪談,本刊記者和她聊了聊這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歷程。
《穿針引線—激情讓生活更穩(wěn)定》系列作品是什么時候開始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在還繼續(xù)嗎?
這一系列作品開始于2014年,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已經有60件作品。
你當初為什么會想用雜志上的現(xiàn)成照片進行創(chuàng)作?
2011年我開始做《穿針引線》這個大系列作品,在整個項目中我都使用已經存在的圖片作為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洞┽樢€—激情讓生活更穩(wěn)定》是其中一個系列。雜志作為圖片存在與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廉價的、易得到的復制品。
選擇雜志里重復出現(xiàn)的汽車廣告圖片,加上你的手工縫制后變得獨一無二,你是想打破那種重復性?
是,這種機械復制性與“人”的東西的結合我覺得有趣。
在照片上使用針線進行縫制是有受什么啟發(fā)嗎?有不少國外藝術家也嘗試用這一手法,比如日本藝術家森本愛菜(Mana Morimoto),她就用現(xiàn)成的老照片和繪畫圖像進行創(chuàng)作,你看過她的作品嗎?
這起源于我最早利用現(xiàn)成圖片進行創(chuàng)作的第一件作品,是在平面的圖片上放置一個立體的小物件,然后再重新拍攝,這種立體,不僅是說空間上的立體,也有感官上的立體。我認為圖像是一個世界,現(xiàn)實是另一個世界,圖像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我們可以在這里看見那里,在此時看見彼時。我希望現(xiàn)實的生活與圖像的世界發(fā)生關系,在做完那件作品后,我覺得可以用更加直接的方式來做,就開始使用針線進行刺繡。在做這大系列作品之前,我一點也不會刺繡,后來也沒有刻意去學,刺繡沒有對錯之分,如果想做都會的。日本藝術家森本愛菜的作品之前也零星見到過,還有一位歐洲的女藝術家瑪利亞·阿帕里西奧·普恩特斯(María Aparicio Puentes)也使用針線和圖片做作品,我想對于女性來說縫補是很本能的一種行為。
那兩位藝術家更多選擇的是黑白圖像,以突顯針線的顏色,你選擇的雜志圖片大多數(shù)是彩色的,你是如何平衡針線顏色和圖片本身的顏色?
我自己喜歡看到的世界是色彩繽紛的。對于顏色的處理是出于學院教育下所形成的審美和自身喜好本能選擇的。學院的教育是從最基本的素描色彩開始的,我覺得這些基礎訓練對于我很重要,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這一系列作品中,你作品里都含有汽車元素,選擇的雜志都是汽車類或有汽車廣告的雜志?為什么會選擇汽車這個元素?
沒有特意選擇汽車類的雜志,都是國內的雜志,我一般買《周末畫報》《外灘畫報》等。因為現(xiàn)在雜志中的內容都是包羅萬象,衣食住行,什么都有。而我在雜志中有意選擇的“行”作為其中一個點,也可以看出消費時代人們對車的“膜拜”,雜志上經常出現(xiàn)各種名車。
你在裁剪雜志上的圖片時,經常會留有白邊、印刷文字和雜志的排版設計,這是想明顯告訴觀者來源?在裁剪時,隨意性居多,還是有精心考慮?比如你用的副標題“激情讓生活更穩(wěn)定”是出自其中的一件作品,但你裁切時卻沒有完整保留文字。
我希望能一眼看出圖片來源,在工作時,有意的考慮和隨性的裁剪相互結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最后的樣子。這些圖片的存在是雜志的組成部分,當它脫離出原本雜志的語境被裁剪下來之后,它又是圖片海洋中的一個個碎片。
在一張廣告圖片上如何“穿針引線”,是隨機性的,還是在心里會有個設計草稿,以體現(xiàn)你所說的撮合、聯(lián)系、拉攏、接通關系?
沒有設計稿,但也不是完全隨意,處于中間狀態(tài)吧。撮合、聯(lián)系、拉攏、接通是對“穿針引線”這個詞進行解釋時使用到的,以便于理解,但是在處理具體的作品時我并不想做成看圖說話式的,比如這張是撮合關系,那張是拉攏關系。我覺得作品需要有想象有空間,應該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整體的關系,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關系。
你的作品其實是三維的裝置作品,而我們大部分人能看到的都是作品的復制圖片,缺少那種手工刺繡帶來的質感體驗,你怎么看傳播中出現(xiàn)的這種問題?
如果展覽的話,直接展示的就是物件,這類作品的呈現(xiàn)看原作與看照片是有差別的,看照片時可能更多地看到的是顏色、色塊,但是實物是有質感的,但可能不利于傳播,這是我遇到的問題吧。
影像和人的關系,這話題本身蠻大的,你會側重關注哪些方面?比如,人們對影像的消費,還有你在有些作品中對人的隱去,都是你想表現(xiàn)的?
話題是很大,也許一輩子都在這個問題當中。人們消費影像,也因影像而消費,用線條去覆蓋人的具體影像,其實不是對人的隱去,而是弱化個體,強調“人”這個整體的概念。
這一系列作品什么時候結束?這組作品之后還有什么樣的創(chuàng)作計劃?
這一系列還需要積累一定的量,對于這一大系列,我希望呈現(xiàn)出圖像碎片化的感覺,對我來說量和重復的勞動是一種反復強調。
現(xiàn)在想做一些攝影的作品,還想嘗試繪畫,目前處于試驗階段。人們生產影像,同時影像又影響對人們的生活,就像你說的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值得一輩子來關注。